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Angela’s way to MOUNTAIN.
On Angela’s way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y 8, 2020

--

在資本主義帶來浩劫實,聆聽馬克思|當自己的主人,才是好的社會

馬克思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達爾文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佛洛伊德改變了人與自我的關係。」這是十九世紀進入二十世紀的思想關鍵,我們沒有理由不花點時間認真理解。」

自序/長年受忽視的正義思辨

書頁折起來的部分:

「跨國企業可以影響、操控政府,關鍵就在於它們不再屬於任何單一國家。而像『臺灣高鐵』有著明確的國籍屬性,就不會有這種影響、操控能力了。政治權利依舊在國界內運作,然而資本利益與經濟權力卻早已超越了國界,這是個嚴重的現實問題。」(以高鐵為例)

「創造需求、提高需求,最好能再控制供給的稀有性以提高價格,獲取利益。這便是西方經濟學視之為理所當然的經濟行為,也是他們所分析和解釋的對象。馬克思經濟學則非如此。他以一種天真、神秘的哲學態度看待價值,認為每一個物體都會和我們發生一種明確的使用關係,也就是替除了無用、裝飾性部分的實質『使用價值』。我的衣服、我的水壺、我的受手機,首先存在的不是價格,而是它們對我的特定『使用價值』。這種價值事物我關係的本質,交換行為以及交換所產生的價格,則是這項本質的『異化』。」

「我們錯覺愈貴的東西愈有用,也愈值得被追求、被擁有,這也是我們的慾望的『異化」。我們不再依自己內在使用的需求來看待物體,而是以交易中產生的價格這種外在標準來決定物體的價值。」

「西方經濟學假定價格自有其道理,是客觀的供需互動後的自然結果。馬克思經濟學卻打從一開始就沒有將價格視為『自然』,而是產生自『異化』的商品環境。」

「金錢本來是人用來購買物品的,成為『資本』之後便倒過來,變成以金錢來購買人,人淪為為換取更多『資本』而服務的『物』。『資本』變成了主人,人反而成了服務『資本』的奴隸。」

「若是純粹出於市場機制,出於『理性選擇』,那麼就不會有、也不該有『基本工資』。事實上每次討論到調整『基本工資』,一定有人跳出來主張『基本工資』破壞了勞動力市場機制,反而對勞工不利。……按照市場經濟學,一個社會有一萬個想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卻只有一千個勞動人力的需求,那麼算下來,勞動力單位價格將接近零。只要給一點點錢,就會有人基於『有總比沒有好』的『理性選擇』,以低價成交。很明顯的,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會有『基本工資』的保障。」

「在G(=金錢) — W(=商品) — G(=金錢)」的過程中,我用錢買來勞動力,再將勞動力的成果賣出,得以賺取其中的『剩餘價值』。但勞動力所創造出來的商品價值,最終卻沒有回到提供勞動力的勞動者身上,而是由出錢的人拿走,於是這筆錢就變成了『資本』。」

「市場經濟學的用意是解釋工資是如何決定的,馬克思經濟學的目的卻是評斷工資的合理性,進而想辦法解決『剝削』的問題。市場經濟學否認有『剝削』,馬克思經濟學則主張『剝削』是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特色。」

「馬克思並沒有煽動我們仇恨資本家,畢竟該仇視的不是資本家,而是那個吞噬了所有人的大怪獸體系。」

不負責任的murmur

記得買這本書是兩年前,那時候看到一半就無疾而終了。最近,因為即將又要搬家,開始清自己的物品,發現書櫃上這本書,之前的書籤還夾著,是要直接放上二手書店?還是重看一次呢?

好險,是做了再看一次的選擇。但我也必須坦承,若是沒有認識黑格爾、讀過一些哲學理論,這本,真的難以下嚥。(但我想,應該比真正的《資本論》還容易吸收吧?)

大學曾經修過法理學,我曾經覺得那是我修過最荒蕪的學分,卻沒想到那時候的理論在讀這本書時竟成為若有似無的依靠,書中作者提到馬克思思想受到黑格爾很大的影響。黑格爾啊,法理學曾經花了好多堂的課程討論,所以,讀起來,沒有那麼艱澀,反而喚回一點知識。

馬克思主義,共產經濟,沾了政治之後,常常都給人負面的印象,就像蘇聯與中國,間接地把社會主義跟獨裁畫上等號了。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西方國家崛起的時刻,彷彿成為不可挑戰的真理,美國又最具代表性,除了選了一個商人總統,又隨著這次民主黨桑德斯的退選,就清楚的知道,社會主義在美國還有很長一段路。

然而,馬克思主義真的這麼可怕嗎?

看作者的導讀,循序漸進地讀馬克思,會有一種「啊~好像是這樣」、「真的從來沒想過」 — 習慣市場經濟學的我們,供需理論突然不是絕對的真理,這樣產生的衝突感,就會不斷想要繼續讀下去,而當你以為這本書是替馬克思主義喊冤,甚至不自覺也成為捍衛馬克思的一份子時候,楊照卻在最後一章節”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解釋了資本主義的自我修正:「資本對大眾開放,工資勞動者可以在從老闆手上領取工資之餘,拿出一部分錢購買自己工廠或公司的股票。形式上,他變成既是工人也是資本家,模糊了馬克思認定只會愈來愈清楚、相隔愈來愈遠的階級劃分。勞動取得了參與資本運作的方式,也就得以介入分享生產工具的所有權及其所獲得的利益,不再是純然被動地被剝削者。」所以,資本社會並沒有走向馬克斯所預言的衝突點,也在最後給予馬克思「知識份子」的定位,解釋階級意識和階級身份是可以分開的。

如果三十歲以前不曾是個左派,你就是個殘酷冷血的混蛋;如果三十歲之後還是個左派,那你就是無可救藥的笨蛋。

還沒三十歲的我,真的還是左派的信仰者呢(笑)

另一個想分享的是作者提到詹森與羅素與「民權法案」的部分:

詹森比誰都清楚羅素是對的。通過「民權法案」,南方白人一定會集體導向共和黨那頭。雖然南方黑人會感謝詹森和民主黨,但黑人畢竟是少數,而且等到黑人能夠集結成足夠的選票力量,還得等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就想到歐巴馬是在第二任的任期通過同婚法案,而蔡英文在第一任通過同婚法案,直到現在,身邊都還有人會說:「反正男男都可以結婚了,還有什麼是不行的?」或是指著公投結果,批評根本不在意民意 — 這種讓人很反感的言論。某種層面,蔡英文敢無懼連任的壓力,儘管認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的支持者很多都來自年輕族群,但還是不得不佩服她願意冒著政治自殺的勇氣。

當下看完太想知道當時的社會背景,於是上網找到這段15分鐘的紀錄片:President Johnson and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0:40 / 15:06

詹森除了是美國歷史上背負越戰的罪人,更是堵上政治生涯也要通過民權法案的勇者,而多數人,多數的歷史課本,都不曾提到後面那個身份。

--

--

On Angela’s way to MOUNTAIN.
On Angela’s way

“ Climb the mountain not to plant your flag, but to embrace the challenge, enjoy the air and behold the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