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瘤內部:大阪西成區境內記錄

對於西成區的第一印象,是來自於大學時搜尋流浪者計畫時找到無家者領域前輩楊運生所寫的文章。

低廉的住宿消費水平,無家者與清寒的工作者、學生進駐,連投幣機都比其他區域便宜。初次閱讀到各種關鍵字後,開始對於此區充滿期待,在心中默默列為要去日本的前三名目的地。

當年或許純粹是衝著一股背包與獵奇魂,沒想到畢業後真的投入了無家與貧窮領域做倡議與研究。許下願望幾年後,真的來拜訪了西成區,並且幸運地藉著參加東亞包容城市研討會的名義,有更多機會能深深走入場域內部,探見旅行者警戒、甚至被同是日本人所屏棄的大阪西成區。

背景介紹:在地人難以愛上的鄰居

大阪西成區,是旅遊網站告誡千萬別踏入的黑色地帶,在大阪人眼中同樣被視為毒瘤。

毒瘤意味著髒亂、色情、暴動、貧窮等各式負面名詞的集結。是如何的時代背景造就了種種混亂的形成,混亂背後又隱含著負面之外的哪些意象呢?

大阪市西成區萩之茶屋一帶,因交通便利(靠近大阪市中心),搭乘著城市興起、大型建案(例如1970年的世界博覽會)等等建造需求,本地與他鄉的男性逐漸聚集,謀求勞動的工作機會。此區別稱「釜ヶ崎」(かまがさき),便是帶有濃厚的勞動意涵。

清晨四點半、五點,陸續會出現工地派遣的接駁車,招募更早便已在此等待的男性。因應這些外地工作者的需求,便宜的租屋、洗衣、小吃等等周邊店家因應而起。

然而,經歷經濟崩盤後,工作缺額銳減,雖然仍然是大阪臨時工的最大聚集地,更多的時候是無法工作的男子們聚集於此:白天閒晃,撿拾回收;下午時許多人便在「労働公共職業安定所」(類似就業服務站)大樓底下,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當地庇護所發放的限量住宿券。
便宜的租屋,則因這群勞工兄弟難以再負擔,陸續轉作為背包客的hostel。

無論歷史背景、勞動文化,以與其他區域形成的對比畫面,這裡看來都與團隊進駐的艋舺十分相像。

當地政府在某一時期為了整頓門戶,將「釜ヶ崎」更名為「あいりん」,漢字寫作愛隣。第一晚出了車站,走在要往Hostel的路上,迎面便是如同萬華某些人潮流連處巷內的尿騷味,甚至還出現日本路邊少見的垃圾囤積。

回想起來忍不住苦笑,幹壘,這樣的鄰居實在讓人難以愛上。

出發拉!進入傳說中的西成區

「相較於秩序,渾沌才是更難維持與持久的。」 — — 《聚落的100則啟示》

撥開渾沌,看見其中的秩序,並試圖扭轉令人絕望的元素。這是以觀察與行動者自居的我們不斷想做的事。

這次行程除了參與「東亞包容城市」研討會之外,精實的芒草心理事長Cyndi也特別安排了剛到此地做田野的同學譽文來為大家做導覽。

小小鳥居:阻止人露出小小鳥

在這附近住宅發現了迷你鳥居,本來以為可能是萬應公之類陰廟不敢多問,原來是為了防止人在這裡尿尿,「你不會想在神明前尿出來吧?」

嗯,跟台灣社區貼的「亂丟垃圾,土地公在看」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不過日本相較於台灣,開放的公共廁所確實少了許多,在這區走逛時也只看到一間,而鐵路站也有關閉時間。想想當夜裡,除了醉漢無所顧忌外,清醒的人想找到地方上廁所似乎是件相當困難的任務。

因為有小小鳥居保護,我站離牆面這麼近應該是安全的,吧(抖)

大阪區域限定超市:風格亂鬥到讓人想大喊なんでやねん!

(「なんでやねん」是大阪搞笑吐槽的口頭禪,類似「搞啥啊你」。不知為何地也是我在你好、謝謝後下一個學會的句子。)

來到日本,放下行李後第一件要做的絕對是去找附近的在地超市,除了可以偷偷觀察在地人的購買習慣外,這裡的熟食、飲料硬生生就比附近便利商店便宜,對窮到沒褲穿的旅行者來說完全是救贖。

玉出超市的特色只有一個字——狂。
招牌超大加上紅黃明顯配色,你凝視玉出時,玉出也凝視著你。 旁邊裝置著八位元的動畫跑馬燈,外牆壁畫充滿迪士尼與日本動漫人物,等等,連村上隆的太陽花也出現了,這,是卡通的修羅場嗎?

