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學習系列(三) UX到底是什麼?易用性評估(Usability Evaluation) ,實踐篇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11 min readNov 19, 2019

前言

這是UX學習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學習了有關於「易用性評估」的概念,包含了以下的內容:

  1. 「易用性評估」是什麼?
  2. 什麼時候可以使用「易用性評估」?
  3. 參考案例
  4. 現實生活的兩難,「易用性評估」的折衷辦法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這一篇文章,我將介紹「易用性評估」的詳細實踐步驟。搭配上一章節提到 山本太太看電視劇的案例,以及下方的易用性評估步驟圖,我們可以從案例中了解,在現實工作中應該如何使用這些方法。

-使用者故事-
假設55歲的山本太太,平常只使用智慧型手機來收發電子郵件與瀏覽新聞。最近她愛上了《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每週日晚上22:30都要準時坐在客廳沙發上收看。可惜的是,她在最後一集播出的星期日,剛好要外出拜訪朋友。她可以選擇錄影,但是她覺得錄影非常困難,她的老公松木先生也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正當她決定要忍痛放棄時,她在手機的郵件信箱中收到一封DM,是關於「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她點開了郵件,心中默默的下了一個決定...
-案例簡述-
使用者
:覺得錄影很難因此不會錄影,喜歡電視劇的55歲主婦
狀況:因為要外出,看不到期待的《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任務:在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網站上,成功訂閱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並收看《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

「易用性評估」主要分成五大步驟:

  1. 計畫:為什麼要做此次的易用性評估
  2. 評估設計:製造使用者實際在使用網站/服務時,所會遭遇的情境
  3. 準備調查:事前準備流程與素材,為下一步實際調查作準備
  4. 現場調查:邀請受測者親臨現場,觀察其實際使用網站/服務的狀況
  5. 分析:分類、討論在「現場調查」中觀察到的問題,並排定問題解決順序

如果閱讀文章過程中迷失方向,請隨時回來參照下方圖片。

《易用性評估步驟圖》

一、計畫

步驟目的:為什麼要做此次的易用性評估子步驟
1. 思考目的、目標
2. 撰寫「簡單的人物誌」
3. 決定時程、場所、負責人員、受測者、預算

1.思考目的、目標

在開始工作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這項工作的目的為何。

和其他工作一樣,要做「易用性評估」之前,我們自己必須先知道做這件事情的「目的與目標」。清楚的「目的與目標」,是後續執行過程中、評估結束後,用來判斷這次評估的成果好壞。

這邊我們將案例情境帶入,設定此次的評估「目標與目的」為:

目標:想了解使用者是否能透過電子郵件DM,開始使用服務

-目的-

不知道服務的目標使用者(尚未註冊的人),能否經由邀請登入會員的DM,使用隨選視訊網站服務。

備註:目標可以不只有一個,這邊為了方便解說,將只以一個目標來進行舉例。

2. 撰寫「簡單的人物誌」

接著,我們必須對此次評估的使用者,有個初步輪廓的認識。人物誌並不是個人簡介,而是使用這個服務的使用者形象描述,以此案例的山本太太為例:

山本太太 《簡單人物誌》

3. 決定時程、場所、負責人員、受測者、預算

此階段主要決定「易用性評估」的細節。以比較完整的規劃時程,書本建議預抓「8週」比較妥當,參考下方的甘特圖:

這邊是書中作者根據經驗所給的建議,當然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太多「意外」會壓縮步驟執行時間,但在心中先對整體時間有個概念,未來也比較不會發生太荒唐的專案時間評估。

二、評估設計

步驟目的:製造使用者實際在使用網站/服務時,所會遭遇的情境子步驟
1. 評估範圍
2. 撰寫任務、腳本
3. 註明觀察重點(撰寫操作腳本)
4. 準備流程與紀錄素材

1.評估範圍

通常自家的網站/服務範圍非常大,但「易用性評估」牽涉到的範圍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先瞭解此次評估中,會使用到的網頁/服務有哪些。比較好的方式是:先畫出自家網站的功能/服務動線,並用框框凸顯此次評估的範圍,下方是示意圖:

網站服務動線圖

備註:當受測者在接受調查時,如果跑道評估範圍的動線之外,仲裁者(負責做現場調查的人員)要提醒受測者回到評估範圍內,並在四-5事後訪談時,詢問受測者原因。

2.撰寫任務、腳本

套入在第一點所提的目標及目的:「不知道服務的目標使用者(尚未註冊的人),能否經由邀請登入會員的DM,使用隨選視訊網站服務。」,我們可以將受測者必須的任務拆分成以下兩項:

  • 看了DM之後,是否可了解「隨選視訊服務」的內容?
  • 請在電腦上利用「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觀看錯過的《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最後一集。一邊觀看DM一邊操作即可。

「腳本」則是為了讓受測者了解,因為什麼「狀況」,而需要讓受測者回答「任務」的問題。腳本的範例如下:

最近因為愛上了《輪到你了:第二季-反擊篇》,每週日晚上22:30都要準時坐在客廳沙發上收看。可惜的是,妳在最後一集播出的星期日,剛好要外出拜訪朋友。妳可以選擇錄影,但是妳覺得錄影非常困難,而老公也對電子產品一竅不通。正當妳決定要忍痛放棄時,在手機的郵件信箱中剛好收到一封DM,是關於「XXX付費電視頻道的線上隨選視訊網站服務」。看到DM上寫著「不再錯過追劇」的標語,覺得還不錯,所以仔細看了DM的內容。

當使用者看完「腳本」後,會對「任務」的背景更加的有感覺,對於如何執行任務也會更加了解。

3.註明觀察重點(撰寫操作腳本)

「操作腳本」指的是使用者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具體執行的動作,以「使用隨選視訊網站服務」為例,可參考下圖:

