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行前須知|去德國必須知道的8件事

Peggy的心佩方
Peggy的心佩方
Published in
Dec 14, 2023
出國行前須知|去德國必須要知道的8件事

德國一直是旅遊或留遊學的熱門選項,而在德國,有些文化及生活習慣與我們不同,因此今天就來告訴各位去德國必須要知道的8件事,大家可以先行了解,在出國期間多加注意,減少一些麻煩及誤會!

1. 上下車前要先按開門鈕

在德國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像是公車、地鐵或路面電車等,不像台灣會自動開門,上下車的時候要記得自行按開門鈕(如下圖,車外的話會在車門上),門才會打開唷!

另外,看到車子要來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向司機招手,但在德國不用做任何動作,司機看到有人就會停車了,所以不用擔心太晚揮手而錯過車!

2. 店家8點就關門,星期日不營業

德國不像台灣隨處都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超商,一般店家最晚晚上8點就關門了(含聖誕市集),星期日則不營業(餐廳不一定),這是因為德國法律規定的關係喔!因此自行料理的人星期日前就要去超市添購食材,以免到時候沒東西可煮。

3. 餐廳點餐,先點喝再點吃

一般我們到餐廳都會先點菜,後面才開始點飲料,但是在德國,順序是相反的。服務生會先過來問要點什麼飲品,之後送上飲料時才會問要點什麼餐,因此入座後可以先決定要喝什麼喔!

另外,要點餐時不會對著服務生揮手大喊,而是先把菜單闔起來,然後用眼神示意對方,服務生看到時就會過來了,一切都是一種默契(笑

4. 填表格,打叉而非打勾

這個也跟我們的習慣不一樣,在德國填表格時,看到要選的那欄要「打叉」,不是打勾!下次如果遇到可以多注意一下:)

5. 上廁所要付錢

有去過歐洲的人應該都對此不陌生!在德國或是歐洲許多國家,上廁所都要付錢,連大部分的百貨公司、麥當勞都要。如果你是去餐廳、咖啡廳等則不用。費用約50 分~1 歐元不等。有的會在外面設有閘門,投幣後即可進入,有的則是會有專人在門口收費。有些閘口在你投幣後會送一張抵用券,可以在該店家或車站消費,很特別吧!

6. 有些地區水質偏硬

可能有人聽說過德國的自來水可以直接喝。雖然說德國的水經過嚴格管控,品質相對安全,但是其實有些地區的水質偏硬,礦物質鎂、鈣的含量偏高,水會白白的,煮沸後也會有白垢,因此大家一般還是都會習慣再用濾水壺或濾水器過濾再飲用。

7. 瓶子可以退費

喝完啤酒或礦泉水的瓶子先別丟!因為可以換錢!德國有個制度叫Pfand,中文叫押瓶費,表示該飲品的費用有包含押金,因此它整體的價格會貴一些,等之後將這些空瓶子退回後,即可將押金拿回。有些超市門口設有退瓶機,只要把瓶子丟到退瓶機(Pfandautomat)的洞裡(圖一),機器就會顯示退費的金額,之後按下確認按鈕後,會有一張收據從機器出來,拿著它到櫃檯即可領錢,或是給店家掃描條碼折抵消費,真是聰明又環保的制度!

要辨認該瓶是否能夠退費,可看瓶子上面有沒有一個Pfand標示(圖二),或是看發票明細上面有沒有出現Pfand的字眼,有的話就代表可退押金。一般寶特瓶的押瓶費是0.25歐/瓶,價格會依照瓶子的材質及大小而有差異。另外要注意的是,退瓶的瓶子盡量要保存完好,不要壓扁或是撕掉標籤,以利機器辨識。

下次可以注意一下自己買的瓶子是不是可以退費唷!

圖一(左):退瓶機(Pfandautomat) ;圖二(右):瓶子上的Pfand標示 / 圖片來源:創新拿鐵

8. 上課分享完,敲桌子代替拍手

如果你是在德國的大學上課,上完課或是演講報告完不是拍手鼓掌而是敲桌子!這個動作叫做學術敲桌Akademisches Klopfen,是用來表達對於課堂講者的感謝及尊重。

關於它的由來眾說紛紜,有一說在18世紀時,學生們會在課堂上用棍棒敲打地板來表達對該堂教授的不滿。隨著時間的演變,敲打地板的行為改成敲桌子,而原本的負面意象則變成了正面的讚美、認同;還有一個說法是由Notker Hammerstein教授所提出,學生上課因為一隻手要寫筆記,所以就用另一隻手來敲打示意。我也詢問過德國朋友,對方說可能是因為不是做什麼大事就是上台報告分享而已,所以不用出太大的聲音,就用手輕敲桌子表示即可。但像看比賽,拍手聲音還不夠,需要很大聲,所以有時甚至會用手拍玻璃板或是用工具敲牆壁等來製造出聲響。真的是很特別的一項文化呢!

原來德國有那麼多與我們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很有趣呢?以上就是去德國前的行前須知啦,希望有幫助到大家:)

喜歡的話,請不吝按下拍手(可以拍很多下喔)給予更多支持,也歡迎追蹤我,後續有相關的旅遊、影劇、生活心得都會在這邊更新唷!

Peggy的心佩方粉專

Peggy的心佩方IG

--

--

Peggy的心佩方
Peggy的心佩方

旅遊經驗、影劇心得、生活感想,有興趣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