譽文說,這裡的玉出要到打烊前便會有人來搶購打折熟食(24小時超市則是凌晨五點)。景氣較差時,由於此區經濟弱勢者與工作不穩定的臨時工作者較多,特價時段甚至會出現人潮,一路排隊到超市門外。

労働公共職業安定所:休息與找下一個休息的地方

超級大棟的職安所建築乍看之下有點像消防局,一樓直接鏤空,不少老人家就坐在柱子旁休息乘涼。情景與艋舺公園有點相同,但大家並沒有在裡面從事下棋等等的娛樂,僅僅是坐著放空。

1996年的職安所,以及排隊排到建物外,等待領取補助的人們 (來源:http://bit.ly/2iqKNuy)

我們拜訪的時間是下午三點半左右,此時等待住宿券的人龍已一字排開。庇護所沒有資格限制,但須每天重新領取。此區也有許多宗教及公益組織進駐,一些單位則可在社工判定狀況後,提供最高兩週的住宿。

在下午開始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領取限量住宿券,不少人是用行李、瓶罐卡位。

小吃:很香、很黑、很多人

這裡的小吃店味道相當鹹香,無論是內臟雜燴、關東煮或鐵板燒,醬汁都相當沉黑。周圍時常站了一圈大叔,大家習慣站站吃吃。

置物:台北也超需要的RRR

釜ヶ崎(為展現勞動認同我也開始稱呼此區為這個名稱)此行讓人最感印象深刻的便是各種戶外與店家置物櫃。
時常分享到帶著大包小包讓人難找工作之外,《下一個家在何方》書中也討論道,若人不斷遭到驅離與被丟棄物品,與任何一處的連結感都是極低的;既然難以生根,當然不會太在乎當地的環境維護。

台北車站不定期地宣告清除無家者家當的告示。衛生與環境整潔這樣的說法固然有其道理,但從新聞走向與內容看出,執法者眼中,無家者本身也是被列為環境混亂的某一類品項垃圾。

一個月2000/2500yen,12小時100yen,分大中小三中櫃型
熱絡算起租金與勘查置物尺寸,隨地都能認真模式的NGO工作者們(就說不是出來玩!)

傳說中的三角與四角公園:露宿者搭營處

來之前便聽過公園的「藍色帳篷」:與艋舺公園的紅色帆布袋相同,政府單位可保證以此覆蓋的無家者個人財產不會被官方掃除。

這裡是露宿者的搭營區,以簡易木片、門板,加上藍色帆布搭置房屋。常有團體進入分享午與晚餐,大家安靜領完餐後便回到熟悉的位子用餐。

走入四角公園時,剛好有團體正在發餐。深怕自己的行為同會造成這裡人們不適,經過一位剛領完餐的阿姨時,緊張地為了進入場域的打擾彎腰示好與道歉。而她直視我的雙眼,也欠了欠身。

三角公園的角落高處,架設了一台電視機。
我們於是停下來與大叔們一起觀看,螢幕上正轉播著棒球賽。是甲子園嗎,還是職棒呢?對於棒球我並不了解,但能在短暫停留片刻,與身負污名者平靜地、共同地從事某項活動,心中難以名狀地充滿感謝。

兩座公園的人數相較資料照片上,少了非常多。
譽文說,由於這裡的租屋業對底層者較為開放(有許多房屋都註明可以協助申請社福津貼),加上政府推行的福利政策見效,目前大阪露宿人數號稱已減至100人。

房東代為協助申請津貼以補助房租,這樣是否真的兩全其美?
讓露宿者消失的原因除了福利政策,社會壓力所佔比例有多大,並且人離開街頭,

看來美好的解方,似乎還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但能做到這步,真心覺得很不簡單。

網路上找到的三角公園,真的好多人吶(圖片來源:http://bit.ly/2v4QioB)

