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深度工作力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6 min readJan 28, 2018

Deep Work —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icted world

這半年來,我的社交圈(同溫層)不斷出現三本書的討論,分別是《斜槓青年》(Slash)、《深度工作力》(Deep Work)、《刻意練習》(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都是跟職涯與生活態度有關,前兩本看完,都很能引起我的共鳴,第三本有待看完。很有趣的是,第一本書有提到第二和第三本的概念,而第二本有提到第三本的概念,環環相扣。

若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各處聽講或詢問估狗大神(當然最好的是直接看書),這邊寫出幾個重點,希望給大家不一樣的想法,還有幾個有趣的爭議。

專注力,是本書的重點

讓我們先來看看基本論點

深度工作- 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

淺薄工作- 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那為何我們「又要」冷飯熱炒呢?不外乎數位革命、學習能力兩個重點在這個世代,尤其是科技進步如飛的世代,更是不同,如果本書的副標所述-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icted world

要提升你的價值,不被科技的進步而取代(我一直認為科技不是減少就業,而是創造另外一種就業)。那我們有兩種核心能力。

  • 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
  • 品質和速度上達到高水準的生產能力

深度生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他需要辛苦工作和激進的改變你的習慣。

對…畢竟講了WHY和WHAT,就是教你HOW,它提供了四個方法。在這之前,作者抨擊(應該說大膽澄清)現在「科技人」、「自由人」崇尚的一些處世哲學…,這些讓我心有戚戚焉,待會來跟大家舉些例子。當然不是叫大家都不要這樣做,而是我們有其他替代方式

開放式辦公室、 即時通訊、 社群媒體,會減損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到幾個有趣的點

>>對~我們該鼓吹開放式辦公室,很潮而且有助於我們創意思考

對你而言,是不是個容易有視覺干擾或是聽覺干擾的困擾的人?

於很多新創或是有才的人都希望在這樣辦公室工作,但沒想到,當我們時常被中斷,思緒也會被中斷。創意思考不只是空間上的創新,可以有更不一樣的改變。

圖片來源:pixababy

>>不~就是社群軟體和即時通訊才能有助於溝通和拓展社交圈啊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過上百人的Line群組?或是有過隨時爆炸的訊息通知?

現在我們過著24小時線上生活,注意力時常被分散,你會有Facebook、Line、Instagram、WeChat、Skype、Slack…,每個人都是社交達人,不同群組間的交互,尤其是手機上的推播通知,被社交軟體制約的我們,只要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等於是沒了世界。

實在很佩服,在工作日能夠「隨時」來回發出「上百條訊息」LINE的群組,彷彿你不回應就好像跟不上這些人的「專業素質」。當然偶爾如此很正常,畢竟大家工作都有一段落的時候,但若頻率高到一週三四天都是如此,那就怪了,那可能上班真的只是來交朋友,或是作息跟他人不同,又或是天資聰穎可以隨時保持高效能的工作。

>>啊~PM不就專門打斷他人深度工作、和專門被打斷深度工作

你有沒有過整天開會就飽的經驗?或是不小心滑到時間過去的經驗?

工作時間是八小時,但很少人能一天工作八小時,更別說「生產力」了。於是就有各種奇怪的加班文化。當然時間不該是重點,而是我們是否做到該有的點 — Work Smart, not work hard!

當我以前還是半個工程師,非常注重寫程式的邏輯與思考的連續性,就非常能體會「專注的重要性」,所以打擾別人前,總會觀察這個人到底到哪個段落,適不適合被打擾(當然這也未必每次都很好)。

一旦你的大腦習慣隨時回應,習慣分心,就難以擺脫癮頭,即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更正確的說,如果你生活中每一刻潛在的無聊,都用快速瀏覽智慧手機來紓解,那麼你的大腦線路很可能已經被改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誰適合看這本書

  • 想知道怎麼保有專注力
  • 想知道怎麼提高生產力

重點整理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icted world 既然都說有規則了,所以作者有給我們一些方向

Rule 1:培養深度工作力

  • 建立你的工作哲學 -修道院式、雙模式、節奏式、記者式
  • 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 -你在何處工作,工作多久?一旦開始工作,你怎麼做?你如何支持深度工作
  • 要懶惰-休息時間,停止思考工作上的問題,不再檢查電子郵件,要清空心思,有助於頓悟、補充需要的能量

Rule 2: 如何擁抱無聊

  • 安排分心的時間-即使你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網際網路,也要安排自己關機的時候
  • 生產性冥想-別無時無刻滑手機,訓練自己在不用腦力的時間,集中在單一而明確的問題上面。例如: 散步、慢跑、駕車、淋浴的時候,你可以思考今天做了什麼事情、解決事情的大綱

Rule 3 : 拒絕任何好處

  • 網路工具的任何好處心態- 只要能找到使用一項網路工具的好處,或是不使用它可能錯過的好處,就是你使用這項網路工具的理由
  • 工匠的工具選擇法- 找出決定你職業與個人成功和快樂的核心因素,只有當一項工具對這項因素的好影響超過壞影響時,才採用這項工具

Rule 4: 排除淺薄事務

  • 安排工作日的時段
  • 量化每一種活動的深度
圖片來源:flickr

我是怎麼實驗/實踐

在工作上:

整天被打斷,不斷處理臨時的問題,很容易一天就不小心過了,甚至覺得根本沒什麼事情。可以選擇的是,早到處理事情,或是安排某個兩小時,給自己沈浸於某個「重要的事情」,專心解決。至於開會,非必要,提早安排,讓大家有準備(心理上與事物上)。

在休閒上:

上班前的1小時,與下班後的3小時,都是黃金時段,怎麼以半小時一個維度安排,以及自己的周進度、月進度、季目標、年希望,很重要。當然不是要把自己逼得太緊,畢竟適時放空自己,更是重要!

最後想跟大家說的是

深度生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他需要辛苦工作和激進的改變你的習慣

如同作者說的,不表示你必須不切實際的把所有時間投資在深度工作。原則的目標定為,減少淺薄工作,而非消滅它。對於生手來說,每天一小時是合理的極限,慢慢拉長。

作者Dr. Cal Newport在2016年9月的演講,可以感覺到台灣的翻譯又晚了一步才流行

這邊要請大家幫個忙,單純做個小實驗。開始不定期發佈一些閱讀心得與整理,想知道大家的看法,畢竟雖然自己有讀書會,線上的交流僅能靠有限的互動知道彼此的想法。

  1. 1~3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單純支持也歡迎囉)
  2. 3個拍手以上 — 如果你認同這個文章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