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動支付(來源:匯流新聞網

無現金生活:入門初心者

出門前的檢查口訣「手機、錢包、鑰匙、悠遊卡」,慢慢轉變成「手機、鑰匙」。

Jocelyn Lee
Plain-Tech
Published in
8 min readSep 6, 2017

--

由於有在使用 LINE POINT,加上帳戶本來就開在中信,於是就到櫃臺把原本的金融卡換了張 LINE PAY 簽帳卡,並綁定 LINE PAY,算是作為行動支付的開端。接著,我換了一款可以把卡片跟手機放在一起(且訊號不互相干擾)的手機殼,正式將悠遊卡與行動載具進行物理上的結合。

圖/新購入的手機殼,搭公車捷運不用再掏卡!(來源:PChome

隨後,更多適用於行動載具的街口支付、雲端發票系統、悠遊卡等 APP 被灌入 128 G 的手機空間裡,原先出門檢查口訣的「手機、錢包、鑰匙、悠遊卡」,正式換成了「手機、鑰匙」。等哪天手機真能跟家裡大門結合了(現在應該就有這種東西但應該還沒普及到消費金字塔頂端以外的人們。)出門口訣大概又要換一波了吧。

本篇文章不在討論行動支付、塑膠貨幣支付的原理及定義,單純從我使用的行動支付工具作為延伸的起點,對於近日內錢包使用率大幅降低作為一個記錄。

開始之前,先簡單記錄一下使用者(本人我)的背景以及消費型態:

台北市/無全職收入研究生/手邊的卡均為金融卡,無信用卡/主要消費支出為大眾運輸、連鎖超市超商、50–150 元的餐館或攤販

以手機為核心延伸出的各式消費型態

LINE PAY 卡

算是一切萬惡的起始,有了它,才慢慢開始加入其他(手機殼、各式 APP)。雖說 LINE PAY 不限綁定的卡別及發卡銀行,但還是綁 LINE PAY 卡享有最多 LINE POINTS 點數回饋。(卡片名稱都寫在那裡了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

圖/我的超可愛 LINE PAY 超萌熊大卡

拿到 LINE PAY 卡並綁定「LINE PAY」APP(它沒有獨立的 APP,只是 LINE 的其中一個功能。)就可以開始使用,使用方式如下:

  1. 用 LINE PAY 刷 LINE PAY 卡
  2. 刷 LINE PAY 金融卡
  3. 刷 LINE PAY 一卡通(具自動加值功能)

第一種方式,僅限於使用的商家,付款時出示條碼,或是刷店家提供的 QR code,由店家按下確認後就會完成交易並扣款,LINE 也會馬上跳出刷卡的通知。(延伸:LINE Pay 合作商家總覽

第二種方式我就不多說,就跟一般刷卡一樣,有支援 VISA 的地方都可以拿來刷。

第三種方式,由於 LINE PAY 卡身兼一卡通功能,因此,可以用於支援消費的商家、捷運、公車、Ubike……等地方。(延伸:iPASS一卡通適用範圍

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官網的介紹,我就不多說了XD
中國信託 LINE Pay卡 超萌登場!

街口支付

圖/街口支付(來源:截圖自官網

在 PTT Mobile Pay 板找到的好物!上頭有很多關於行動支付最新的優惠活動訊息,如果有在使用的可以去逛一逛,搞不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使用方式與 LINE PAY 大同小異:綁定信用卡/金融卡,結帳時出示條碼/掃 QR code,店員按確認後就會扣款。(據網友表示,街口要配台新 gogo 卡優惠最多,但我就只有一張金融卡,也懶得為平台去多開戶辦一張。)它的名字及話題性就沒有 LINE PAY 知名度這麼高,但它在網友眼中的評價可是不低!

簡單列出幾個我覺得它比 LINE PAY 方便的地方:

  1. 適用商家較多
  2. 結合發票載具功能
  3. 可叫車/付計程車資/繳停車費/叫外送
  4. 可綁定其他會員卡,同時累積街口&會員卡點數

只不過,刷街口支付累積的街口幣,就只能用來消費折抵,不像 LINE POINTS 可以換其他東西,我因為有在集點,所以不能用 LINE PAY 刷的才用街口。但其實消費拿來折抵,街口幣某程度上也算是一種「現金」了。(延伸:街口支付適用商家

雙位一體:手機、悠遊卡

悠遊卡或是一卡通,刷的時候不需要用到手機,但在買殼之前,搭車時就得掏卡我覺得很麻煩,於是買了一款可以把手機跟卡放一起的殼來用。雖說跟手機沒有直接關係,但物理上都結合了所以就拿來一起談。

