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上手的跨領域設計…嗎?(0)

林佳瑩
player-of-education
8 min readApr 27, 2020

從開始了學次方之後,我們就一直以主題式的核心主軸設計全部的課程,從一開始的分領域強化主軸、到後來的跨領域主題課程,最終定調了以生活專案為主軸的素養導向核心課程

所謂以生活專案為主軸的素養導向核心課程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真正「知所學、用所學」,透過實際將所學應用,也讓孩子對於學習更有感、強化自主學習的態度。

下面幾次是我們過往有過的主題式專案以及其成果發表,跨域課程的成果發表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讓成果發表變得可見,並且在實踐成果的同時,讓孩子有機會盡情發揮,而教師的工作將會是觀察、檢測、並且驗證自己的教學成果。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這幾篇:
【自學專案課】用圖書館專案連結生活與學習【學次方自學專案課】從土壤到餐桌,認真看待每一盤餐點【自學專案課】三峽自然景觀地圖(3)修正反思與地圖書

這次也將嘗試分享我們的跨領域生活專案從無到有的設計過程,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嘗試跟著操作看看喔。

設計概論

1. 選定主題

在設計課程的最一開始,首先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選定主題囉!

相信也會有朋友在選定主題的時候就會覺得猶豫不決、很難下定決心,若沒辦法馬上決定的話,也可以參考幾個小建議:

  • 從自己有興趣、平常就會關注的題目開始
  • 從孩子有興趣、且自己不太排斥的題目開始
  • 從生活中隨手可取得的素材開始(如:圖書館、公園等等)
  • 從目前的潮流或者時事議題開始
  • 從教育部所頒布的19個議題中選材

這五個選題目的方向不只可以給教育者一點想法,即便沒有任何設計課程經驗的朋友,也都可以從這些方向開始著手選定喔!那在選定的過程中,勢必會延伸出許多想法,緊接著就可以使用刪去法替自己下最後決定,而刪去法可以使用兩兩刪去法(一次選兩個出來做比較,並且反覆此動作選出最後一個)、或者列舉幾個評比的項目以表格進行最終決定。

2. 寫下設計大綱

選定題目後,我們就要來寫下與這個題目有關的大綱囉,要知道,這個大綱不需要有太多的細節,不過這份大綱是未來我們在設計細節與執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尺。

這份大綱即是未來我們在進行課程的過程中,用來自我檢視、訂定修正方向的標準,並不是說這份大綱永遠不可以更動,不過在初期定調後,我們確實在執行過程中有出入時,反覆與大綱進行反覆比對,並且擇一進行修正,有了這份基本脈絡後,也比較不會在跨域的整體課程設計中過於迷惘、迷失了目標。

而設計大綱的段落中,我們會有兩件事情需要完成,一件是定調主題核心、二是記錄下主題中可加深與加廣的內容。這兩件事情若自己沒辦法馬上有想法的話,也可以透過以下兩個工具協助大家喔。

完成主題核心與加深加廣內容的紀錄後,接著就是依照核課程核心與時間兩個主軸,將其他的內容依照次序安排子主題,藉此完成一段時間的課程脈絡。

定調主題:黃金圈

對於黃金圈的介紹已經有滿多了,再此先不做太細節的說明,不過在定調主題核心時,藉由此表格,就算自己一點經驗都沒有,也可以有一些脈絡出現哦!

只要記得下面三個格子的填寫內容,並且將自己腦袋中關於這個主題想到的一切都填空上去,也可以出現基本的脈絡呢。

加深加廣:課程九宮格

這個表格的原始設計,也是經由商業模式相關的設計表格衍生而來的內容,此表格最重要的環節即是以中間核心為主軸,分成左右兩邊的內容來看,右邊是屬於具象的行為表現,也就是跟此主題有關且可見的一切;左邊則是較為抽象的學習領域,可以是分科領域的學習、生活上的學習、態度上的學習等等。

以此九宮格替自己強制進行加深與加廣的發想,這些內容也可以成為未來設計課程時的靈感來源喔。

(非常歡迎分享使用上的想法,也是我們進一步調整的動力來源喔!可將自己的自己設計的表格內容分享在我們的社團:教育玩咖,或是@教遊趣 來分享在自己的公開頁面)

