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改革組織(OURs)

探討台灣都市空間改造、地方發展與政策議題批判為主軸的非營利組織(NGO)。

Follow publication

循環經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以租代買」更永續

循環經濟的概念當然不只包括他們的建築物,同時還包括裡頭的設備以出租的方式來取得。而臺糖當初做循環經濟時,也是十分辛苦的,同時也希望整個臺灣是可以被帶動的。漸漸的,臺北市也開始帶動這樣的風潮,期許公共住宅可以跨出循環經濟這一步,用這種以租代買的方式來進行。──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張清華

步入城市系列】講座第16場-「我們的社會住宅」-張清華講座現場(拍攝自:Gong-Hao, Yang)

循環經濟有什麼不同?

自工業革命以來,大多數的經濟模式僅是以一種「線性經濟」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傳統的消費者模式:原物料開採→製造與加工→商品購買→使用完畢後丟棄。而在線性經濟消費的最末端,丟棄而須被處理的階段中,往往會造成大量的環境破壞,例如:因焚燒而產生的有毒氣體、因掩埋而造成的土地永久性破壞與難以分解、因處理不完全而流入大自然的生態中……等。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則是一種藉由從原物料的製程上能夠追求環保與再生及使商品的壽命週期末端仍能再被予以使用的方法,因而達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與減少因生產而導致工業製造的再擴大。

所以循環經濟的誕生,正是因為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關係惡化所做的深刻反省。

一、從生產面來看:

因為近年來原物料的上漲加上取得愈來愈不易,使得成本反映在製成商品後的價格,然而市場上的需求未必隨著減少,造成經濟市場上一定的破壞,所以若從經濟的層面來看,可以因為循環經濟而使得商品在使用過後仍能被予以再利用,進而減少源頭對原物料的使用,也能避免成本提高的部份轉嫁到商品端的消費者身上。

二、從生態面來看:

循環經濟所強調的再利用、可分解、使用再生能源,都一一體現了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並且又同時盡可能減少因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而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不失為一種人類在追求生活品質的兩者之間,從金錢利益與環境保護間選擇出一個最適當的平衡點。

三、從生活面來看:

因為循環經濟是一種封閉式的經濟模式,所以在產品的設計上,必定是經過一定審慎的設計,才能夠繼續在這樣的模式中被再利用,同時為了又能夠在自然環境中被分解,所以也盡可能的無毒、減少對人體有害物質……等。但循環經濟所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例如以租代買也是當中很重要的觀念,不僅減少對使用人在經濟上的負擔,也能夠減少在購買後因為維修或保養所需負擔的龐大費用。

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的過程,減少了廢棄所造成的浪費(圖片來源:Government of the Netherlands)

循環經濟在臺灣

荷蘭可以說是目前全世界最接近「循環經濟」典範的國家,並將循環經濟視為是未來經濟最重要的動能之一,同時在荷蘭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將這股風潮吹向了世界各國。

而臺灣在蔡英文總統520就職典禮上便曾首次提及到:「我們也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臺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1]

「我們的社會住宅」講座中便以2018年「臺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作舉例,此區位在臺南高鐵站周邊,由臺糖公司在此興建住宅大樓,並以創新思維與友善環境的態度,導入循環經濟理念,興建智慧綠能住宅。建構4R(Reduce、Reuse、Recycle、Redesign)的低碳建築,從規劃、設計、施工、拆解、再生循環到建築通風採光考量及適應台南當地氣候特質,不僅降低了排碳量,也因為配合當地的氣候,進而減少了冷氣的使用,使得在裡頭能夠以最環保的方式居住。未來明年將編列10.8億元預算,擴大在台北萬華區、台中精密科學園區、台南市東區、高雄的餐旅學校周邊共四地再建置循環住宅,且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只租不賣,租金並不會太貴。[2]

位在沙崙綠能科學城旁規劃的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我認為當今的世界潮流,便是不斷強調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既能夠維持當代人類的生產活動與需求外,也能不破壞下一代的環境,使得人類能夠繼續以較少破壞環境的方式,讓資源能夠繼續被利用,同時這更應是普遍大眾需建立起的觀念──發展循環經濟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並盡可能地再利用、低碳、可分解,讓資源能夠被運用的極大化。

社會住宅V.S.循環經濟

盧森堡相較於歐洲其他各地發展循環經濟的時間點起步算是比較晚的,但透過他們的積極合作,以及政府提供的各項資源與引導,使得循環經濟能夠快速的在盧森堡國內成長。於2017在盧森堡舉辦的「循環經濟熱點」活動中,與會者參訪了許多生態創新的老牌企業及新創公司,問及他們為何想要投入循環經濟時,他們皆毫不猶豫地回答:「這是對的事情,而且政府給出明確的願景、投資訊息及利基,所以沒有理由不往這個方向前進。」[3]相同的,這樣的觀念帶入到盧森堡相關部門在規劃建築物時,也會同時考量到周遭社區居民的想法,因為他們認為真正的核心在於以合作促成價值的最大化,例如Nesto社會住宅。