由於學生票的八折還是遠比什麼點數回饋來得實際,雖然自動加值功能實在誘人,但我在畢業前應該還是會選擇「手動加值+八折價」的悠遊卡。

本來以為像我這種討厭拿卡拿手機的懶人會很多,因而導致供給市場上意識到懶人的需求相應而生我要的產品,但事實上不盡然。逛了幾間實體跟網路的店面後發現,手機殼大部分還是著重在造型上,能放卡片的款式並不是太多(就算有也長得很奇怪。)能找到好看又實用的款式實屬幸運。

再秀一次:(是要秀幾次)

圖/新購入的手機殼,搭公車捷運不用再掏卡!(來源:PChome

近期內推出的電信悠遊卡,在我脫離學生身分前,應該是不會使用,一兩年後再看當時發展的情形評估看看。

延伸服務:雲端發票、IC Card 交易記錄

雲端發票

除了悠遊卡跟一卡通,LINE PAY 跟街口支付還是會產生紙本發票。在一開始,我雖然省去了掏錢包的程序,卻多了把紙本發票放入錢包的程序。因而找尋使用雲端發票的應用程式。

圖/雲端發票(來源:截取自官網

其實之前我就使用過這一款 APP。當時在稅務局當替代役的同學,其中一項業務就是推廣這款 APP 的使用,在一次的聚會中,他就讓所有人下載並註冊了這一款服務。但因為當時我付款時還需要拿錢包,而且不需要拿出手機,「無紙化」這個誘因不足以克服刷條碼這個顯得多餘的程序。

隨著拿出手機成為結帳的必須動作後,需要放錢包到發票反倒成了多餘,於是,我又重新載回了雲端發票,在支援電子發票的商家結帳時出示。

圖/得以開立電子發票的商家(來源:財政部

用這個的好處是對獎前不用先把所有發票整理好然後一張一張對,雖然少了對獎的緊張與樂趣,但至少優點是省時間。

一卡通/悠遊卡手機應用程式

這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官方推出的應用程式。

我主要拿它在查所有使用一卡通/悠遊卡的記錄明細,月底總結時一併輸入中信銀行 APP 的收支管理,基本上就等同於我一個月的消費金額。

無錢包交易對生活的影響

使用上述服務及功能的心得,我就舉出兩個優點及兩個缺點來分享:

  • [優] 錢包不再是結帳必須品
  • [優] 交易記錄就是記帳記錄
  • [缺] 重要性聚焦於手機
  • [缺] 現金支付在小額消費仍佔大宗

錢包不再是結帳必須品

錢包裡的證件、提款卡還有現金,出門我還是會帶,但若是從家裡到附近的商家買東西,拿著手機、鑰匙我就出門了,就不需要帶上錢包。此外,由於我手機本來就放在包包的特殊夾層,只要是搭車就會拿出來看,對於結帳只要掏手機而不用進入包包底層挖錢包而言,的確十分方便。

交易記錄就是記帳記錄

身為每次記帳就會忘記消費記錄的我來說,另一項促使我繼續使用行動載具+IC Card 的誘因,就是交易記錄會等於記帳記錄。

重要性聚焦於手機

使用行動載具(外加雙位一體)方式付錢,讓所有關於錢的東西全落在「手機+殼」這個東西裡,它的重要性也幾乎與錢包無異。數位錢包的保護,除了手機防盜防搶以外,也要提防個人資料或是盜刷等風險。雖然每一筆交易都要輸入密碼或是我的指紋,但手機保護的對象,除了硬體本身外,又多了金融資訊。

現金支付在小額消費仍佔大宗

除了資安跟手機防盜,無法完全不使用現金的主要原因,仍在於使用的商家仍然不多。雖然各大超商、超市、連鎖商家基本上已經支援各式的手機支付/APP 支付/IC Card/信用卡,但要拿著卡+手機走透透仍有困難。就我的使用習慣而言,至少我去吃個麵攤、買個小火鍋,拿手機說要掃條碼對方會覺得我是來亂的吧……

小記:
前幾天到 7–11 刷 LINE PAY,不知道他們結帳系統出了什麼問題確認了四五次就是付款失敗,最後我在店員要求我掏現金前改成街口支付,付款才成功。這些非現金支付方式,要成為主要的習慣,至少現在還只是個開始而已。

小結

以上就是我初入門無現金生活的記實,雖然因為沒有信用卡還沒辦法體驗到 Apple Pay,但大抵上也稍稍體會不需要掏錢包拿零錢的方便性。我並沒有很多張銀行的卡,也懶得花時間為了不同的優惠活動去辦各種卡,其實圖的就是一個歸帳上以及結帳上的方便爾爾。

--

--

Jocelyn Lee
Plain-Tech

練嘸蝦米輸入法意外寫起部落格的傢伙,在野法曹,筆記軟體「熊掌記」忠實粉絲,最想再去的國家是紐西蘭。 📧 mtrg0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