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oi 產品團隊的浴火重生之路

Remi Chu
Pinkoi Product
Published in
Sep 3, 2021

Pinkoi 產品團隊在幾年前遭遇了阻礙,經過了反思以及改變,如今已經重生進化,Remi 作為 Pinkoi 的 Product Design Lead,想與大家分享一路走來所經歷的變化,以及現在的 Pinkoi 產品團隊,是如何進行設計,打造產品。

今年是 Pinkoi 成立的十週年,而我轉眼已經加入 Pinkoi 五年之久,我所在的產品團隊,在這幾年中,除了團隊人數擴充了 1 倍,甚至還多了更多專業職位,例如:使用者研究員、產品分析師之外,在各方面都有著非常多的改變,我感受到改變最大的,莫過於設計流程的進化,在這邊想跟大家分享,在這幾年中我所經歷的變化過程,以及現在的 Pinkoi 產品團隊,是如何進行設計,打造產品。

剛加入 Pinkoi 之時,身為設計師的我們,偏重仰賴自身的經驗與捷思 (heuristic) 來進行設計,將比較多焦點放在 UI 與使用流程的設計上,並且通常以將設計完稿,交付給工程師進行開發作為目標。

這樣的狀況下,使得在試圖交付設計給工程師,以及向公司內部進行設計說明時,容易遇到大家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共識,同時設計師選擇的設計方案會看似沒有足夠的依據支撐,進而不認同設計方案,也開始對專案推進產生不信任。這樣的情況也讓內部的溝通成本變得很高,造成了開發時間的延宕,對設計師來說,更是自信心的打擊,開始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雖然面對這樣的困境,但所幸設計師們沒有被擊倒,而是從這些困境中去分析與學習,一步步開始了 Pinkoi 產品團隊的改造之路。

假設、驗證與迭代

透過當時其他隊友的回饋(在 Pinkoi 我們習慣將同事稱之為隊友),我們發現了困境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設計過程當中,還沒有建立假設與指標驗證的概念,也因此我們在當時也無從得知,自己的設計是不是有達到成效,或是知道離預期的成效還有多遠,就像是一個被矇住眼睛的跑者,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對不對,不知道還離終點多遠,只能盲目地跑著,直到撞上石頭,或是精疲力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產品長的協助之下,我們開始了假設驗證觀念、實驗、以及數據能力的學習。其中我很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一起閱讀了Designing With Data這本書,透過這本書建立了大家利用建立假設、設定可量測的目標以及使用實驗來驗證假設的概念,並且開始在日常的設計工作當中實踐。

這樣的概念不太可能在日常工作中能夠一步到位,於是我們嘗試了兩種實踐的方式:一種是為自己的設計設定成功指標,設想如果我的設計有效,可以看到什麼使用者行為的改變,這個改變可以透過什麼量化的指標被觀察到,進而得知這次的設計有沒有達到目標。另一種實踐方式,是由擁有豐富產品實驗迭代經驗的產品經理,帶著部分隊友進行頻繁的實驗。

Designing with Data

這兩種方式都帶來不錯的效果,設計師能夠更專注於如何透過設計,產生使用者的行為改變,同時透過觀摩實驗迭代的過程,理解了在書中的概念實務上如何被執行,也知道了實驗的成功與失敗,能夠怎麼幫助下一次迭代的推進。實驗的過程也帶來許多出乎意料的學習,例如親身體會了實驗失敗多於成功的現實,能夠更正面的看待驗證失敗這件事,又或是某些原本在設計時推論有信心的方案,在實驗中效果反而不好,進而修正了我們對使用者的理解。

到了現在,這樣的概念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設計師在彼此給意見時,很自然的都會問『這次要解的問題,成功指標是什麼?』或者是『要是驗證不成功,下一步你打算做什麼』,而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也從單向的以交付作為終點,轉變成一直循環的假設驗證迴圈,我們不再是矇著眼的跑者,而是能夠透過驗證,透過質化量化的資料,隨時調整跑速與方向,衝破終點線的跑者。

避免穀倉效應

在過往碰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其他部門的隊友對產品團隊缺乏信任。我們仔細挖掘,發現問題出在我們當初在交付設計之前,很少與其他隊友溝通,更多的是產品團隊自己矇著頭,覺得身為設計師,有義務要以一己之力打磨出最好的解法,造成了端出最終設計時,其他隊友對專案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沒有明確概念,也沒有足夠的脈絡,因此加深了團隊內部溝通的時間,也因為大家的建議與想法難以聚焦,後續衍伸許多來回修改時間,也讓團隊信任度降低。

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穀倉效應 (silo effect) 在傳統開發模式講究職能分工、一棒接一棒的體現,不同的職能團隊像是一個一個高聳的穀倉,只有在交棒的時候往來,而交的棒無法承接時,就必須退回打掉重練,產生了一連串的負面效應。

我們決定必須要打掉這個穀倉,讓需要接棒的隊友,或是利害關係人能夠更早、更頻繁的參與設計的過程,在專案初期時就讓大家對要解決的問題有共識,同時在設計推進的過程,隊友就能表達對設計方案成效、可行性等等的意見與回饋,影響設計方案的選擇以及打磨,讓進到下一階段開發的交付,讓隊友能夠認同,更能共同在同一方向下推進方案。

為了做到打掉穀倉,我們首先開始將設計分成許多個推進階段,例如聚焦問題、設計方向提案、收斂、測試等等,每個階段都設定時間,不花太多的時間在細節上,視狀況選擇利用不同的設計方法或是活動,有的時候是舉辦 workshop,有的時候是請隊友加入 review meeting,或者是進行 prototype 測試,儘早的在每個設計階段,邀請工程隊友、利害關係人、甚至是所有的隊友參與,給出自己的想法、意見,作為設計推進的養分。

