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是迷人的動詞|《成為西蒙波娃》

幾年前,幾個組織一起出國交流。

在經歷多天的機構參訪、研討會、會後狂飲酒會,有一晚,大家筋疲力盡癱在人少少的電車座位,繼續前往某個目的地。

那時跟朋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忘了內容,只記得他推薦我去讀《成為一個人》:「卡爾羅哲斯對人的關懷,總覺得跟你們很契合。」

回台後,興沖沖地找了書來讀。哪些觀點與自我整理使自己感受到的共鳴與療癒,回想起已相當模糊。但「成為」Becoming 一詞卻深深打印入心。

Becoming,如何成為?

人浸泡在時代、環境、關係、閱聽中,會逐漸吸收其中的內涵,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當這些內化之物開始作用時,便會推著人走向下一個地方,吸收新的養分、再一次堆疊、蘊含成為自己。

Becoming成為,真是個迷人的動詞。

波娃傳記的書名就叫做Becoming Beauvoir,成為西蒙波娃。(嗯,我還不愛爆!)

性別、情感方式、思想洞見皆不受那時代歡迎的波娃,深深體會到兩件事:第一,自我被形塑的原初來自他人與環境,「我們是因著生命中遇到的其他人,才得以成為自己」;第二,透過不斷選擇與行動,將有機會跳脫被動的捏塑,成為自由的人,「你的行動是唯你獨有之物,人藉著行動才成為自己。」

兩種自己時常打架,但都是真實的自己 — — 因人恆常地處在「成為」的過程中。

讀西蒙波娃傳記時,不斷想起過去讀過的女性思想家著作,原來她們的許多啟蒙源頭來自於波娃。而波娃又是經歷各類思想滋養、現實挑戰,才成為了西蒙波娃。源頭之上,又有巨大的洪流。

思想的交會、傳承,如同夜空裡繁星相互映照 — — 某些星的實體已不存在了,其光亮仍確實地傳遞給此刻存有的我們。

「如果關於前輩的記憶被埋葬,如果沒有那些榜樣,那麽每一代的婦女都會相信自己要承擔一切從頭開始的負擔。」 — 《如何抑止女性寫作》

吸收思想之餘,藉由傳記理解其生成的背景脈絡實在重要。

傳記印象中總是龐大、使人疲憊。這是第一次如此快速順暢地讀完傳記類書,實在敬佩作者與譯者的文筆(流暢到!)

那年參訪後,朋友們各自走入不同職涯與人生階段。
能在當時一起搭電車、興奮討論議題、對議題有著如火一般炙熱純粹的嚮往,絕對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養分。我們就是在這些片刻與片刻搭建之間,逐漸成為自己的。

「如果有一件事是我們能從西蒙・德・波娃的人生中學到的,那就是:沒人能在孤獨之中成為自己。」——《成為西蒙波娃》

--

--

朱 剛勇
前方有相遇,他們都溫柔。

貧窮議題工作者(哪種斷句都對),搞組織工作,研究,策展,寫字,設計,創作。興趣使然地,積極探詢現狀以外更多可能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