西成警察署:多次暴動的區域

搜尋「西成」後,立刻會出現暴動二字。
暴動的觸發點各式各樣,從勞工間起的糾紛,到第七次開始,工運團體有目的的策劃,一步步爭取勞權。

一個夥伴分享,他認識的日本朋友甚至拒絕承認暴動的人算日本國民。種種因素看來,相較於導火線,其實更多是時代流轉、政策、輿論壓力的長期碾軋下,基層人們爆出宣洩。儘管那在既得利益者眼中,不過是如米香般小小的聲響以及焦味。

同行的夥伴討論起這區的消防車與警車匯出了路口才鳴笛的原因。有人聽說是因為這裡的廉價租屋隔音太差,另外也有一說是人們一聽到鳴笛便會以為是發生暴動。

午後釜ヶ崎探險結束後,幾個心臟山大的夥伴一起決定過幾天凌晨四點來看點工過程。(視旅遊警告為無物,不愧是NGO工作者(誤))

凌晨四點:各種特派車進駐

凌晨四點四十左右重返職安所時,畫面與前日又是不同的呈現。

20台左右的建設公司派車駛進職安所一樓,我們恰巧遇見一位看起來有點幽默的大叔,用日文詢問是否可拍車上的徵才廣告,他笑著說自己也要入鏡。

大叔說他是員工,四點就已經到這裡等人了。可惜日文很差無法多聊,只能單從傳單上判定,臨時勞動的薪資這裡算不錯,且規定必須是合法經營才能來此招募。

這時心臟宇宙大的Cyndi提議要走上職安所二樓看看。
二樓有兩間營業的食堂,氣味同樣鹹香。二樓職安所服務台前的大片空地中,不少露宿者正鋪上紙板準備就寢,夥伴猜測可能是天要亮了,沒有工作的狀態下便移來室內睡覺(跟萬華社會局外很像)

(左)職安所二樓的小食堂/(右)以工代賑的名單

因許多人有尊嚴與安全的顧慮,我們被勸告不能拍照後便離開建物。

離開點工區前,我用力看進了一台派工車的反光玻璃。
約二十人座的小巴已滿,裡頭除了中壯年外,也有幾位年長者。一些人低著頭補眠,而一些人則不帶表情地望向窗外。

我無法想像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若生命已至此,所累積的事物、記憶,甚至當下正呼吸的自身,幾乎被社會否定殆盡。

天逐漸亮了,帶著與昨日相同的問題,我們又面臨新的一天。

小記:毒瘤之中,

各大旅遊論壇警告千萬不要踏入的大阪毒瘤,裡面是什麼樣子呢?
這裡好像萬華一些年老與觀光交疊的區域:有些尿騷味,有紅燈區,有重鹹香的便宜美食,有無差別格鬥的卡拉OK。

不確定這樣的景象是否可稱作美或醜,至少跟親友分享每日拍的照片時,不少人感到驚訝,直呼「這不是我認識的日本。」

但確實這是一處使人短暫休憩與成為自己的方寸之地,在公園看球賽,在便宜便當店看到老闆與路人熟絡地打招呼。儘管外人霎時間看來難以接受,傾聽畫面之下的紋理後便能理解是非對錯黑白等界線,在此是模糊,甚至魔幻的。

毒瘤之中所囊括的,是時代轉換下來不及逃離的悲傷故事,是與社會與自我間某種程度上的妥協及放縱。

釜ヶ崎的天空,隨意抬起頭都能看見通天閣,它被列入大阪經典指標,設置年份、原因皆詳盡列入大小網站資料中。然而建造起高塔的人們,卻倏忽即逝,被淹沒在時代與數據的洪流之中。地下道的尿騷味,以及即將面臨拆除的職安所,若這些都消失了,掃除乾淨了,底層歷史與窮人的容身之處又將被收納在何方?

這裡是釜ヶ崎,底層者的世界。而名為新世界的熱鬧商業區,距離此處不過五分鐘路程。

備註:還有飛田新地與澡堂、喫茶店的記錄,腦弱先富堅一下QQ

參考資料來源:
10年 十月記事──西成區專題(還有飛田新地)
街友和「生活保護」 — — 從橫濱的壽町看到的日本

【住宿】 住大阪地鐵站……動物園前站……小心避免被攻擊
(底下的推文雖然對此區持負面意見,但內容卻既充實又吸引人呐)

--

--

朱 剛勇
前方有相遇,他們都溫柔。

貧窮議題工作者(哪種斷句都對),搞組織工作,研究,策展,寫字,設計,創作。興趣使然地,積極探詢現狀以外更多可能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