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念哲學系?

偶爾會被問當初為什麼會唸哲學。其實我念哲學,只是運氣好。

朱家安
哲學哲學雞蛋糕
4 min readApr 5, 2018

--

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曾經想念視覺設計,家裡人覺得念設計會沒飯吃(黑人問號.jpg),他們最後支持我念哲學(我到底看了什麼.jpg)。

我喜歡畫畫,這是我2017的作品

我唸哲學系的原因(1):數學差

我很早就發現自己不是讀高中數學的料。高一下學期我跟班導商量說,我發現只要選社會組,就算高中數學全部都被當,一樣可以畢業。同時也是數學老師,總是把左手插在褲子口袋的班導說「好吧!」允許我放棄數學。

我的高中數學模擬考成績多半在5級分左右。雖然學測靠小聰明考得比模擬考好一些,但那也是意料之外,當時無從列入升學考量。

數學爛讓我的升學範圍變窄。前段學校的社會組科系,就算跟數學幾乎無關,因為強大的篩選需求,依然會採計數學。

在這種情況下,中段學校的哲學系成為我評估自己分數分布,有機會考上的科系之一。

我念哲學系的原因(2):無法應付記憶科目

我很早就發現自己不喜歡記憶東西。身為社會組學生,我的地理跟歷史都不怎麼樣,因為記不住。國文是我高中時期最喜歡的主科,但是考默寫的時候我會直接放棄。出社會之後我以寫作維生,有次找資料找到一篇文章,裡面的論點我很喜歡,後來發現是自己以前寫的。

身為高中生,我對一些大學科系有不正確的刻板印象,例如我認為中文系、歷史系、地理系、法律系都要記憶很多東西,所以並不認為自己有能耐念那些科系。

上述考慮進一步收窄我的升學範圍。我不能考那些採計數學的科系,也不能考那些我認為需要記憶很多東西的科系。你可以想像看看,這樣篩過之後,也沒剩什麼可以念的了。

我念哲學系的原因(3):剛好讀了對的哲學書

我從小喜歡看書,不過因為記憶力差,那些書多半只有消磨時間的效果。我也喜歡想一些有的沒的問題,如「漂亮或不漂亮,有沒有客觀標準?」之類的。

我在高二的時候讀了圓神出版社的《101個有趣的哲學問題》,感到很振奮。這本書讓我知道,我自己偶爾想的那些有的沒的東西,其實是嚴肅的題目,有學者認真以待,並且提出比我可以想像的還完整非常多的種種說法,來試圖回答那些問題。

《101個有趣的哲學問題》是哲普書,不是什麼經典哲學著作,或許再過50年就不會再有人讀它。不過這本書對我的幫助,比我高中時嘗試閱讀的其它真正堪稱經典的哲學著作都還要大。如果一個東西你讀不懂,它再高深對你來說都是假的。

我念中正哲學系的原因(4):分數剛好

如題。這也是我運氣好的地方,我的分數剛好上中正哲學系。

中正哲學系在當時應該是台灣是學術風氣最好的哲學系。老師年輕有衝勁,不像一些比較有歷史的哲學系,有那種研究和教學都不認真、坐等退休的人。印象中,中正哲學系在台灣哲學學會年會的發表數,連續幾年是全台哲學系之冠。

中正哲學也是台灣研究英美分析哲學(analytic philosophy)最專業的哲學系。英美分析哲學的思考和表達講究簡單、明確、具體、完整,很合我的胃口,而且從事後看來,這些特色也讓分析哲學成為很適合普及活動的哲學。

我在中正哲學系受到很好的訓練,這些訓練讓我體會哲學有趣和厲害之處,並帶來足夠的理解、論證分析和表達能力,我現在能藉寫作和教學維生,就是倚賴這些。

運氣

上面那些事情其實都是運氣。如果我可以搞定高中數學,或者認為自己有辦法應付記憶性科系,我可能就不會唸哲學系。如果分數高了一點或低了一點,就不會唸中正哲學系,如果我進到師資大半專攻歐陸哲學或中國哲學的系所,興趣使然,我可能不會喜歡哲學到願意嘗試推廣活動的程度。

講到這裡,我得批評一下國內的哲學系,他們在升學資訊的公開方面做得不好。

每個哲學系的學術特色都不同,他們的差異大到有些學生會在大二大三時從一個哲學系轉學考到另一個哲學系,只是因為覺得原系所的哲學傳統或師資不合胃口。

但是哲學系並沒有讓高中生知道這件事。假設你是高中生,你喜歡哲學,你會進入有怎樣學術傳統和學術專長的哲學系,完全是看運氣。這對高中生不公平,讓他們冒了不必要的險。

這也是我大學時代寫哲學雞蛋糕部落格的動機之一,我希望讓高中生有便利的管道,可以知道我所處的哲學系平常在讀什麼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