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融入產品設計的二三事

今年8月1日推出的 App 《RakugakiAR》大家有玩過了嗎?就算沒有下載來玩,相信你也有在社群上看到別人分享讓圖畫動起來的影片吧!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 AR 吧!

https://whatever.co/post/rakugakiar/

什麼是 AR

AR 是 Augmented Reality 的簡稱,中文稱為擴增實境,AR 跟 VR ( Virtual Reality ) 聽起來很類似,但卻有很大的差異,VR 是讓使用者完全沈浸在虛擬世界中,而 AR 則是讓現實生活中出現虛擬的物件。相信大家對 AR 的技術也不會太陌生,現在 AR 的技術在移動端上的應用也愈來愈多,跟需要比較多設備的 VR 比起來,AR 應用更廣泛也更平易近人。

AR 的動作模式

簡單介紹完 AR 之後,接著我們可以來了解 AR 主要的交互類型。AR 的交互模式大致可以分成四種:

固定式 ( Fixed )

這個類型是指攝影機固定的方式,當用戶進入鏡頭的畫面時,界面上會產生相應的效果,讓現實生活中的人與界面中虛擬世界產生互動。這種應用比較常見於公共場所,像是展場或行銷活動的互動裝置。

觀察式 ( Observation )

用戶拿著設備,透過設備觀察特定物件,而讓物件產生畫面效果,例如 AR 立體書就是這種類型的互動模式。

探索式 ( Exploratory )

探索式相較於觀察式,是一種更外向的行為,像是 Pokemon GO,用戶需要靠探索的方式,帶著裝置去找到虛擬的物件。

來源

自拍式 ( Portrait )

這種類型常見於社群軟體,用手機自拍的時候在臉上套上特效,或是對應表情、動作有特殊效果,像是現在大家在 Instagram 上常用的濾鏡就是這個類型的互動模式。

AR 的設計該注意些什麼

AR 的產品現在已經可以算是蓬勃發展,推出產品後常常都能造成一陣風潮,像是文章最開始提到的 RakugakiAR,還有再前一陣子 Google 的 AR 動物搜尋,更不用說 Pokemon GO 推出的時候,在各大公園都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人在抓寶可夢。不過也不能夠因為 AR 產品的流行,就跟風做設計,在產品的發想階段,還是需要先明確你想要透過 AR 的技術為用戶解決什麼問題、讓用戶得到什麼樣的體驗。

以下也介紹一些在執行 AR 類型產品時需要注意的事:

1. 考慮產品的使用情境

首先你需要確定產品的使用場景是在室內或戶外。在戶外使用的產品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外在的干擾因素較多,操作需要更簡單直觀,更需要去考慮用戶操作時的安全性,讓用戶自在且安全的使用你的產品;在室內的場景則可以做相對較複雜的操作,也可以設計比較長的互動環節來增加用戶的沈浸感。

2. 讓用戶自然地接受虛實融合

讓虛擬的物件自然得融入現實環境會讓用戶的沈浸感更強烈,虛擬物件的出現方式就會是一個關鍵,比如讓物件從畫面外走進入畫面中,或是設計一個吸引人的動畫,營造登場的視覺效果,都會是不錯的方式。

3. 有良好的辨識度

虛擬的元素融入到現實環境中,因為現實環境的變數太大,所以內容的辨識度就特別的重要,像是重要的文字提示、操作按鈕,在設計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考慮不同的場景,不要讓這些虛擬元素埋沒在現實世界中了。

4. 操作要足夠簡單

AR 的產品需要辨識觸發媒介,沒有人喜歡一大堆的步驟,所以設計一個簡單的流程,順暢地引導用戶操作就十分的重要,比如下面這個例子,透過輔助的網格讓用戶可以更容易的辨識出一個平面的環境。

Draw AR — IOS Mobile App

AR 的應用

AR 的應用不單單只有在遊戲上,也能夠幫用戶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像是 IKEA Place 就能夠透過 AR 的技術,讓用戶預覽將 IKEA 的產品實際放進家裡會是什麼樣子。

Google 翻譯也有 AR 即時翻譯的功能,當你需要翻譯一個你完全不懂,無法使用打字輸入的語言時,這個功能就能夠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來源

另外在展覽或行銷活動上,也能夠利用 AR 的技術來做動線引導,或是為你的活動增加一些有趣的互動,加強與受眾的連結,也能讓品牌令人印象深刻。

Kaws 也在今年推出了 AR 的展覽方式,只要在展覽地點,使用官方的 App 便能看到懸浮在空中的巨大 COMPANION,同時在全球11個國家的12個景點展出,突破空間的限制,也是很嶄新的展覽方式。

來源

在越來越多產品設計加入 AR 概念後,千萬別忘記所有的產品設計,不外乎要考慮開發成本與效益,以及實際能為用戶帶來的效果,在發想解決方案時,AR 也能是一個不錯的用戶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