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点总结为何加密行业最大目标是健全货币

HacashFans
Sep 17, 2022

--

整个加密行业,因货币而生。

0、货币是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财富形式,是最最最受欢迎的产品,没有之一。每个人都离不开货币,它的地位和价值在经济系统里远高于其他任何事物。用经济学话语说就是,货币是最适销的产品,是经济活动的绝对基础。所以,发明或发现一个更好的新货币,就是在为世界提供最好的产品,对货币微小的改良,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其价值和规模超过其他任何物品的生产所能带来的好处。

1、万物皆可当货币,但货币从来就有好坏优劣之分。金银铜铁,皮革毛纸,贝珠玉石,鸡蛋大米,马羊牛粪,香烟泡面,都在某个时期某个地方被当做货币。但大家永远有巨大动力持续不断的选择更好的货币。否则人为什么现在不用贝壳、兽牙当钱?为什么发明比特币而不满足于继续用美元?

2、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货币条件:质地均匀,永不变质,无限分割组合,方便携带,最好是电子形式,支付成本低,保存成本低,不易造假,大众判断真假成本低等等。

3、某些货币的当前市场占有率高,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保持统治地位。虽然货币市场的“网络效应”会起作用,但也只是在两个货币品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起作用。如果新货币的质量提升足够大,就算当前货币的市场占有率100%,大家也一定会放弃旧的,转而使用新的。

4、除非暴力强迫,货币是从局部逐渐演替的,而不是从全局突然规定的。一些潜在的更好的货币会首先在小范围内流行起来,然后一步步蚕食旧的、差的货币的市场。多种货币可在同一时空同时并存,甚至反复争夺市场。

5、跟上并持有好的货币,将在财富积累上对旧的差货币形成极大的优势,造成财富再分配效应,这个过程一开始并不明显,但财富效应和市场流行度,会逼迫大家加速做出选择。最后形成货币资产大逃杀,持有旧的、差的货币等于是在丢弃财富。所以更好的货币永远都有巨大的市场。

6、参考比特币十几年来一百万倍的财富效应,在早期就押中下一个世界货币的人将会获得非常巨大的财务回报。每个人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爱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就像比特币早期的矿工一样,自己挖了比特币,就有足够的动力去步道、去推广、去运营、去做各种业务,新货币的基础设施就会被慢慢建立起来,各种商业服务就会启动起来。新货币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使用人群范围越来越广,最后慢慢蚕食、替换掉旧货币的市场份额,成为新的流通货币。

7、90%的人并不懂这些总结出来的货币理论,并没关系,不妨碍大家在实际经济情况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不懂这些纸面道理,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理性经济人,大家内心直觉上还是能判断、会判断和必须判断那个货币更好。大家也必须逼迫自己做出选择,而不是保持原地不动。不然后果很简单,就是破产变穷,劳动果实被篡夺,然后沦为经济体的最底层。

8、市场总会慢慢最终选择出唯一一个商品作为货币,大家的货币选择会有一种持续“收敛”的趋势。那种“社交货币”或者token经济所憧憬的“未来每个人都使用和发行不同种货币,这个世界将有无数种货币共存”是一种违背几百年来的货币经济学理论的幼稚幻想。且这种收敛的选择过程是不可逆的。但是市场会从多个局部分散的选择多个货币分别流行起来,直到足够长时间后,这些持有不同货币的群体发生足够的接触和交流,互相审视判断对方手里的货币之后,会慢慢做出二次选择,丢弃一种相对差的,选择另一种相对好的。

9、最终选择出的货币是各方面综合条件最佳的那个,而不是某一或个某几方面做到极致的那个。这种综合判断涉及的方面非常广,很复杂,而且某些条件反直觉、不直观,大部分人无法快速理解。简单来说,大家选择货币是采用“水桶理论”,取决于短板有多短,而不是通过单方面的“长板优势”去做选择。比如一个多数方面都做到完美,币值购买力绝对稳定的货币,但就是有一个组织会随时根据不可预知的喜好随机无规则封禁销毁某些人的资产,那这种货币是没人要的,大家宁愿会选择一个每年价格上下波动30%不稳定币。所以,对货币来说,仅仅看一两个单独的方面有多好是没有意义的,要从所有有影响的各类条件来综合判断、综合打分。重要的是,要看差的方面有多“不差”。

10、无成本的纸币或信用货币要有价值,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有价值的实物商品不方便携带、交易和支付,某些组织通过商誉将纸币作为商品的兑换券,比如银票和现货仓单、支票。

二是如果这种纸币不与任何商品实物挂钩,那么一定有某些人用枪顶着你的脑袋逼你同意这些纸币有价值。一旦没人逼迫,这些纸币的价值就会归零。

无成本无挂钩的纸币,无法在不包含暴力强迫的自由选择市场里存活。对客观价值的判断,你可以在局部暂时欺骗一部分人,但无法永远欺骗所有人。

那种大家一起通过某种“约定”或“市场信心”,将某一张废纸当成有价值的货币的事情,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以后也不会发生。总结来说,货币是商品,不是协议。是商品就一定会受到需求规模和成本曲线的竞争,市场不会接受一种几乎可无成本随时大量制造,但“票面价值”远远高于实际成本的商品长期存在,并保持价差。那种生产成本0.1元,但票面价值100元的纸片,由于市场马上会有别的竞争者也来印刷这种纸片,其价值最终只可能回归到0.1元。

