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迎來分裂與碎片世界的年報

標題高大上,其實只是線上與紙本年報的製作murmur

看起來像設計概念其實是生活碎片的東西

回顧的碎片

每年做成果報告時,都會任性地選段摘句為這一年度的引言。

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時自己正巧在長假休息。當時私下問了一個夥伴,我是否該提早結束休假回來支援?

他想想後回我:「妳回來一定能幫上不少忙的,但可能也會讓我們覺得,是我們做得不夠才需要讓休息的人跑回來幫忙。」

後來我決定維持休息,但還是加入了線上大大小小、緊急因防疫而開的群組,盡可能記錄下這些重要的救援進程(這樣算休息嗎?)

當時感受到視野中分裂出兩個世界:
一個是作為居家防疫民眾,在屋內乍看平靜的”真實“事物:慢慢抽新芽的植物、與室友的共煮時光,以及意外培養出的運動習慣。
另一個世界,則是在群組中,各單位社工的緊急物資協調、公私部門間的規定核對,以及不同議題中的人們受疫情衝擊的慘狀。

編寫年度報告時,慢慢整理前一年的緊急防疫紀錄,以及另一件團隊的重要事紀:部門分組。(這是百味第一次嘗試以工作屬性分組,共分成直接服務、倡議教育、後勤三組。代表團隊人數已超過全員共事的上限,需要找到新的工作方法。總之是有點重要的事,未來再找機會整理分享吧。)

突然便想起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中的這段話:

「攝影暗示,如果我們按攝影所記錄的世界來接受世界,則我們就理解世界。但這恰恰是理解的反面,因為理解始於不把表面上的世界當作世界來接受。

無論是三級期間的兩個世界,或分組後的勢必會提高的資訊對稱門檻,總之,世界的分裂與碎片勢在必行。

NGO工作者如何與這樣的世界搏鬥,或更根本,一個人類如何面對五感轟炸的事物、資訊?

視覺發想

紙本年報決定延續視野分裂的意象,挪用《1Q84》中的兩個月亮。

黑底中挖出兩個圓形的影像,其實是三級時,夥伴穿全套防護裝深夜發物資的畫面。這樣的影像在不鼓勵出門的居家防疫時期,其實大眾是難以看見的。望遠鏡、窺探孔,就是人不滿於被現狀蒙蔽下的創造吧。

迎來分裂與碎片世界,建各種溝通的路

你是紙本還是電子派?

無論哪種,我們都不會放過任何溝通、倡議的機會。
連著兩年,除了紙本,年報也會製作成線上網站,以及大眾更好閱讀的簡易懶人包。

直性量性的成果是不變的,但不同介面有各自的群眾和閱讀習慣,於是內容也做了相對應的編輯取捨。

網頁:必要兼顧豐富與清晰

〔線上版年報連結〕

網頁其實設定是給當年度捐款人的專屬報告,加上雲端可承載的資訊量無限,於是在內容部分,是三者(紙本、網頁、懶人包)中最完整的。

但雲端無限,人腦卻是有限的。
想塞入豐富的資訊,就必須更注意資訊的分類與排序,讓讀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讀的內容。例如2021年的breaking news是疫情,大家顯然會最想知道三級警戒下組織的行動,於是,「面對疫情 我們這麼做」單元便被擺在最前面,後來才是這一整年團隊所有的工作記錄。

另外,標題取名也要盡可能直白,讓讀者可以直觀點閱。而圖表、插畫很適合快速傳達資訊,可以做就做。

順道一提,電子版年報選的摘文是賈樟柯在《汾陽小子》裡的一段話:

「如果生活中沒有那樣的捕捉,只會是心底一個感受;我覺得生命的尊貴,在人海裡面。」

摘選不同的句子,除了讓兩種年報都收到的捐款人有驚喜感外,也有一點私心寓意,但就讓大家自行解讀了。

懶人包:廢話少一點,趣味多一點

〔懶人包年報連結〕

懶人包發佈在FB和IG上,目的只有一個:

我們去年好辛苦,拜託大家行行好,路過看一下QQ

於是製作要點明確:
1. 字要少
2. 內容趣味
3. 10張內把話講完

只要讓大家願意讀完,懶人包就成功了!

於是我使用了大家熟悉的日本免費素材,特別營造粗糙感讓大家可以無壓力點開瀏覽。張數也控制在10張,有些頁面字數非常多,但只是想傳達我們做了很多事,大家不看也沒關係(但你看完我們會很感動啦)

不知道大家是紙本派、線上派、還是懶包派呢?歡迎和我分享,讓小魯明年製作年報時有更多靈感

最後,也歡迎捐款支持百味,讓我們繼續陪伴大家走下去。

支持百味:捐款連結

--

--

朱 剛勇
前方有相遇,他們都溫柔。

貧窮議題工作者(哪種斷句都對),搞組織工作,研究,策展,寫字,設計,創作。興趣使然地,積極探詢現狀以外更多可能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