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角度分享 Agile Tour Taipei 2018 (下):PO如何確認需求

說完to B 與 to C的產品不同之處後,來談談在做出產品之前,可以利用什麼方法確認需求、找到方向。

問題解決導向的用戶訪談工作坊 — Jenson Lee

Agile Tour Taipei 2018的議程共分為3個Track:Product、Dev/Testing 和UX,下午的議程從工作坊開始,早已聽聞Jenson相當厲害,報名時當然是選擇參加Product這一場。

叫車吧APP介紹

叫車吧是一款叫車APP,旗下產品分別為2款APP:「叫車吧」與「出車吧」提供乘客與司機使用。假如有一位乘客想要叫車,使用「叫車吧」輸入所在地與目的地,司機可以用「出車吧」看到叫車需求後進行回應,此時乘客在APP中看到可供載客的車輛並進行選擇。簡單來說,就是採用媒合制,當乘客與司機都有意願時,這一趟出行才算成功。服務已上線一陣,但最近遇到掉單率居高不下的問題,掉單是指乘客叫車但司機未回應或是媒合成功後取消,同時也意味著這筆生意沒做成,快要到手的收入就這樣飛了。公司覺得問題似乎是乘客需求大過司機載客量,以致於乘客時常叫不到車,或是司機看到有人叫車,也會因為距離乘客所在地太遠而不願接單。因此,過去的改善方式都是偏向鼓勵更多司機加入,像是找司機加入排班、招募更多司機或給予獎勵鼓勵司機使用等,成效好像都不是很好,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要怎麼解決呢?

叫車吧採媒合模式接單

從問題到提問

透過利益關係人先了解產業與公司背景後,界定問題是什麼,再透過訪談使用者找出可能的解法,而這個工作坊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參與的人都可以面對叫車吧的員工(利益關係人)以及司機大哥(使用者)。

訪談除了先設定目標外,心態也是很重要的,抱持著開放心態、傾聽用戶、並多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多談一些,而非問一些封閉性(Yes/No)或是假設性的問題,因為假設性的問題,只會得到你預期的答案。如果你問用戶,我們這樣做你會接受嗎?用戶可能給予正面的回答,但往往產品做出來後,他們不一定會使用。

訪談與提問是一門大學問,好的問題幫助你加速釐清需求,不好的問題可能造成溝通上的誤解與分歧。這裡推薦一本書:<你會問問題嗎?>書中對於提問有一系列的說明。

訪談叫車吧員工

由於我們不一定了解產業與公司背景,第一場先安排訪談叫車吧員工,Jenson提供幾個訪談的方向:

  1. 了解過去進行的專案與效果:如前述提及的增加排班司機、招募更多司機或給予獎勵等。
  2. 當前衡量績效的方式。
  3. 現有資源與限制?例如母公司主業、RD人數、開發方向等。
  4. 產品、市場、營運、競爭者等考量點:在台灣,最大競爭者莫過於uber了。

受訪者是隨機安排的,可能是PO、行銷等公司員工,透過上述方向在短短15分鐘內大致了解產業與公司現況。例如,了解叫車吧與競業uber商業模式上的差異,叫車吧採媒合機制,uber則是自動配對塞單,uber在司機尚未完成上一趟服務前,下一張單可能就先預備好了,也因為是自動配對,所以司機無法選擇下一張單的出發地與目的地,若拒絕接單,也是會有罰則的。另外,我們都知道,司機大哥們生活很辛苦,希望每天的收入都達標,在這個前提下,有些人會以uber為主要平台、叫車吧只是輔助而已。

訪談司機大哥

這個工作坊最強之處在於不只是可以訪談到員工,連司機大哥都來了!提供的訪談方向與訪談結果如下:

  1. 生活背景與日常工作時間/流程:受訪者司機黃大哥,家住在新北市,每天固定時間跑車,地點在雙北地區,有2隻手機,一隻看叫車吧、另一隻專門給uber用……等。
  2. 使用叫車吧或其他服務(如uber等)狀況:使用出車吧APP,只要看到乘客位在超過3公里以外的地方就不會接單,但是一旦接單就不會取消 ; 使用平台比例為 uber:叫車吧=9:1。
  3. 工作時的困難與機會:看到乘客清單都是距離比較遠的、或是消費者不願等待,即使接單後等幾分鐘後就取消。
  4. 持續使用叫車吧的動機為何:多一個平台,多一個載客機會。

繪製 Persona 與 Impact Mapping

在進行利益關係人(叫車吧的員工)及使用者(司機大哥)訪談後,我們開始繪製人物誌(Persona)定義角色,再透過影響地圖(Impact Mapping),依照角色發展出可能的解決方式,由於時間關係,僅針對司機部分進行討論。

Impact Mapping

Impact Mapping幫助團隊看見全貌

談完工作坊的內容,來談談impact mapping吧!

由於impact mapping展現出不同角色在面對目標時的可行作法,大家可以一同站在白報紙前討論,讓團隊在專案開始之初「看見全貌」。Impact mapping是一個很好用的溝通工具,在專案進行時,也可以讓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做到哪,還有哪一些沒做完。不僅如此,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將項目進行排序,排除非立即必要的需求與功能 ; 或是在面對時程變動時,也可以拿出impact mapping重新檢視,幫助決策。在產品迭代時,也可以拿出當初的白報紙重新思考。總之,身為PO,我強烈建議大家試著畫畫自己需求的impact mapping,試者與團隊一起看見全貌。

同場加映:你知道impact mapping也可以用來規劃年度目標嗎?

Impact mapping不只是確認需求的工具,也不是專屬於PO或敏捷開發的工具,只要目標夠明確,它就可以成為你分析的工具。年底到了,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年度目標嗎?不如用impact mapping試試看吧!別忘了,找朋友給予反饋,一起討論、互相成長。

--

--

Fufu
Hi, it’s Fufu|電商從業者和她的簡單生活練習

崇尚極簡主義,從不消費挑戰到減塑的簡單生活實踐者。2020年完成不消費挑戰4個月以及一趟零廢棄蜜月旅行。減塑日常在IG simplelife.fu / 極簡生活主站 https://fufu.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