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二次思索

為何布列松堅持不裁切格放照片

--

恩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tier-Bresson)有一條眾所周知的法則是「絕不裁切格放相片」。但是他的成名作《聖拉札赫車站後》(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 1932)卻並未遵循這條鐵律。

它實際上將畫面左方裁去了約20%,為了維持畫面比例,上下方也有剪裁。有趣的是,影像所佔的區域,很接近APS-C的片幅。現有傳世的幾張印相版本,長寬比例也不一致,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名作經典,放大到44.8╳29.8 cm完全沒有問題。

布列松回憶道:「(聖)拉札赫後站一些維修區有一道木製柵欄,我透過相機觀景器窺視這塊空地。這就是我看到的。木柵欄間的空隙對我的鏡頭來說不夠寬,這就是照片左側被裁掉的原因。」 — — 摘自《決定性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

布列松的《聖拉札赫車站後》(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 1932)實際影像在35mm底片上的概略位置。現存原稿底片齒孔有一側不翼而飛,可能是被布列松本人剪掉了。根據Greg Neville部落格文章的圖片重新繪製而成。製圖:Weifu Lin

我們不能責怪布列松的朝三暮四。在1932年以前,他在馬賽(Marseille)買到的巴納克式徠卡,只可能是LEICA I型(Model A),觀景窗既狹小又難用,只有50mm f/3.5的LEITZ ELMAR「標準」鏡頭,不能拆卸交換,還存在顯著的視差,甚至沒有連動測距器!顯然地,他是用24歲的直覺與運氣按下快門釋放鈕,沒有什麼道德底線需要堅持。

但布列松除了是一位攝影家外,他還是一名新聞攝影記者。儘管他受到超現實主義(Surealism)攝影家同儕影響很深,他的職業生涯有很大一部份是新聞攝影的工作者(按:他為馬格蘭通訊社到中國取材時,甚至還有中文名片,上面寫著職業名稱是:「攝影記者」,漢字名字則是「葛百昇」)。

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布列松的工作道德觀超越了攝影的部分,而直接進入了影像生產流程的後製作階段。簡言之:他不喜歡讓新聞媒體或雜誌的圖片編輯挑選照片。他不希望外人事先看到他的印樣(Contact Sheet),他將檢查印樣的工作比喻成「內心獨白」。他的理由是:這樣的內心獨白,無法大聲且流利地向裁判官申辯,因此,決定說話時,慎重選擇詞彙是很重要的。

他也認為自己撰寫圖片說明(caption)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圖說首先是傳達訊息,如果他人(編輯)不尊重這點的話,布列松肯定會奮起而戰。很多老一輩的報導攝影工作者都有同樣的堅持,帶頭大哥可能就是布列松。

對他而言,攝影首先是一種視覺體驗。一切都發生在拍攝時攝影者與被攝對象之間的關係當中,因此,由第三者來決定如何裁剪格放照片後再發布是無法接受的。

不過二戰時期的報紙與雜誌的圖片編輯往往也很強勢,不吃這一套,因此布列松的照片經常被任意修剪後刊登,有些修改,純粹只是應付編輯的需要。1955年11月法國的《快訊》雜誌(L’ EXPRESS)使用了一張布列松的作品,卻因為內文主題需要而裁剪照片,只採用了原稿中一位女工的肖像,無視於整張照片構圖的完整性。

像這樣的大刀亂砍事件發生了不止一次,抗議無效,布列松的應對方式是在照片背後蓋上一個「禁止裁剪格放」(PLEASE DO NOT CROP THIS PHOTOGRAPH)的大印章;還有「僅限在完全尊重圖片說明文字精神的前提下重製本照片」(This photograph can be reproduced only by full respect of the letter or spirit of its caption.

於是,「布列松從不裁剪格放相片」的名聲從此不脛而走。雖然並不100%為真。

從廿世紀六〇年代末期起,布列松的照片開始出現一道細細的黑框,如果照片被修剪過的話,很容易被發現。這樣的形式表現,乍看很像是訃聞告別式用的照片。後來成為布列松的註冊商標,也彰顯了攝影者的專業地位。

廢墟中的初生小狗。傳統底片,1994年。以銀鹽底片及傳統暗房中製作黑框,是100%無處隱藏的內心獨白或無病呻吟?在這裡當然是前者,但數位影像處理軟體的顛覆性卻完全解構了倫理價値。傳統底片+數位掃描器。攝影:Weifu Lin

今天任何一位攝影業餘愛好者都能在傳統暗房中自行製作黑框,用以展現「未經裁剪格放」的無聲宣告,大多僅存審美而無思辨。諷刺的是,更多數位影像處理APP也提供「底片黑框」濾鏡特效,任何人恣意裁切格放照片後再用濾鏡特效組合加上黑框,也能東施效顰了。只能說這是「向布列松致敬」的一種浪漫氣質與無病呻吟吧!

References

  1. Secrets of a negative
  2. アンリ・カルティエ=ブレッソンー、20世紀最大の写真家(Henri Cartier-Bresson: Le tir photographique)、クレマン・シェルー(Clément Chéroux)著、遠藤ゆかり訳、創元社、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