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夢者與接夢人__靈素與阿治(2)
聊天聊到一半,靈素姐決定換個心情,問我要不要回去基山街247,她可以跟我們介紹這裡傢俱的由來,或是一件件傢俱背後的故事。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一個你天天上班的地方,現在卻如同夢中的場景,似是而非的現實,等著解夢人來詮釋。

熟悉的場域,裝滿不曾聽過的故事
其實對我而言,基山街247這個場域我非常熟悉,畢竟這是我工作的地方,反而靈素對我而言才是陌生的,但就這樣一個陌生人,卻在這裡連三跨五的自在穿梭,到這時候我才意識到,這裡真的曾屬於他們,即使過了這麼久,基山街247仍然記得怎麼跟他們相處。
一進門,靈素看見走廊的紅磚牆就笑了,我一直認為,這就是一面非常普通的、老舊的、傳統的紅磚牆,結果靈素跟我說:「你看那個凸出來的水泥糊,還有那有點凹凸不平的磚面,那其實是我們請師傅故意做成這樣的,想說可以重現以前的純樸感,結果師傅還很生氣地跟我說『你不要跟別人說這是我做的喔!不然以後人家還以為我技術不好!』」這就是靈素跟阿治的「小巧思」,屋裡處處都是玄機。

上樓的樓梯,舖滿小而細緻的花磚與防滑瓦片,原本的縫隙卡了十年的灰塵,一般人可能就打掉重舖吧?但靈素偏偏喜歡這個花色,於是花了快20小時,跪在樓梯間,拿著槌子跟鑿子慢慢挑乾淨。邊緣的防滑瓦片,仔細看,有幾塊顏色、花紋、間隙都不一樣,那是因為當時有幾片破損太嚴重,只好重燒,但組裝的時候阿治裝反了,可是水泥已經糊上去,沒辦法,結果就保持裝反的樣子直到現在。

充滿意外的空間,才擁有生命力
如果有來住過我們宿舍房的旅客,一定對我們的房間印象深刻,首先,這房間是五張單人床,沒有門,中間放了一些舊木箱,窗戶還是上下開的。
靈素說這裡當時是一間四人房,由兩張八腳眠床組成,我們接手後,為了改成宿舍房,才將這些床一分為二,變成兩張單人床,所以如果觀察床腳,還能看到舊眠床的切痕,或是設計在床腳,方便半夜起身拿東西的抽屜。地上的木箱來自忘記是哪裡的二手市集,牆邊的小凳子,更是明白地寫了「鹿港」兩個大字。

那兩扇上下開的木窗,也是美麗的意外,靈素當時千里迢迢(以當時的交通,且靈素不會開車的狀況,真的是千里迢迢)跑去雲林北港找黃水水院長(現為知名版畫創作者、文史工作者),才買到朝思暮想的木窗,師傅也為了要在牆上安裝這扇千挑萬選的窗戶,特地打好了洞,但靈素一回來,卻發現長寬居然做反了,原本橫移的窗戶,最後就變成了垂直的開關。

每每跟客人講到這些事,都會覺得這間屋子真的充滿了意外,但也因為如此,所以充滿了生命力。
每一個故事,都是靈素與阿治對247的珍惜與感情
走上二樓的露臺,是一個看得到海與山的空間,雖然稍微被電線切割視線,但總體來說景色仍然很開闊。
靈素說,這個景色可是差點要被隔壁的加蓋擋住,當時隔壁的住戶為了要擴建,決定把頂樓加高,這一加高,整個露臺就會被隔壁的水泥牆包圍,於是靈素跟鄰居商議,加高可以,但只能對齊露臺的高度,不然就會檢舉對方違建,到時兩家都不好過,雙方妥協之後,好不容易才守住這片風景,我覺得靈素肯定很珍惜這片景色吧?不然這樣好脾氣的人,怎麼會想要硬起來拚個魚死網破呢?

露臺邊的房間,至今仍然保存著最傳統的紅眠床,靈素走進房間都會摸摸裡面的椅子或櫃子,好像是在跟他們打招呼,如果觀察的夠仔細,你會發現247有些木頭傢俱的邊緣,刻有微微的波浪痕,大小大約是一跟手指的寬度,這些其實是阿治整修過後的簽名,一來是因為他覺得這些波浪紋很好看,二來是想要在這些物件上,加上屬於自己的痕跡,摸著這些傢俱輪廓,你可以感受到阿治對他們的珍惜與感情。


房子裡面的小巧思太多,礙於篇幅,沒有辦法一次說完,所謂的如數家珍,靈素真的在247數了一大把。費時兩年,房子終於改建完成,但申請民宿與之後的經營,又是一條漫漫長路,築夢只是開始,夢想從來不是康莊大道。
照片提供/ 陳九旭
IG : sep.born
FB: JX Chen 陳九
(照片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