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多語系界面設計的 7 個訣竅

當你的產品會在多個國家上線,在進行界面設計時,想必一定曾經碰到過多語言適配上的問題吧,特別是當我們用中文先開始做設計時,最容易遇到原本很短的一個詞彙,轉換成其他語言時變成很長一串,而影響到排版及視覺體驗,甚至造成操作或閱讀上的不便,今天這篇文章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在做多語言 UI 設計時的眉眉角角,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想要測試不同語系的切換效果,直接替換成對應的語言自然是最直接的方,但我們在設計時不一定能立即得到全部語言的文案,在無法確定確切文案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一些小工具,來快速地測試不同語系的展示效果,以下介紹兩個方法:

1. Google Sheet & Googletranslate

在Google Sheet 中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參數設置,快速的將你的文案翻譯成對應的語言,也可以透過字數統計的功能簡單的計算不同語言所需要的字數,下面的圖示為一個簡單的範例:

翻譯的部分只要使用以下句法,就可以快速地得到翻譯後的文案

GOOGLETRANSLATE(text, [source_language, target_language])

在 source_language 的部分可以輸入”auto“ 自動判斷,當然也可以自行輸入對應語言的代碼,語言代碼可以參考這個頁面 🔗 Link ,關於 Google Translate 在 Google Sheet 中的使用,也可以看看 Google 的官方教學,你會發現這其實很簡單,以我的範例來做說明,我要翻譯的文案在 B1 這一格,而我想要把它翻譯成日文,在格中輸入以下句法即可

=GOOGLETRANSLATE(B1,”auto”,”ja”)

雖然 Google Translate 翻譯的結果不一定是最終確認的文案,但在設計階段做多語言的考量已經非常足夠了。

字數統計的部分也很簡單,只要在輸入格中使用以下句法,就能夠快速計算。

=len(Text)

2. Figma Plugin

我自己平常在做設計時使用的軟體是 Figma,它簡單卻強大的設計功能還有跟工程師及產品團隊的協作的便利度,相信讓不少設計師都從其他軟體紛紛跳槽過來的吧,除了前面提到的優點,Figma 還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社群中大量的插件 (Plugins) 和設計資源了,其中也包含了自動翻譯的插件,下面這個就是我所使用的 Plugin。

它支持的語系非常的多,雖然不是百分之百都能翻譯正確,有些比較長的文案也會有翻譯不出來的時候,但是在做多語系的快速實驗時,也已經有足夠的效果了。

利用 Translator 將界面翻譯為日文的結果

不論是用 Google Translate 或是 Figma Plugin 中的 Translator 來做翻譯的快速試驗,都可以發現不同的語言的長度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以「立即註冊」這個文案來看,不同的語言不論是在字數或是佔用的寬度上都各不相同,那在做多語言適配時該怎麼設計才能避免一些破版、折行⋯⋯等等的問題呢?下面將會開始介紹一些設計時的小訣竅!

TIP 1: 在能保證閱讀性的前提下,減小字號

當你將要翻譯的語系越多,文案長度越是不容易預測,而去限制字符的數量也較難以執行,在確定內容的優先級後,以易讀性為前提,可以適當的減小字號,以確保在不同語系下用戶都能夠順暢的瀏覽。

至於字號可以縮到多小呢?我們可以將不同優先級的文案大致分為幾類:

  1. 圖標、圖片的說明文字:最小約可以使用到 10pt 或 11pt,像是在 iOS 系統中的 Tab Bar,圖標的說明文字就只有 10 pt,因為這都是屬於輔助說明的文案,圖標及圖片都能有一定的引導意義,所以字號縮減到這麼小還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2. 次級文案:次級內容的部分最小使用到 12pt 就已經是極限了,比較建議的最小尺寸是13pt,閱讀起來會比較舒適。
  3. 主要閱讀文字:正文的部分建議最小使用到 14pt,近年來也比較流行大一點的字體運用,常規的話建議是使用 16pt 會比較適當。

