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語言是 Vinyasa

yOUga
yOUga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an 12, 2021
這個標題改寫自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雖然我不喜歡喝,但總覺得那個意境非常浪漫!(Photo by Mathew MacQuarrie on Unsplash

有一次在 Daniel 老師口令課後的 conference 聽到,我們的練習是由 asana-sthiti 與 vinyasa 所組成。前者是進入體位法後,在其中停留數個呼吸的部分,那後者呢?

什麼是 Vinyasa?

只要 Google 一下,vinyasa 的意思唾手可得,最常見的中文翻譯為——串聯。或許你也曾在瑜珈教室看過以 vinyasa 為名的課程,表示這是一堂動態的課程,以流暢的體位法序列讓身體很快熱起來!

然而,vinyasa 在 Ashtanga yoga 練習中,至少存在於三種情境,而在不同情境下它們的意思不盡相同,讓我試著舉例說明。

情境一

先從最微小的 vinyasa 開始說起,它可以是一個吸氣或一個吐氣。

每當初次分享 Surya Namaskara(拜日式)時,我總會如此介紹,我們都曾在不同瑜珈課練習過各種拜日式(或者該說是拜日式的各種變化),但是,Ashtanga yoga 的 Surya Namaskara A 有明確的 9 個 vinyasa,Surya Namaskara B 則有 17 個。

Surya Namaskara A
ekam 吸氣
dve 吐氣
trini 吸氣、頭抬
catvari jump back
panca 吸氣
sat 吐氣(停留 5 個呼吸)
sapta 吸氣、往前、頭抬
astau 吐氣
nava
samasthiti

從 ekam 到 nava,分別是梵文的 1 至 9。我在先前的文章〈關於 Ashtanga 我說的其實是〉對 vinyasa 這套數算系統有簡單的敘說,然而,此處是想藉此舉例——vinyasa 小至一個吸氣、一個吐氣。而且我們會說某個體位法有多少個 vinyasa,像是 Supta Padangushtasana(睡姿手抓腳趾前彎式)在第一序列中有最多的 vinyasa,會喊到 sat vimsatih,有 26 個之多呢!

從上面 Surya Namaskara A 的 vinyasa,我們也可以看出奇數是吸氣、偶數是吐氣這樣的脈絡,隨著吸氣與吐氣交織,形塑出拜日式的循環,從 samasthiti 開始,最終又回到 samasthiti。

但,有一個例子是:這裡沒有 vinyasa。像是第一個體位法 Padangusthasana(手抓腳趾前彎式)中的「吐氣(不動)」,在印度,Sharath 老師會說——

Stay there.

Padangusthasana 
腳打開來
ekam 吸氣、勾腳大姆指、頭抬
dve 吐氣(停留 5 個呼吸)
trini 吸氣、頭抬
吐氣(不動)

這個沒有 vinyasa 不只出現在吐氣,也出現於吸氣,像是 Prasarita Padottanasana(開腿前彎式)前彎下去前的吸氣。以前會對這些「空白格」感到疑惑甚至困擾,像是教學時,初學者很自然地會傾向在吐氣往下、吸氣往上,這裡卻有個停留不動!但隨著練習,這些沒有 vinyasa 的存在被我理解為一種準備,是為了下一個呼吸而生。

情境二

另一種我們常指稱的 vinyasa 是,坐姿體位法之間的「串聯」。一開始練習 Ashtanga yoga 會有個很大的誤會,你傻傻以為坐下來就鬆了一口氣~事實上是,坐姿體位法之間的 vinyasa 才是鍛鍊所在,雖然隨著體位法的長度不同,梵文數字也會有所變化,但基本過程是一致的。

UP 吸氣提起來吐氣 catvari jump back吸氣(上犬式)吐氣(下犬式)吸氣 sapta jump through

有一種說法是,當你進入坐姿體位法時,怕剛活絡起來的身體冷掉,所以在體位法之間設計這樣的串聯,每一個提起來與前跳、後跳都在建立你的力量與穩定度。

但若你仔細深究 vinyasa,你會發現每一次跳穿進入下一個體位法時,都是「sapta jump through」,也就是都在第 7 個 vinyasa 時進入體位法。或許你也曾充滿問號,那前面 6 個體位法呢?不是應該在 ekam 進入體位法嗎?答案很簡單——被省略了。

原本每一個坐姿體位法都是從 ekam 開始的,想像一下,你在每一個 sapta 不是往前跳穿坐下,而是像 Surya Namaskara 那般往前跳、站著、頭抬,接一個吐氣後回到 samasthiti。據聞省略為現在的串聯是擔心身體太累,而造成心臟的負擔。

情境三

最後,終於來到最龐大的 vinyasa,即文章最開始所言,這套練習是由 asana-sthiti 與 vinyasa 所組成,我會說它是一個數算系統,也是練習的結構、骨架。

前陣子從 Agnes 那聽到來自 Michael 學長的腦筋急轉彎,有一次 Sharath 老師考大家「Urdhva Dhanurasana(上弓式)前一個體位法是什麼?」我沒有猜對,公布正解後雖然心想很像老師調皮的一面,卻又覺得會心一笑,因為還滿聰明的這個答案!

答案是「你自己的最後一個體位法」,有趣之處在於,我們以為自己把序列背得很清楚,但卻忽略自己平常練習的模樣,這是我自己的省思。

我想說的是,我們當下所擁有的 vinyasa 系統也是專屬於自己的,隨著你練到哪裡而不同。但只要今天是一級口令課(LED),不分年齡、練習時間長短、性別、族群、身分,我們都是一樣的。

Vinyasa 的意義

即便一直有 vinyasa 的概念,但最有感觸的還是來自在第一次到海外上 workshop。Sharath 老師在印度外只會開口令課,我能夠理解,一方面 Mysore 練習很需要近身觀察與長期接觸,此外,我自己覺得跟口令課的意義也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一週練習 6 天,理想上,最好其中一天是一級口令課。練 My 那麼個人化、呼吸最自由,為何還要特別安排一天口令課?但若你有上過一位遵循傳統的老師的口令課,你會發現要跟上口令課還真不容易,你不能在某些體位法前拖拖拉拉,也不能在辛苦的體位法呼吸緊促、草草結束,更不能在你特別熱愛的體位法沈溺自我,整個練習裡所有的一切回歸中性與平衡。

海外口令課讓世界各地的學生有機會到掌門人面前,透過他喊出的 vinyasa 檢視自己的練習,更重要的是,確認自己是不是與「傳統」走遠了。對我來說,vinyasa 最重要的意義便是——與傳統的連繫。

因為 vinyasa,在那個偌大的教室,世界各方的練習者在同樣的呼吸裡。因為 vinyasa,我相信數十年甚至百年過去,我們不會離這套練習最原始的樣貌太遠。因為 vinyasa,我們不需要眼神示意、不需要比手畫腳,這就是我們的靈魂語言。

2018 年 4 月我第一次在海外上口令課

--

--

yOUga
yOUga
Editor for

Ashtanga yoga 練習者。2017 年因為夏季的流行性感冒引發心肌炎,昏迷 80 個小時後……我想在這裡寫下生病的記憶,與生病後回復瑜珈練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