盧森堡興建的Nesto循環住宅(圖片來源:Delano)

張清華便曾指出:「所謂循環經濟不一定指的是在產品生產上的循環,甚至包括在建築物的內部,像是傢俱等等,可以用以租代買的方式,傢俱的部分可以跟IKEA洽談等等。

臺灣未來的社會住宅都能夠導入像是循環經濟的概念,原因在於臺灣的社會住宅需求量是十分龐大的,畢竟在現今高房價的環境中,未必人人皆能夠買得起,若能透過以社會住宅只租不售的方式,那麼必然要提升在社會住宅存量的「量」與「質」。但在現有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中,興建大量的社會住宅確實容易造成財政上很大的負擔,所以欲達成未來社會住宅的目標,藉由以租代買的循環經濟方式,或許不失為一種減少財政負擔的方式,就長期來看,還能夠將這些建材予以再利用,在未來能減少在投入改建過程中所需的成本,且藉由這樣的模式所蓋出的社會住宅,也能達到永續環境,例如減少冷氣的用量等等。

今年度臺北市的南港機廠公共住宅也正導入所謂的循環經濟概念,預計規劃公共住宅1,520戶,而南港機廠公共住宅循環經濟概念的部分像是建物只租不賣、雨水回收、太陽能發電、屋頂農園、可分解建材、綠能電動車租賃系統等等,南港機廠公共住宅加入循環經濟的概念,不僅具有在臺灣多處正在規劃公共住宅中有示範的意義,同時更畫下一項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以政府的資源去進行的公共住宅,在現今社會的潮流中,能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彼此兼顧,並促進公共住宅資源得以循環再生及永續利用。

南港機廠公共住宅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圖片來源:ARCHI-SYS-TECH部落格)

其中相當值得一提的是「以租代買」的概念,因為當中所強調的概念是:「需要的僅是服務,而非擁有產品本身」,所以荷蘭有所謂以賣洗衣機服務時數,而非洗衣機產品本身的新創企業,同時提供後續的維修管理等服務,大幅降低了為了取得洗衣這項「服務」所付出的成本及後續的保養,甚至到了洗衣機毀損時,也能回收後拆解再利用。這樣不僅使廠商在生產時,更能注重產品本身的品質,同時也能提升產品在「服務」這環的重要性,換句話來說,為了能夠搶得在租賃市場以租代買的這塊大餅,他們必須先提升在客戶服務的重要性,使消費者相信為了獲得這項「服務」是具有保障的,而使得以租代買的需求是提升的。相同的概念,若能同步引入到社會住宅裡,當租戶是為了能夠享受「居住」的這項服務,是否就應該提升相關的服務品質,並藉由循環經濟裡的以租代買模式,逐步建構出能永續的社會住宅環境。

新創公司Bundles與洗衣業者Miele的合作,透過智慧插座計算使用時數再予以收費的「以租代買」模式(圖片來源:ECOSUMMIT)

臺灣是個經濟規模有限的地方,受限於地狹人稠、自然資源不足,資源十分依賴進口,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需妥善循環利用及處置之需求,所以我們更應該朝向循環經濟的方向前進,減少因生產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與資源的浪費。

循環經濟不只是能達到永續環境的目的,同時更能夠帶動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再進化,促進企業更有責任的對於自家所生產的產品所造成的環境負擔,臺灣的產業主要是以製造業與科技業為主,若能藉由政府的政策與資源引導,強化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加以結合彼此的產業實力,使得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轉變成「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節約能源,並減少污染,使臺灣能更靠近循環經濟這般的理想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來源:

1.行政院農委會出版品,https://goo.gl/UR3LzQ

2.蘋果日報2018年02月09日報導,https://goo.gl/bzfUTm

3.循環臺灣基金會,https://goo.gl/pD99U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延伸自OURs都市改革組織《步入城市》系列講座第16場「我們的社會住宅(張清華)」之講座內容。】

OURs都市改革組織《步入城市》系列講座第16場-我們的社會住宅(張清華)講座精華片段
喜歡這篇文章就拍個手鼓勵我吧!(圖片來源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都市改革組織(OURs)
都市改革組織(OURs)

Published in 都市改革組織(OURs)

探討台灣都市空間改造、地方發展與政策議題批判為主軸的非營利組織(NGO)。

楊恭豪
楊恭豪

Written by 楊恭豪

OURs編輯群之一,關注都市議題、社會正義的地政人| Department of Land Economics, NCCU & Department of Social Welfare, CCU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