4.準備流程與紀錄素材

這邊要規劃「現場調查」當天的具體流程(rundown)、所需器材以及工作人員。範例可參考下方:

《具體流程》範例
《所需器材》範例

三、準備調查

步驟目的:事前準備流程與素材,為下一步實際調查作準備子步驟
1. 製作、安排「現場調查」所需物品
2. 預測試、改善:請公司內部人員幫忙預先跑一次流程,針對測試過程中發生問題預先做改善。

四、現場調查

步驟目的:邀請受測者親臨現場,觀察其實際使用網站/服務的狀況子步驟
1. 佈置會場
2. 介紹、說明
3. 事前訪談
4. 現場調查
5. 事後訪談
6. 致謝、送客
7. 準備下一個測試

此階段將要實際對「受測者」進行調查,這邊主要針對「事前訪談」與「
「現場調查」進行解說。

事前訪談

由於「簡單人物誌」和「受測者」本身一定會存在差異,此時我們可以先透過事前訪談,了解其中的差異點,在後續實際調查時可以特別留意。

在使用的詞語的上面,由於「受測者」在過程中可能會緊張,因此影響到調查的結果(想想自己過去參加市調研究的經驗…),建議將某些專有名詞替換成白話文,同時微笑並請「受測者」對研究過程放心。

現場調查

在調查過程中,可以向受測者建議使用「放聲思考法」。此方法簡單說,就是:

“一邊將您想到或感受到的事情全部說出來,一邊使用網站。”

這樣做可以在出現意料之外的操作時,馬上就了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人都是健忘的,多數人在後續都無法記住發生事情當下的狀況,因此請受測者盡量將所思、所想、所感全部說出來,對於觀察會更加有利。

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也會出現「行為 」&「話語」的落差,此時我們可以依照:

  • 行為 = 事實
  • 話語 = 背景

先重視「行為=事實」,再參考「話語=背景」,原因是受測者可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但是行為才是真實的 (正所謂「口嫌體正直」呀)。

五、分析

步驟目的:分類、討論在「現場調查」中觀察到的問題,並排定問題解決順序子步驟
1. 排序問題的重要性
2. 分析問題原因
3. 排序解決問題的優先順序

最後一步,我們要來分析調查後所得到的問題。由於問題的數量可能很多(實際工作中可能性至少都超過87%),因此我們必須對問題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分析,最後依據問題「重要性」與「解決難易度」來安排解決順序。

這個段落所說的方法與邏輯,我想不只針對UI/UX工作者,對於產品設計工作者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請大家參考此段落提到的方法,並且設著套用到專案或是功能開發的排序上吧!

排序問題的重要性

針對問題的重要性,我們使用「易用性評估」的三元素 -有效性、效率、滿地度,來進行排序。

  • 「有效性」與「效率」:直接影響使用者跳出或放棄任務(例如搜尋商品、購買)。
  • 「滿意度」:關於向別人推薦的意願再次使用的意願

一經權衡,其影響重要性為「有效性」>「效率」>「滿意度」。

分析問題的原因

分析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成員門必須要有統一的分析原則,這樣大家才可以站在相同的水平線上討論。這邊IMJ作者群提供建議:可以使用 Donald Norman提倡的「好設計的四原則」。

知名作家Donald Norman,在其著作《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提出了四個原則,幫助我們判斷一樣設計品(可以是實際產品、虛擬服務…等)的「易用性」程度,四原則如下:

  • 預設用途

指物品和人之間可能產生的互動關係,例如”圓形門把”的預設用途是供人轉動、推動和拉動,幫助人們理解遇到這個物品時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 指意

假如預設用途不夠明顯時,就需要第二個原則來幫忙,Norman把它稱作「指意」,負責提示使用者該做哪些行動。

例如在門上面貼了「推」或「拉」的標示,讓使用者不用猜測也可以馬上明白該如何打開門。又以 iPhone 的滑動解鎖為例,沒用過 iPhone 的人之所以知道該往右滑(而不是往左)螢幕才會解鎖,是因為滑錯方向的話,螢幕就會出現指向右邊箭號,再加上一句話「滑動來解鎖」,讓新手不用看說明書也會使用。

  • 對應性

Norman購入了一組瓦斯爐,就是一個「其實可以做得更好」的實例,這個瓦斯爐有四個爐火、排成 2 × 2 的方形,但開關正置於瓦斯爐下方、橫排成一列,這樣很難判斷哪個開關對應哪個爐火,每次使用瓦斯爐時只能一一測試。理想中的做法,是開關的排列方式和瓦斯爐排法一致,就可以找出對應性。

  • 回饋

這是讓使用者感到最貼心的設計原則。以開車為例,倒車雷達在快要撞到物體時,會發出聲響作為提醒。

排序解決問題的優先順序

當我們有了「排序問題重要性」的知識,以及和組員分析完問題的原因後,接下來就是要捲起袖子來解決啦!這裡我們使用到兩個因素來對問題進行排序 -「問題重要性(前面提到的)」和「解決問題難易度」。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依據「有效性、效率、滿意度」的排序,可以定義出「問題重要性」的大小 ; 而「問題難易度」則分為困難、中等、容易。紅色區域的問題是我們優先解決的,黃色次之,綠色是相對最後解決的。

小結

文章到了這邊,「易用性評估」的操作細節告一段落,雖然寫完了內容,但還是必須靠實際的工作經驗,才能體會到這些步驟的精髓。這篇文章只能算是評估過程的概覽,但是過程中的一些技術(例如簡單人物誌、分析),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產品規劃的工作中。

未來若我有相關的實作經驗,會在另外寫一篇文補充!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若要閱讀之前的文章,請點擊下方的傳送連結:

我是朱騏,是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其他「UX學習系列文」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