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訪談初體驗(下 ∙ 執行篇)

Lian Yeh
Pinkoi Product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y 25, 2020

把訪談規劃好後,上街頭執行才是重頭戲,本篇把執行訪談的心得濃縮成以下幾個小撇步跟大家分享。如果對規劃篇有興趣,可以先閱讀:

Step 3. 出發前準備事項

Photo by Van Tay Media on Unsplash

街頭訪談的不可控因素非常多,所以在出發前的準備事宜必須仔細地執行,以下就是「好險我們有準備」幾項重點:

  1. 模擬狀況劇:

此次街訪有 2 人,就因為不是單槍匹馬,所以出發前的演練是必須的,於是我跟 Jason 模擬了「若受訪者不合適時」、「若主問忘記問了題目時」、「時間 拖延太久時」…等狀況劇,並設定好暗號或解決方案,遇到任何狀況時才不顯手足無措;再來我們也預想了「多個」受訪地點,當一個地方不合適時,可以立即轉往下一個地點嘗試,盡量避免遇到狀況時才想方法。

2. 道具之必要:

出發前花了一段時間在製作與準備道具,內心曾懷疑自己是否浪費時間,執行後才發覺: 道具真是太重要啦!好用道具推薦如下:

  • 「誠徵受訪者立牌」(下方左圖):

這個道具雖然像廣告立牌,但效果十足,它可以讓街頭上的陌生人看見「你想要幹嘛」,減輕了一些開頭介紹時說明目的時的壓力,最後要提醒因為街頭訪談會走大量的路,盡量帶中小型的立牌方便移動(若是開車移動就另當別論啦)。

  • 「手卡」:所謂的手卡就是像主持人手上拿的提示手卡,大小約名片大小方便手握,刻意使用了三種不同顏色,不同顏色的題目代表不同訪談階段(邀請題、主攻問題、次要問題),方便提問者辨識進行到哪個階段,並可判斷訪談節奏。另外,這個手卡也是演練好幫手,就算只有一個人也可以輕鬆練習。
  • 「訪談紀錄表」:此次將所有訪題都製作成表單方便記錄,紀錄的人也可以清楚知道現在問到哪,結束後也可以方便對照,這次記錄表頁數過多,翻頁時不方便記錄,可以針對重點問題再製作成表單即可。
  • 「小禮物」:上篇有提到小禮物的重要性,在準備時期曾想過這份「回饋伴手禮」是否太小了?但實際執行後發現,禮物不論是大是小,這份誠意也必須傳遞給受訪者,我們得到的回饋也都是正向的,展現真心誠意的態度,受訪者是能感受得到。
左圖/ 誠徵受訪者立牌、中圖/訪談手卡、右圖/記錄表單

Step 4. 出發街訪

準備了這麼久,終於進入真實訪談的階段,此次我們找到了了 11 位有效受訪者,共花費 6 小時,包含走路、尋找受訪者與訪談,實際上的效率比想像中的快速,也成功的獲得了所需資訊,以下整理出實際上在執行街訪時的幾個重點

  • 地點很重要:

要在哪才能遇到較多的受訪者呢?地點非常重要,前面有提到我們預設了幾個地點,此時就能用上了,一開始時挑了離公司最近的 228 公園,在大型的觀光公園內,容易遇上外國旅客以及年紀較長的高齡者,因不是我們的受訪範圍內,經過半小時後我們決定直接放棄,換下一個地點。接下來我們嘗試了多個校園、台北車站周圍以及路上的公共座椅區,找到了挺多的受訪者,但要特別注意:校園與捷運站內都需要特別詢問是否可以進行訪談活動喔!

  • 如何快速找到對的受訪者:

在街頭訪談不可控制的狀況下,過往可精細篩選受訪者的方式已完全不管用,無法精準過篩的狀況下,真的需要大量的「直覺判斷」,說起來可能有點不科學,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像是:走路很快趕時間的、正在認真辦工的、與好友相談甚歡的…我們就不該打擾;也可在訪談的過程中依據受訪者說出的生活習慣與蛛絲馬跡,搜尋到年齡和職業等線索,我會習慣性的記錄下這些線索,這些關鍵字可以拼湊出樣本的基本樣貌,也可以當作工作中人物模型中的材料。

  • 隨機應變並適時地引導

適當的引導下,可以讓訪談能更加順利。如果說訪談需要隨機應變的對談能力,街頭訪談就更需要把這個能力拉到最高,並不是每個受訪者都可以那麼地侃侃而談,甚至是不可控的熙攘街頭噪音,都會影響受訪者的情緒。

假如你眼尖看到不遠處有桌椅,不如就邀請受訪者到那兒坐著談吧!桌椅的輔助會讓訪談更佳正式,面對面的對談能增加信任感;若受訪者個性偏內向,不容易說出自己的感受,不如就說出形容的句子讓他們去思考,像是:「看到這個區塊,會覺得哪個地方閱讀上受到干擾嗎?還是沒有差別呢?」「這個區塊看起來的感受是會促使你做出什麼行為嗎?還是會忽略滑過呢?」,別忘了,受訪者可能完全不是你的產業領域,突如其來的問題有時候會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形容,適時地給幾個例句,有時候會獲得更多有效的資訊。

商品頁的優惠顯示共有 6 組不同的設計,透過訪談更能了解用戶的想法(圖片商品資訊僅示意用)

Step 4. 訪談紀錄統整

這次的街頭訪談由 PM Jason HOU 與我一同執行完成,只有兩人的狀況下,一人就是訪談主問,另一人就是擔任紀錄與助理的角色。

出發前將所有問題集列印成表單方便記錄,我們分成兩天執行訪談,兩天擔任的角色不同,所以除了上述的事前準備外,每一次訪談完畢後,都必須再次確認答案,避免記錄錯誤或共識不一。

這一份份的記錄表對後續的統整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快速統計出受訪者最喜愛的版本外,許多受訪者說到的「關鍵語句」也非常值得被記錄起來,除了可當成「使用者資料庫」外,把珍貴的訪談結果分享給同事們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Photo by Patrick Perkins on Unsplash

心得與總結

  • 若希望能得到多一點非公司會員的意見,街頭訪問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能隨機收集不同面向的用戶資訊。
  • 事前仔細規劃外,其餘的就是勇敢地拿出誠意找陌生人攀談:大多數的人在意留下資料、會不會被拍攝錄影,由於這次我們僅採取紙筆紀錄的方式,一般來說不會強烈抗拒這樣的訪談,若拒絕也都很有禮貌,甚至在訪談後跟你道謝或打氣,也算是街訪的驚喜之一。
  • 街頭訪談非常仰賴隨機應變的能力,A 地點找不到受訪者,立刻換 B、C、D,遇到了侃侃而談的受訪者就趕緊抓緊時機詢問重點,隨時與你的夥伴討論下一位的措施,執行越多次就越來越得心應手。

此次的街頭訪談真的是一次非常寶貴的體驗,除了拋開了過往經驗實際地執行規劃外,能隨機地各式各樣的陌生人聊天也非常有趣,最後特別感謝 PM Jason HOU 一起完成了這項不太簡單任務、UX Researcher Sigmund 一起討論並指導訪談架構與規劃,最後感謝當天在路上被我們打擾的陌生人們,謝謝你們的每一個寶貴答案,每個字句都是產品中最難能可貴的成長養分!

謝謝你的閱讀,喜歡的話記得按下 claps 拍拍手讓我知道;如果你也有「街頭訪談」的相關經驗或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提問!

--

--

Lian Yeh
Pinkoi Product

Product Designer, creator, also an experimenter at ever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