TIP 2:增加文案佔位的寬度

除了調整文字的大小,增加文案的佔位寬度也是一種方式,大多數語言不像中文一樣一個字元就是一個字,像英文就是由數個字元組合成一個單字,若是空間太小可能連一個單字都無法完整展示,會嚴重影響閱讀體驗。

大家都不陌生的訂房網站 Airbnb 支援的語系非常多,以這個頁面為例,在界面上就利用較大的文字區域,來適應多語系的問題,從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中文跟西文的長度相差甚遠,現在就讓我們試著把文字佔位的區域改得小一點看看。

中文版的部分其實還不會有違和感,但西語版的標題的折行就已會影響閱讀,標題與內文的平衡感也被破壞了。

TIP 3:避免多列佈局

這點其實跟第二點蠻接近的,都是希望盡量增加文案佔位的區域,以符合多語系的適配。我們在做設計時經常會使用網格系統 ( Grid System ) 來作為排版的參考,可以幫助我們讓畫面更平衡、具協調性,在做界面設計時直欄 ( columns ) 就是一個很常使用的輔助參考,而在做多語系產品時,應該盡量避免將文字放在狹窄的直欄中,雖然這樣的多列佈局,能夠節省空間也能保有平衡感,但在多語系的產品上就需要謹慎運用了。

從這兩個產品都能夠明顯的發現在英文的狀況下,文字會很容易折行,不過這樣程度的折行還不至於到令人覺得難受,在許可的狀況下仍然是可以使用多列的設計,只是記得要謹慎使用。

TIP 4:使用系統字體

有時候我們在做設計時,會為了整體的設計風格、品牌識別⋯⋯等原因購買字體,在界面上應用,然而這些字體可能無法支持你所需要的全部語系,再切換語系時就會變回系統字,反而造成了不同語系間的風格差異,影響倒是覺得呈現,使用系統字就成了最保險的選擇。

如果是在設計形象網站,風格性、品牌的識別度非常重要時,也可以在一些不需要做多語言適配的字段使用特殊字體,像是品牌標語、數字之類的地方,也是能夠展現個性化的設計。

TIP 5:圖標代替文字

由於不同語系的文字長度不可控,在能夠直觀理解的情況下,直接利用圖標代替文字也是在做多語系界面設計時的一個好方法,像是電商產品的收藏、購物車,或是訂房產品的成人、兒童等的圖標都是很容易辨識理解,在有多語系適配需求時,都很適合直接使用圖標來代替文字。

若是使用文字,轉換成日文時就會破版

TIP 6:圖片中不要使用文字

在多語系的產品中,如果需要配圖時,雖然設計師能夠在設計時針對不同語系製作不同的圖片,但不同文案的長度也可能會需要調整設計,同時也會佔用到網站資源,如果可以單純用圖片展示出想傳達的意象的話那將會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必須呈現文案的話,直接使用前端語言刻出來,在多語言的適配時也會更容易,只是設計時仍然要注意預留的空間是否足夠所有語系的問案展示。

TIP 7:因應不同國家的差異設計

在做多語系的界面設計時,我們會希望盡量維持所有語系在設計上的一致性,不過在一些設計細節上,可以因應不同國家的習慣,讓產品的體驗更好。例如日期的部分,在美式用法習慣上會用「月/日/年」,而英式/歐式用法則是「日/月/年」;另外像是一些計量單位,我們習慣使用公斤、公克、公尺、公里⋯⋯等單位,而在歐美國家則會使用磅、盎司、呎、英里⋯⋯等,在這些細節上使用當地慣用的單位,也能讓用戶免去換算的麻煩,獲得更好的體驗。

另外也需要注意圖片、顏色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因而造成誤解甚至冒犯,就需要在特定國家的界面上作差異化設計,而這種與當地文化、宗教、種族等有關的差異通常是比較隱晦的,此時就很需要充足的研究,以及當地的合作人員協作,讓產品能夠更貼近當地文化。

今天總結了幾個設計時可以多注意的原則及小訣竅,分享給大家,之後也會繼續跟大家分享更多設計心得,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期待下次再見!也別忘了持續關注 PeerOne 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