在各階段的活動過程中,為了讓參加的隊友可以專注在討論此時的階段性重點,以取得這個階段設計師需要的回饋,我們特地控制了活動中素材的精細程度,例如初期特地用手繪 wireframe 保留粗糙感,讓隊友可以不會被這個階段還不需要決定的樣式細節干擾,同時也可以讓隊友感覺,這是很初期的階段,還有很多可以改變的空間,讓大家更有意願給出回饋。

我們也嘗試將正在設計中的產品流程、wireframe 印出來貼在白板上,讓隊友每天經過時能夠注意到,進而駐足給予回饋。當時公司的牆上或是白板上常常貼滿了便條紙,一則則都是來自不同隊友的觀點與想法,很常看到產品團隊跟隊友就在牆邊或是白板邊直接交換想法,促使了產品團隊和隊友直接面對面交流,設計師能夠更有效率的收集來自各個隊友的建議,隊友也因此能夠知道自己的回饋幫助了設計,感受到親自參與了設計,增進對設計方案的認同感,甚至會主動提出更多出乎設計師意料的好點子。

workshop、使用者測試、公開 wireframe 意見搜集

這些做法收來很不錯的效果,隊友在活動中能夠參與,給出意見,同時也有助於讓隊友了解產品團隊現在在做什麼,以及知道設計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推進的。穀倉就這樣被打破了,甚至還讓團隊間的協作更加緊密,效率因而提升了許多。

User Test

在嘗試打掉穀倉的同時,我們也在想,在設計推進階段,除了隊友所給的回饋與意見之外,如何能夠直接知道真實使用者的行為與想法,幫助推進讓最終設計方案產生成效的機會與信心更高。於是我們嘗試了更多的在設計階段進行使用者測試,也在使用者研究員隊友的協助之下,精進使用者測試的方式。

要進行使用者測試,很大的考量是進行測試的資源以及時間,越貼近真實使用者的測試,雖然能夠獲得的資料更真實,但所要計劃、安排的項目越龐大,所花的資源也越多。在資源的考量底下,我們一開始選擇先以公司內部的隊友,做為使用者測試的對象,可以用比較少的資源,頻繁地進行測試,增加使用者測試的經驗。我們會將設計做成 prototype,視狀況決定是靜態的或是可操作的,邀請隊友用 prototype 完成指定的任務,同時觀察並詢問隊友操作的行為以及背後的想法。當經驗變多了之後,我們開始利用買家聚會的活動,或是賣家聚會的場合,安排環節進行使用者測試,得到了更多真實使用者的想法,有的時候甚至會取得跟在隊友測試時,完全不同的使用者行為,校正了只向隊友測試的偏誤狀況。

進行 Prototype 測試以及使用者訪談

近幾年,我們已經很習慣使用者測試的環節,因應不同的測試需求,我們會直接招募使用者來進行測試,進行不同樣式的使用者測試,例如很前期的概念測試、接近上線成品的使用測試,跨國遠端的 prototype 測試等等,我們甚至固定時間招募使用者,將使用者測試變成定期舉行的活動,有需要的團隊,都能預約時段進行測試。

這些大大小小的測試,有效的提高了我們對真實使用者的理解,更好評估當下設計概念、方案對成效的幫助有多大,或是需要怎麼樣的調整,才能更貼近真實使用者的需求,進行使用者測試,從原本的 nice to have,如今已經是我們設計流程中很重要的環節。

現在的 Pinkoi 產品設計流程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產品團隊的設計流程已經漸漸迭代成型,目前的設計流程可以用下圖呈現,大致分成『定義問題』『設計解法』『實作』『驗證』幾個大階段。

每個大階段又可以再分成幾個小階段,而設計師需要在每個小階段選擇適合的設計活動:研究階段是要選擇使用使用者訪談、問卷、競品分析,測試階段使用 review、prototype 測試,又或者是驗證階段選擇 A/B test、pilot test、直接上線看成效等等,都需要依據每次接到的任務、需求、緊急程度的不同,靈活的選擇與調整,有的時候甚至也會簡化小階段的過程。不過不論小階段的過程如何選擇調整,『定義問題』『設計解法』『實作』『驗證』大階段的前進與循環,是無論如何都必須保持的,靠著這樣的流程,我們確保使用者、隊友、技術、商業的角度,都能被包含在設計,並且能夠靈活的伸縮這段過程,因應各種需求與條件,兼顧著品質與效率。

這些進化的過程現在說來理所當然,但是在嘗試的過程當下,大家也不知道是不是能成功,仍然義無反顧的勇於挑戰,勇於改變。《脆弱的力量》 作者布芮尼曾在書中引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段話:

榮耀不屬於批評的人,也不屬於那些指責落難勇士或是挑惕別人哪裡應該做的更好的人。榮耀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那些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英勇奮戰的人。

在回首之際,我想將能夠進化、成長的成就與榮耀,歸給所有一路上一同奮戰的產品團隊夥伴們,我們同時也認為目前的流程不會是最終狀態,就像產品一樣,流程也需要持續的迭代,未來可能還會遇到現在的流程未能妥善處理的困難題目,不過有了之前率直地面對困境,積極進化的經驗,我有信心 Pinkoi 的產品團隊能夠持續改變,持續進化,在 Pinkoi 的下一個十年,繼續解決更複雜更艱難的挑戰。

目前 Pinkoi 產品團隊徵才中,希望能夠有更多 Product Manager 以及 Product Designer 能夠一同加入迎接挑戰的行列!

詳細的職缺資訊請到 https://www.pinkoi.com/about/careers

--

--

Remi Chu
Pinkoi Product

remmiichu.com | Product Designer, Graphics Maker, Bassist. In love with indie music, video games, Chelsea FC & 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