11、在自由市场中,能承担大规模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先决条件是,这个物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价值)能通过简单且普遍可行的方式去有效观测到,至少要比其它物品有更加客观的、明确无疑的成本计算方式,那种主观的、短期的、艺术性的、不明确的、时刻变换的、缺乏统一计算方式的虚无缥缈的“价值”,或者完全看大家心情的“市场共识价值”,不能作为货币的价值依托。而且,这种货币的生产应该是完全开放性的,全人类都能有机会参与,且能分散的、客观的评估生产的成本,也就能够形成全人类对这种货币的价值共识。而 PoW 的成本是最能直接有效观测到的生产方式,地球上找不到比直接消耗能源(电力)这种方式更能够简单有效直接及时观测到成本的生产方式了,所以 PoW 是未来货币的基础。人类不会选择一个生产成本未知、模糊或无端变化的物品,当做经济世界里最大规模流通,人人都可接受的硬通货。

12、所以,PoS 不能作为货币的生产方式,因为PoS发行的新货币的可观测成本基本为零,那这就代表新拿到货币的人在无成本地稀释蚕食大家的财富,大家并不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选择有与其价格相匹配的客观生产成本的token(比如PoW币)当货币。买 PoS 币质押其实还是无成本,因为质押投入并没有资本损耗,PoW 和 PoS 的区别,相当于购买机器和电能去挖黄金,和买来黄金在家自动生出新黄金的区别。PoS 质押增发的新货币,并不是买入持有这种代币所承担的价值波动的风险,这种市场风险已经被代币的升值可能性抵消了。另外,经过大量尝试但并没有一个无抵押的纯算法稳定币能保持成功的现实也昭示了一个原则:无成本发行的Token在自由市场里并不能长时间维持其货币溢价。

13、货币必须有价值,人们才愿意收,这显而易见。但另一个跟“愿意收”同等重要的问题是,人们还得愿意支付。也就是说,“愿意收”和“愿意花”是健全货币的两条腿,缺乏任何一条,或者两条腿不平衡,那就是“货币跛子”,是残疾货币,最后一定会被将“持有”和“支付”做得更加平衡的新货币取代。总结起来,那种每天增发翻一倍的货币肯定没人要,但另一些号称“永远一直涨”,看起来提供了巨大的升值预期的货币,也将不是好的货币,最终会被价值更加平衡的货币取代,退出货币流通领域,成为小众收藏品。

14、一种总量绝对有限的货币,不可能持续成为流通货币去代表全人类的财富。原因是即便这种货币历史上有耗费能源的成本,但一旦货币总量开采完毕,其总开采能源成本也将固定下来。人类利用能源的效率是快速发展的,当能源成本降低一千甚至几十万倍之后,之前的挖矿成本相比现在的能源价值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价格。这种货币的客观可观测价值将随着能源生产价格一起贬值。那么最后这种货币和一套绝版的纸币或者某些古画的价值相似,将彻底沦为一种小众收藏品,而无法承担大规模货币职能。

15、一种总量固定且预先在小部分人中分配的物品无法成为货币,通过PoS增发也不行,这并没有改变人的相对货币份额(对货币来说,重要的是你持有的货币占总量的百分比,而不是单位数字)。原因很简单,如果这种货币成为全人类的货币,用这种货币来计价全人类的财富,那么这个意味着预先分配的人掌握了全人类的所有财富,那么没有参与预先分配的人,将沦为少数参与分配的人的经济奴隶。这种巨大的分配的不公平性,是货币自由流通和交易所无法弥补的。剩下的大多数人并不傻,他们的选择很简单:不会接受这种预先分配的货币。

16、所以,好的货币需要有客观有效可观测的成本作为价值依托,需要做到“持有意愿”和“花费意愿”的平衡(流通量能按市场需求自动化非人为调整),需要永远可持续公开通过成本竞争生产去抹平货币分配的不公平性。

17、“永恒通缩”的货币并不是好货币,把这种总量不断减少的货币成为“超健全货币”更是无稽之谈。我们设想一种每次交易或支付都必须销毁款项的50%的货币,这时对大家来说,我必须多花费一倍的价格才能买到我需要的商品,多花的钱通过销毁将价值转移到了全体货币持有人的手上,且按持币比例转移。那么我的支付行为就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无私行为,损失自己,让大家受益。显然,大家都不想白白丢掉属于自己的财富,那么大家的选择都是不花费这种货币,等着别人花费,好提升我自己的货币价值。人人都这么想,其结果就是这种货币根本不会流通。没有流通的预期,除了一些投机需求,大家一开始就不会想要真的把它当长期货币来持有。

18、“需求决定价值”这句话对于其他有实际用途的商品比如粮食衣服或手机来说是对的,但对货币来说是错的。因为好的货币应该没有任何实际用途,专司货币职能。货币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交换”其他有用的商品,或者作为未来交换的储备。例如泥土是全人类绝对不可或缺的物品,没有泥土就没有农作物,人类明天就会灭绝,但泥土并不会成为优质的货币。所以,“用途”并不是一个物品成为优质货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甚至是负面条件:在成熟的现代化的大规模经济体里面,没有任何别的用途而仅仅只承担货币职能的货币,才是最优质的的货币。

但“没用途”并不是“无成本”。大家并不会无缘无故去任意选择一个生产成本为零的物品,将它的需求提高到成为每个人都愿意持有的货币的程度。在别的条件相同情况下,人们一定会选择边际生产成本和产量能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的物品作为货币,因为只有成本可见的物品,才是硬通货。简要来说,总量有限的物品的成本已经固定,那么对它的价值判断就是不变的平均单位生产成本,这个价值会随着能源成本降低而降低。但对一个可持续生产的物品来说,大家的价值判断依据则是其当前的边际生产成本,这种成本会跟着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那么相对来说,大家对这种物品的价值判断将更加跟随当前的变化而变化。难么这种物品更能作为稳定价值的货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