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細菌的戰爭史】真的要消毒

醫院是個最乾淨衛生的地方,但在十八世紀末的歐洲卻非如此。

當時在醫院分娩的產婦,死亡率高逹20%~25%,若遇上不時爆發的間歇性流行病,更可能讓死亡率逹到百分之百!

產褥熱,也就是生產後的產道細菌性感染。

產婦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出現脈搏加快、高熱、腹部腫脹、陰道分泌物有異味…等病徵,甚至導致死亡。

但奇怪的是,當時在家中分娩的產婦則很少會染上產褥熱,即使是產婦在前往醫院途中、在路邊或車上分娩,感染率也要比在醫院分娩來得低。

現今我們都已經知道,醫生與助產士不斷往返病人與產婦之間,如果沒有做好消毒程序,將受汙染的手與器具直接接觸傷口,就是導致感染的根本原因。

但是在當時的歐洲,「醫療工作者會傳播傳染病」的想法是無法被世人接受的。事實上,提出這個論點的人不但被砸了飯碗,甚至差點小命不保。

1795年,蘇格蘭外科醫生戈登(Alexander Gordon)在他的論文中指出:產褥熱是透過醫生和助產士傳播,「這個推論實在讓人很不愉快,但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才是讓無數產婦患上產褥熱的原因。」

戈登醫生還注意到,如果醫生在解剖一具腐爛的屍體時,醫生的手指被劃破傷口,那麼該傷口就會產生與屍體相對應的潰爛情況。

為了排除可能的感染,戈登醫生建議產婦體內排出850C.C.的血液。雖然真的有效,但在現今醫療看來是相當危險的。一般來說,產婦在生產時已經大量出血,不少案例無法執行這樣的出血程序。

此外,戈登醫生要求病人的衣服和病床用品都要燒掉,或是徹底洗淨。照護過產褥熱病患的醫生護士們也都要仔細地清洗身體,尤其是手部,工作服也要用煙燻法進行消毒。

戈登醫生的理論與勤洗手的要求,被觸怒的人遠比被說服的人多,最終不了了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醫學界對傳染病學依然毫無認識,許多醫生也並沒有意識到消毒的必要性。

戈登醫生的理論與勤洗手的要求,被觸怒的人遠比被說服的人多,最終不了了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醫學界對傳染病學依然毫無認識,許多醫生也並沒有意識到消毒的必要性。

半個世紀過後,年輕的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Dr. Ignaz Semmelweis)在機緣巧合下,觀察到該醫院一名醫生在解剖屍體的過程中不小心割傷自己,不久後便病逝,而病徵與患上產褥熱的產婦幾乎完全一樣。

於是塞麥爾維斯推斷,醫院裡發生的產褥熱可能是醫生們把「毒物」透過自己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帶給了產婦。為了驗證他的推論,他要求醫生在接生前必須用漂白粉仔細洗手。

結果效果顯著,產褥熱死亡率遽降90%!

在1850年維也納的演講會上,塞麥爾維斯醫生報告產褥熱發生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後,宣布「是醫生們自己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把災難帶給了產婦」這一結論時,會場一陣嘩然,秩序大亂。

塞麥爾維斯素來不善言詞也不喜與人交際,連母語都有點說得不流利,過去也未曾積極地把觀察結果發表於醫學期刊,並且缺乏標準程序的實驗手段來證明自己的理論,所以他的說詞自然無法服人。

在場醫生們紛紛指責塞麥爾維斯妖言惑眾,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紳士般「潔淨」的雙手竟然可能是導致產婦患上產褥熱的罪魁禍首,並且憤怒地認為,這個論點大大損害了醫生們的形象與社會地位。

醫學界對塞麥爾維斯的蔑視和嘲笑迫使他離開維也納,最後他在一間精神病院抑鬱而終。

此時醫界分成兩大陣營:一方是病菌理論,認為接觸病患會導致傳染;另一方公共衛生專家則堅持瘴氣理論,並且認為汙穢和腐爛是引發有毒瘴氣的來源。

其實「接觸傳染派」已經隱約在病變的組織中觀察到些許微生物的存在。但依舊被另一派的學者所反駁,他們認為:那些微生物是從死亡(或接近死亡)的組織中自發產生的,而非由一開始的傳染。

直到法國化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某次受釀酒商請教如何防止讓酒變酸的機緣下,「接觸傳染派」的論點才有了得以驗證的一線曙光。

巴斯德發現發酵是細菌(酵母菌)的增長造成的,而酒會變酸和發酵的成因類似--都是由細菌所引起的。

以往皆認為細菌是發酵後的產物,而這個論點則指出:細菌才是促使發酵的成因。

經過多次實驗,巴斯德提出:控制溫度、pH值和預先加熱…等因素,才能維持酵母菌生長,隨後更藉由這些條件的控制,發明「巴斯德消毒法」,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的製造過程中。

1862年巴斯德用鵝頸瓶進行實驗,證明煮沸的肉湯內不會增長細菌,一舉否定了「生物自然發生說」。他提出「一切生物來自生物」的結論。

巴斯德的理論,深深影響了英格蘭外科醫生李斯特(Joseph Lister)。李斯特於1865年開啟了將繃帶與手術器械浸泡在石碳酸(苯酚)中消毒的先例,甚至將這種略帶腐蝕性的液體直接塗抹在傷口上。

病患存活率的急遽上升,讓李斯特醫生贏得了國際盛名。接下來的10年中,言語溫和外加紳士風度人帥真好的李斯特終於成功說服了西方醫學界的大部分人士採用此消毒方式。

從此抗菌、消毒和無菌技術,成為了醫療日常。

以上內容引自:

與細菌交戰的年代: 從遠古到抗生素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