邪惡的創投是怎麼賺錢的?以及為什麼我們這麼機歪

Tai-Ku Chen
OFF THE HOOK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n 15, 2017

--

Photo credit : Nik Logan / freeimages

雖然我這個人機歪是單純個性使然,但有時候的確是發現創業家和創投之間會因為資訊不透明或彼此不瞭解而產生一些誤會,因此想要簡單的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有時候創投會有某些行為出現,而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解釋角度是從「創投怎麼賺錢」為切入點。

前言

這邊不是要幫不懂創業或只是要短期收割的假創投解套,這邊是專門針對正常心態在投早期網路的創投的介紹,期望讓創業家們更清楚知道創投的思考角度,也或許可以幫助創業家們募資時的規劃。

創投怎麼賺錢?

要知道創投怎麼賺錢,就要先知道他們的錢怎麼來。創投不是天使,是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角色,所以創投不是用自己的閒錢投資公司,而是跟創業家一模一樣,需要到外面找金主募資。而創投募資時,也跟創業家們一樣,需要 pitch 給這些金主們,這個基金要幹嘛?要投哪些產業?在什麼樣的階段?主力哪些市場? GP(General Partner) 的競爭優勢 (why us)?過去績效⋯⋯等,一點也不會比較輕鬆。而且也跟創業家一樣,背負著 return 的壓力:創業團隊利用被併購或上市的方式來把 return 還給投資人,創投則是利用基金到期時整個基金分配的表現狀況來還給金主,當然其中就包括了團隊們被併購或上市,環環相扣。

那創投怎麼賺錢呢?一般來說就是用俗稱的「 2/20 (two and twenty)」的方式。也就是 GP 跟這些金主們拿到資金後,除了幫他們投資,還會跟大部分的金融機構一樣收取一些費用,會每年拿整個基金的 2% 來當管理費,用來支付人事成本、辦公室成本、差旅費⋯⋯等這些「 working capital」;而當基金時間到了,在處分這筆基金時,會先看這基金有沒有達到當初設定的利潤門檻,如果有,分完利潤門檻之後多餘的錢就會再拿出其中的 20% 分給 GP;如果沒有,GP 就是什麼都沒得分。這就是創投最基本的賺錢方式。

為什麼創投很機歪

由上面創投怎麼賺錢可以略知一二,為什麼創投會很機歪了。好啦,其實不應該說機歪,應該說變得非常挑惕。現在假設一個專投早期的創投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募資,終於好不容易募到一個 $30M美金、約新台幣 10 億元的基金 (一般來說投早期的創投基金一開始都不大,大概 20M-50M 應該是最常見的大小 ),所以這樣下來,手續費其實只有 600K 美金 (約新台幣 1800 萬一年 ),這 1800 萬要用來支付所有一整年的營運成本,包括人員薪資、房租、差旅費、水電、網路、假裝有在聽團隊講話但其實都在放空的咖啡錢、上夜⋯⋯ 班的額外電費等各式各樣的營運支出,整體下來, 1800 萬根本沒有剩多少;而就算 fund size 變大,也要多雇用人來執行這基金的運作,所以雖然管理費會隨著 fund size 變大而變大,但同樣的,成本也是跟著升高;也因為這樣,有時候 GP 會乾脆把管理費再投入可投資的資金內,多投一個團隊也好,藉此增加報酬率;甚者,也有 GP 把管理費拿出來花在團隊身上,幫忙出一些費用,讓團隊可以再加速成長或渡過幾個小難關。

由此可見,對於早期的創投來說, 管理費完全不是賺錢的重點

那所以創投是在做心酸的嗎?當然不是,早期創投找的就是那一個超高風險但也超高報酬的皮卡丘( 現在用找皮卡丘來取代找獨角獸比較潮) 。由於投資很早期,每筆投資金額不大,公司估值也不高,因此「正常的」早期創投在評估每一個案子時都是在用你能不能產生 30 倍、 50 倍、甚至 100 倍的報酬給我和我的投資人,一來可以 cover 掉我其他有可能的損失,二來是這才是真正的賺錢,因為跟這比起來,管理費是微不足道的收入。這邊值得說明的是,其實創投追求極高利潤的回饋並不會跟團隊要改變世界的想法衝突,因為「正常的」早期創投不會也不應該去看短期一兩年的收支平衡,要追求的是更大的價值成長、更大的利潤,所以這目標是可以跟團隊在同一條線上的。

所以在這樣的高壓力高標準下,創投在會談時,會在創業家身上找一堆可能會失敗的原因,然後期望被創業家推翻這些疑慮,好讓自己可以被說服這個創業團隊是有機會變成 50 倍的回收,所以才會有時會讓人覺得怎麼這麼機歪,問一堆問題或是充滿疑惑。但當然,前提是這些問題是好的問題,尊重人的問題,對彼此有幫助的問題,而不是單純耍機歪的老大心態下指導棋。

另外一個必須很挑剔的原因是,創投必須維護他的名聲及成績。一個創業者如果失敗了,創投會覺得是加分,你有經驗了,學到很多了,下一次創業會提高成功率。但這卻無法應用在創投上,如果一個創投搞砸了,把所有投資人的錢都賠光了,他會相對很難有第二次機會,因為這些 LPs,大部分是基於資產分配的原因去投基金,他並沒有像創投對團隊的容忍度這麼高,他不會跟創投說:「哇~ 你賠掉了我五百萬美金,好棒喔!你一定學到很多,來,這是一千萬美金拿去花」,這不會出現在創投身上,所以創投會很重視能不能找到好的團隊這件事情。而且也因為早期投資風險高,這些 LPs 才會需要創投的專業去降低風險,找出很有機會的項目來投。

結論 :你不一定需要創投

以上哩哩拉拉其實就是在講一個點,創投的錢「理論上」很難拿。因此創業團隊在面對錢的問題時,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真的需要創投的錢嗎?」 很多團隊的生意模式、未來規劃、產品發展、團隊個性組成⋯⋯ 等並不適合這種追求極高報酬的模式,因此是不適合拿創投的錢的,沒有對錯,就是單純不適合。另外如果只是單純一個資金缺口,幾個月後就會有一筆錢進來打平支出這種情況,也不一定要去跟創投打交道,有的時候反而跟銀行借款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所以要評估自己經歷這些麻煩來跟創投募資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

最後還是要講一下,雖然這篇文章在解釋為什麼有時創投很機歪,但這不是給創投無限機歪上綱的理由。要是創業團隊有遇到真的是很機歪的創投,跟他開會就是渾身不舒服,講話很酸又幫不上忙,完全不懂又只會抱怨不願多學習瞭解⋯⋯ 等,就算他要給錢,也要小心,因為就像之前講過很多次一樣,早期投資人跟合夥人是一樣的地位,跟你的個性合不合是非常非常重要。飯可以亂吃,女朋友可以亂交,但婚姻和投資人是要無敵慎選,相信我,辦一場婚禮真的有夠累。

--

--

Tai-Ku Chen
OFF THE HOOK

Blockchain evangelist and skeptic. Entrepreneur turned VC turned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