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書單] 利他存摺—利己或自私自利難道錯了嗎?活出自己,表達自我。(許維真/梅塔兩本書籍讀後感)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5 min readJul 4, 2020

--

之所以選擇這兩本書,來自於友人推薦以外,更是好奇歷經風風火火的新聞爭議書籍(可見以下連結),有何魔力。畢竟我也非專業的書評、編輯、智慧財產者。平心而論,客觀看完書中觀點,有不錯體悟後,分享給大家。

以下內容不會詳述書中內容,僅節錄特別有感受的重點、並結合平時個人經驗。
一、關於這本書
二、書中重點與個人想法
三、其他推薦

▍一、關於這本書

撇除所謂爭議,這兩本書都很值得需要有豐富社交圈的朋友閱讀,一開始以為是各種心靈雞湯文,其中很多觀點與案例很值得去深思含意,與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

  • 在眾多的社交圈中迷失自己
  • 希望經營個人自媒體卻又懂得如何交友
  • 利己與利他之間的抉擇

▍二、書中重點與個人想法

利他還利己,你的出發點是什麼呢?檢視你心中的動機。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很自私,但是對的。什麼?這不是違反這本書的概念嗎?對,我們要利他更要利己,很哲學,那到底是什麼呢?

  • 案例一: 朋友來找我尋求協助,我很忙卻還是協助他。看起來是利他為優先,實際上是否一瞬而間的念頭,透過幫助他「我會很有成就感」、「我會很開心」、「我會跟他建立良好關係」等等。那這可能就會以此前提下協助朋友。有沒有可能不做到任何回報的利他?可能,但需要去除任何雜訊,不追求任何金錢、服務等回報。
  • 案例二: 捐款給慈善團體,不求任何回報。有些長輩是這樣的,你要多做善事,所以你才有好的福報。所以是為了得到福報才做善事的嗎?這到底是先利己的念頭才產生的利他的行動是嘛?(完蛋了,講到此會不會被砲轟至和餘地阿)

因此,個人觀點來看,我們區分為「念頭」與「行動」,念頭是隱性輸入,行動是表象輸出,輸入可以有利己和利他,輸出也有利己和利他,這樣可能就有四種組合。我們仍然可以不斷累積利他,將存摺越存越厚,成為更好的自己,不行嗎?

利他的布施三法寶: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書中提到的觀點,就偏向宗教的描述方式,可能來自於作者本身是有宗教的背景因素。以下先截錄定義 (資料來源)

  • 財布施,就是財富上的布施。偏向捐錢或是直接給予金錢、物質上的協助。最常見也最通俗的方式。
  • 法布施,傳授給他人謀生的技能。可能辦演講、輸出成文章、教育訓練等都有助於協助人對於知識體性的提升。
  • 無畏布施,免於危難及病苦。理解上很像醫生或是神學的角色。換個角度想偶像的造神文化也是一種,我們有時會看到一個意見領袖的興起,在於他給予的願景可以使人信服,讓人可以拋向許多事情追隨著。

利他的實作練習:負面情緒日記、感謝擁有的一切、正念練習

多久沒跟自己對話?或說多久沒留真正的時間給自己?我們無時無刻用各種事物塞滿生活 — 滑手機、看影片、看書、聚餐、社群、聊天等等,卻忘了最瞭解自己的人應該是自己。到底該如何觀察自己呢?

作者在書中條列很多擺脫負能量,增強正能量的方式。都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放大觀察力檢視自己的內心,與平常跟朋友的相處模式。

  • 負面情緒日記:沒機會用說的,可以用寫的。透過一字一句的方式撰寫故事,除了舒壓以外,更可以發現或許我們哪個階段可以做得更好。
  • 感謝擁有一切:或許可以試試看,睡前靜坐15分鐘,回想當天遇到的人,中間發生的連結與感受。
  • 正念練習:「放下自我,觀察別人,給予祝福」這段話看似容易,其實沒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在於一念之間的轉換 — 遇到這件事情讓我學到或體驗什麼。
source: https://pixabay.com/photos/give-and-take-road-sign-donation-556151/

▍三、其他推薦

歡迎多拍拍手👏,讓我知道您的想法。
1. 👏[1-10個拍手] — 單純路過、喜歡這篇文章
2. 👏👏👏[11-50個拍手] — 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
> Mail: tianchen.tw@gmail.com
> FB 個人:
Mr.T • 職場交流 • 塵思陳思 (集結好友分享書籍、職場技能、生活趣事)
> FB 社群:
PM361° - PM知識社群 (與朋友共同舉辦的PM知識型社群)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