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KPT法來開一場產品回顧會議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6 min readJun 27, 2019

--

前言

最近在電腦玩物看到了《KPT 日記法,不問優缺點但有效改進的工作反省日誌》,文章內容簡單的介紹了一種實用的思維方法 — KPT(Keep, Problem, Try)。

KPT方法本身是用在敏捷團隊在開發產品後,團隊成員互相討論此次開發的成果、並激盪出下一次能夠更好的行動方案。有趣的是,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是非常實用,實際使用後讓我更相信這是非常值得被分享的思維方法。

KPT簡單說就是:

  • Keep(保持):歸納哪些部分是下一次要繼續保持的。
  • Problem(問題):找出哪些部分是這一次做得不好、還有疑問的。
  • Try(嘗試):提出哪些下一次可以改進的行動。

在近期的一次產品回顧會議(Retro Meeting)中,我(產品經理,下稱PM)用此方法蒐集到許多工程師(下稱RD)、測試人員(下稱QA)的意見,並在做會議記錄時得到了許多實用的洞察,我將在這篇文章分享實際使用過程與收穫。

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可以知道:

  • KPT實際的使用過程
  • 身為一個PM,在這場會議中獲得了什麼
  • KPT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一、KPT實際的使用過程

讓我們先一起來思考一個情境:

假設你和你的團隊成員辛苦地結束了一個3個月的專案,雖然專案的最後有點超過當初預定時限,但整體時間來說還不算太壞。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每個成員心中都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
1. 項目執行安排上出現差錯,導致A成員必須等B成員完成任務後才能繼續工作
2. 實際執行自己的任務後才發現,當初專案的範圍沒有被仔細思考與討論,實際要做的任務範圍比想像中的大很多3. 某些項目是在很後期才需要被執行,卻在專案一開始就被優先執行,導致項目的優先順序錯亂而浪費時間...

這些問題,我想並不侷限於軟體開發流程,事實上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遇到,但是當這些事情被執行完畢後,事後應該要如何進行檢討才不會再次發生同樣的問題呢?

在沒有KPT方法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就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檢討,例如:

1. A成員:下次我會小心點,應該要先和B成員喬好任務順序,否則在他完成工作之前,我都閒閒沒事做2. 下次專案的範圍應該要和多個人討論後再下定論,否則又會有某些項目沒有規劃到3. 應該想好每件事情的優先順序!

主觀感覺來檢討並沒有不好,只是有許多的項目我們可能會沒思考到。例如大家都只看到這次自己/別人在專案中犯了什麼錯,卻忘了看在專案中有哪些優良的表現!

讓我們使用KPT法進行專案後檢討:

Keep
1. 大家每天都有進行快速的站立會議(standup meeting, 即每天花約5-10分鐘時間說明昨日的工作進度、目前遭遇的問題、今日即將執行的任務),團隊成員提出的問題都有立刻獲得解答。
2. 當某成員遭遇困難時,其他成員暫時放下其他相對不重要的工作,幫助其度過難關。...Problem
1. 專案成員對執行項目不熟悉,等開始執行時才發現還需要時間研究作法。
2. 成員的任務彼此有優先順序,導致A成員必須等B成員完成任務後才能繼續工作...Try
1. 將「任務研究」的時間納入專案估時中,提前專案的準備
2. 在畫分任務時,就先考慮各任務彼此是否有優先順序。若有優先順序,則須先完成的項目必須讓負責成員清楚知道...

你可以看到,KPT實際上只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當我們擁有一個思考的指引時,我們可以把精力花在「回顧項目」上,而不是在開會時還要想「我應該要說什麼」。

二、身為一個PM,我在這場會議中獲得了什麼?

我認為產品回顧會議(或是任何一個事後檢討會議)的價值,是自己(沒辦法保證是所有人…)要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經驗,這些經驗需要具體化成「行動(Action)」讓自己可以在下一個專案中立刻試試看!

以近期的這場產品回顧會議來說,我學到三個雖然小、但是可以立刻執行的行動:

  • 對於至少會開2次以上的會議,第一次開會時,即使討論主題/需求還粗略,一樣可以提供需求背景、大致的需求功能資料給參加人員
犯錯常態 因為是第一次開會,大家在什麼都不清楚的情況下空談,結果是浪費自己與同事的生命。
  • PM可以在PRD(產品需求文件)寫上此次的功能可能會影響到的範圍,讓RD有初步概念後,可以先進行code survey(程式碼研究)。
犯錯常態由於PM遺漏寫上功能會影響的範圍,導致RD完成這個功能後,才發現讓另外一個功能爆炸。
  • 每次討論完的結論、發現、移動,盡量都寫在Trello card下讓後續的team member可以了解脈絡
犯錯常態Trello是我們公司在開發上使用的專案管理軟體,是由一張張的「卡片」組成,這些卡片上會有PM撰寫的需求規格,也會有其他專案成員的備註。人都是偷懶又健忘的,在討論完一件事情之後,只會把事情記錄在自己的腦裡,導致後來參與的成員完全沒有資料可以看。

三、KPT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我每天早上習慣寫「晨間日記」,會在日記中記錄昨天日常生活、工作中發生的重大事情。

正如同電腦玩物《KPT 日記法,不問優缺點但有效改進的工作反省日誌》所說,KPT法提供了簡單的三個面向來幫助我寫日記,用在生活中我會這樣寫:

  • Keep:昨天做的一件有良好成就感、結果的事情,或是一個過去從來沒做過的新嘗試
  • Problem:昨天讓自己心煩的一件事情
  • Try:針對這件事情,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解決

下方是一個實際範例:

備註:關於KPT方法的資料幾乎都是日文的居多,這篇英文的說明可以讓大家對這個方法更加了解。

我是朱騏,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也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其他「PM日常」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