結合以上內容與可執行的時間,拉出脈絡

3. 在心中反覆模擬

完成了概論的設計後,你現在應該已經要有大目標底下要完成的小任務,並且這些小任務是依照確定的時間規劃去設計的。

接著我們要開始將每一個小任務進行更為細緻的設計,每個設計都需要在心中模擬數次,仔細地思考整個操作流程、並且嘗試假設出孩子可能會有的不同回應,讓自己在實際執行前可以有更多機會檢視需要增減的內容與細則。

以結論來說,在這階段自己所記下來的課程脈絡,並不需要像教案一樣的完整,比起非常多的文字敘述,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讓自己腦袋中的執行脈絡視覺化,不只可以用來進行討論、更可以在任何時候幫助自己重新模擬流程。

這邊要提醒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強調的是可上場的實用性,因此並不會要求大家都要寫出非常完整的教案,甚至也不該被教案綁架;但若已經慢慢熟悉了這樣設計的脈絡,並且開始有「不太夠用」或者「尚有餘力」的想法出現時,那麼進入到教案的撰寫也就成了自我成長很重要的階段。(教案的格式並非固定,透過教案的撰寫是為了讓自己更清楚記錄課程所需的一切;而他人也可以藉由教案內容嘗試去複製出同樣的課程)

以下我們自己有的教案設計,你可以發現也是很不同的架構:

若對於拉出比較細節的課程脈絡還沒有想法的化,我們也接著分享可操作的五個階段,可以嘗試以此替自己歸納出更多內容:

從彼此的生活中取材
在第一步驟中,我們應該已經有了主題、主題核心以及整個時程中要走的脈絡(子任務),這裡我們則要開始聚焦在每個小任務該如何備完成,因此可以先羅列出所有可以用來解決或者完成此任務的方式。最好的狀況是,你依照自己所擅長的部份提出想法(如果你常外出旅遊,那麼就嘗試看看以旅遊為出發點,列舉旅遊途中會發生的事情吧)。

連結可能有關的素材
列下了各種想法後,在嘗試著作對應與結合,並且將不同的素材進行簡單的分類,把第一直覺想到地留下、刪去猶豫不決的部分。(以旅行為例,要找景點時你會用IG作為搜尋的方式,那麼IG型態的圖文表現方式可能就是可以被拿來討論或使用的素材)

提出可被執行的問題
有了不同的解決方式以及素材後,接下來我們要替每個小任務進行提問,提出一個可以被執行的問題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展現得以被展現。(如:怎樣的媒體表現方式可以讓閱讀者輕鬆閱讀?)

排定任務的行動順序
設定好要執行的問題後,就要開始將確切的解決辦法按照順序寫下來,所謂的解決辦法,可以想成是遊戲的規則或是工具的組裝步驟,按照這個規則走就可以開始玩遊戲、完成目標。不過也要小心在每個步驟中保有容錯空間給孩子嘗試,避免扼殺了孩子的思考權利。

展現專案的內容成果
最後則是替這整段的問題與目標設計出一個「可見的」的成果展現,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注意到我們非常強調可見的成果,比起紙筆測驗,跨領域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每一個部分的學習、是不是真的透過思考來找到自己的答案了,都要透過可見的成果操作來驗證,孩子也更可以明白自己的學習有怎樣的成長。

實際執行吧!

如果到目前為止,整個設計脈絡都已經很熟悉了之後,就捲起袖子、準備去實行吧!

當然整篇的設計脈絡,都還有更多更細節的部份可以與大家分享,這邊先簡單放了一些操作步驟以及相關表格給大家,接下來也會逐步地將每個設計步驟及內容做更完整的敘述喔。

懶得設計課程內容嗎?這裡有不同的模組給大家下載使用喔:GOGO看更多

(在底下留言分享使用上的想法,也讓我們更明白可以分享些什麼設計點子給大家喔!可將自己的自己設計的表格內容分享在我們的社團:教育玩咖,或是@教遊趣 來分享在自己的公開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