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 北插天山,百岳前哨站

On Angela’s way to MOUNTAIN.
On Angela’s way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y 20, 2020

--

喜歡這張。

去年開始瘋狂愛上爬山,和山友不約而同入手「轉個彎就到了,給新手的20條台灣登山路線」這本書,記得看完的當下,滿滿的興奮,甚至期待著會有走完這20條路線的那天 — 晃了眼,現在已經是五月的尾聲了,今年的百岳不斷倒團呢(嘆氣)

把握山友有空的平日,安排了去年看完書之後,一直停留在口袋清單的「北插天山」,時隔一年多,爬了幾座中級山與百岳之後,才終於回到這個「百岳練習場」 — 儘管走過幾座百岳,還是不得不臣服在北插天山的威力呀。

突然乍現的陽光,極為珍貴。

交通

自行開車前往,登山口下有私人停車場,網路上有文章說收費$100。

(當天我們約6:20到,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平日,並沒有收費。)

北插天山有三種路線:

  • 滿月圓路線:爬升高度最高,難度最高
  • 東眼山路線:距離最遠,但爬升較平緩
  • 小烏來路線:距離最近,是健行筆記上公認較好走的路線(也是我們當天的路線)
把車停好,我們就開啟鐵門,出發囉!

申請,原來北插天山也是挺熱門的!

  1. 申請入園:至「林務局自然保護區域進入申請系統」申請
網頁截圖 — 有沒有看到啊!假日申請人數超可怕~

2. 申請入山?

那天我們有停在溪內派出所,準備申請入山,但是警察告知現在不用申請入山。(如果還是不放心的話,建議可事先詢問:03–3822958)

路線,超級不客觀的只花了6個多小時就下山了

  • 文章參考:

[桃園復興]中級山的試煉 — 北插天山風雨行

6訪北插天山!山、樹、水、人的因緣際會

段慧琳|轉個彎就到了,給新手的20條登山路線 (書)

(過了木屋遺址)「與上半場大相逕庭,下半場先是交纏錯結又甚具落差的樹根左攔右阻,接著是溼滑難耐的泥壁擋住去路,然後中間不時有搖晃欲墜的木梯考驗平衡,更有數不盡接近九十度的垂直石壁讓人抓狂。像是要彌補前半段精彩不足的缺憾似的,下半場卯足了全力加倍奉還。」

— 節錄自書中片段,實際爬過後更能感同身受每個形容詞真的恰到好處(也戳到痛點hahaha)

就快到了哦:)

第二登山口→(7分鐘)→岔路→(13分鐘)→赫威神木、水源地岔路(往水源地)→(45分鐘)→東滿、水源地岔路(往水源地)→(30分鐘)→水源地→(10分鐘)→塔開神木→(10分鐘)→木屋遺跡→(120分鐘)→南、北插岔路→(30分鐘)→北插天山(折返)→(30分鐘)→南、北插岔路→(80分鐘)→木屋遺跡→(20分鐘)→岔路(往小烏來登山口)→(25分鐘)→赫威神木岔路(往登山口)→(50分鐘)→岔路(往第一登山口)→(30分鐘)→第一登山口

  • 主觀不負責任路線
6:30  起登
8:00 抵達威赫神木,覺得很興奮
8:14 到水源地
9:33 南、北插分岔路
9:55 抵達三角點(嗚~終於)
13:05 帶著整身泥濘下山了!
真心感謝六個多小時的磨練,所謂長痛不如短痛的體悟:)
  • 當日裝備:

迪卡儂10L小包(內含:水800ml、熱的唐寧茶360ml、御飯糰、行動糧、雨衣)/小狐狸隨身包/登山杖/遮陽帽

三角點展望的白牆,與最近一直很想放棄的隨身包
  • 追山友追得很累,還是有拍照的:

小烏來的沿途路線指標大致清楚,建議可以下載GPX,隨時確認,不然走到南插天山真的會欲哭無淚吧。

把北插天山定義為「百岳前哨站」、「百月練習場」,個人覺得有點太低估了;那個拉繩、那個陡上、那個泥濘,都是一大挑戰呀。

中級山的風景都有點相似,蓊鬱的樹林,潺潺的溪水,茂盛的蕨類;但每每在山中,還是想紀錄這些「千篇一律」的中級山元素。

登山囉:)
溪流。
水源地岔路口,看見一頭鹿🦌。
過了木屋遺跡後,難度絲毫不減 — 拉繩與陡上,加上濕泥土。
哇嗚 —終於到三角點了!
下山沿途看見的花。
下山之後的慘狀。(這個泥濘程度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用iphone的全景模式拍高聳的神木與給力的山友:)
山友:哇!這個神木好調皮,跟你一樣,你快去跟他拍照(???)

後記,看不到山友車尾燈的北插天山,也反省自己要加把勁

:「我沒有帶雨衣耶」

:「你是故意要逼我走很快吧!」

原本擔心的午後雷陣雨,完全是多慮了,因為早早在下午一點多就下山了。(這個詭計其實可以學起來?)

松蘿湖開啟和山友一起掉入登山坑,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一個月一座山是自己最大的極限,對比山友,她根本已經定居山上吧 — 自己先天條件太差(身高太矮),加上後天努力不夠(頻率太少) — 所以,這次在過了木屋遺跡之後,根本是自己一個人走到三角點,但知道有個人在前面幫你探路還是很安心的。

想說的是,自己的個性常常是三分鐘熱度,以前曾經喜歡衝浪,後來身邊沒什麼人在玩,加上開始發現已經要「學習」而非「體驗」之後,就放著不管了。反而,在爬山這件事,滿訝異自己在經歷過每次陡上的摧殘,還是會嫌腳癢、放假就是想往山裡跑。上個月因為天氣不佳而未成行的奇萊主北,讓我第一次有微高山症的感覺,當下,身邊的山友們立即大方地借我保暖衣物,才認真檢討自己的裝備究竟還缺了哪些(還有因為買了輕量化的背包,心態上有點本末導致,之後想分享這件事)這次的北插天山,山友腳程快,也讓我好好反省需要再練習 — 竟然不是像以前一樣放棄了 — 說真的,最怕麻煩的我,竟然願意花時間在最麻煩的爬山上。

這是真愛吧,不知道還會喜歡爬山多久,直到現在還是很喜歡在山裡的每一刻,儘管狼狽不堪又氣喘吁吁。

北插天山,赫赫有名的中級山

看到這個苦笑,就知道北插天山不好惹吧:)
  • 泰雅族人稱此山為「Babo Takai」,Babo是山,Takai形容山很高,取其音譯為塔開山。
  • 北插天山屬於雪山山脈北段支稜的插天山系。地質年代為漸新世,地層為乾溝層,由砂岩、頁岩所組成。有許多資深巨木,如塔開神木、卜派神木、赫威神木,其中以赫威神木最為知名。
  • 為了保護插天山區的山毛櫸林,林務局於民國81年成立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控管進出人數以保護區內動植物生態。(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 北插天山最美的風景是「山毛櫸」,在落葉之前會轉黃,約每年11月中旬就可以欣賞。(換句話說,就是會很熱門)

--

--

On Angela’s way to MOUNTAIN.
On Angela’s way

“ Climb the mountain not to plant your flag, but to embrace the challenge, enjoy the air and behold the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