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產品經理才不需要懂商業思維和財務報表呢?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8 min readJun 22, 2020

作為一個曾經三度放棄搞懂財務報表的人,來談談這篇文或許合適吧。

會寫這篇文的緣由,來自於今年終於正視財務報表,學習投資之旅,總算堅持且不放棄。外加透過「商業思維學院」的學與用之路,有所感而開啟此文的分享。(無業配)

而我,學習這些的目的只有「如何透過財務報表,用不同面向看懂企業經營與產品開發的思維」,目標則有

  • 投資:選擇標的,看懂基本數字,去思考是否合適自己的風險承擔。
  • 分析:學習如科技島讀可以用財務報表去分析間公司的經營與產品。
  • 職涯:當面試時,可以更清楚創辦人對於公司經營與商業模式想法。
分享方向
一、為何產品經理需要懂
二、如何開始從0學習財務知識
三、真實世界的樣貌(商業思維學院、職場上的血淋淋)
四、結論
這篇文不會跟你講
* 如何看懂財報
* 如何速成學習投資

一、為何產品經理需要懂

產品經理的另外把武器 — 商業思維與財務知識

產品經理真是學海無涯的領域,好像產品思維、設計思維、技術思考要懂以外,現在連商業思維與財務知識都要略懂略懂,我們豈是萬能?此時,又開始會有人知識焦慮了。每個知識領域,正常人都不太可能是短短一年間就可以精通,否則大學教育體系不就毫無意義。

學習技術知識不是為了跟工程師一樣,學習設計思維也不是為了跟設計師一樣,學習財務報表也不是為了跟會計師一樣。那一切是為了什麼呢?

用不同角度看待產品,讓思考能更全面客觀

這的確是我這兩年來越來越重視的知識體系,作為產品經理可否曾經遇到以下問題呢?

  • 產品好棒棒,為何卻賣不出去市場?用戶與客戶都不想買單
  • 公司產品大賣,為何卻面臨倒閉危機?陷入組織裁員困難組織無法成長

商業思維包含了哪些面向 — 財務、經營策略、企業組織、數據分析

現在還未能明確分解與闡述商業思維的面向與細節,對我而言,商業這詞就是兩個單元之間交換的過程與成果。而交換的媒介可以是金錢、物品、人事等等,中間為了達到此目的,會有短中長期的目標「經營策略」,透過企業組織下不同「人力分工」完成的目標。

▍二、如何開始從0學習財務知識

那些年曾經放棄的原因

  • 第一次 — 數字複雜而放棄:大學時證券研究社勢力十分龐大,曾經被吸過去,但卻覺得投資離我太遠,數字過於複雜而放棄。
  • 第二次 — 出社會第一年,看不懂上下文而放棄:變成投資小白後,覺得基本面才是一切基礎,在毫無體系下自學財務報表,自以為很簡單的讀著讀著,睡著了很多次,不知不覺就又放在旁邊好幾年,主要看不懂在裡面的敘述邏輯。
  • 第三次 — 不知如何實戰而放棄:出社會第三年,這次總算下定決心,買了入門的書籍好好的一頁頁看過去,也跟著把數字算過一遍,詳細做了筆記。即使大約看懂背後的意義,卻不懂的如何實作在戰場上,有何用,於是又呈現半放棄狀態。

總算拾起的學習動機與方法

在第N年的情況,總算對得起自己良心,那我又如何做到的呢?

  • 最基本學起:別人再怎麼推都比不上你肯得下去來得重要。而這兩本書是我翻過十本書裡面,我最看得下去的兩本。
  • 跟高手請教:不懂就是厚臉皮的問!曾經也苦於舒適圈關係,不太有這方面的專家,後來漸漸的有了後,就請他們偶爾跟你講些觀念以及請教有疑問的地方,甚至推薦資源等等。
  • 組共學會:不可能什麼問題都問高手,加上自己學有盲點,適時地籌組讀書會很有幫助,但重點是,不要是自嗨式學習,也不要半吊子。
左邊三本為工具書、右邊兩本為心態書

▍三、真實世界的殘酷樣貌

開始學習了然後呢?又怎麼用上的

不得不提到「商業思維學院」中的個案分析,很難很麻煩(對我沒有財務背景的人來說),雖然產出不盡完美,但過程中也學習到了些。尤其是小組分工、作業繳交更是呢(笑)

Case Study 1: 瑞幸咖啡
1. 藉由財務三表來看,瑞幸咖啡是否健康?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
2. 依據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及商品,潛在競爭對手有哪些? 競爭對手的獲利狀況如何?
3. 若你覺得瑞幸咖啡的經營模式有問題,身為 CEO 的你,將會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Case Study 2: 迪士尼 (小組自由選擇)
1.新冠肺炎對公司帶來甚麼樣的影響?以及該如何因應?
2.網路上說所有交易都移到線上了,公司有從中獲利嗎?
3.消費者行為模式的改變,你認為會持續多久?你看到甚麼樣的新機會?

如果你是新手,建議時常思考與熟悉操作幾個面向

  • 真的看懂財務三表的數字嗎?從中看到什麼疑點?
  • 同樣的競爭對手落在哪個維度,跟標的分析公司「相對」差異在哪?
  • 成本與利潤結構怎麼來,主力產品是什麼,營收模式正常嗎?
  • 站在哪個角度看企業進行短中長期的操作 — CEO? COO? CFO?
  • 如果公司受到某個趨勢影響,現金流夠撐多久呢?
  • 邏輯、邏輯、邏輯!擁有自己分析見解的上下文邏輯

學習關鍵在於個人洞察與獨立思考,絕對不是網路上資料剪剪貼貼,或是重組與資訊整合

credit: Tian

(Tian murmur: 新手請乖乖去看中文財務報表,等真的熟透再去看美股財報,除非你對你的英文與理解能力非常有信心。尤其美股財報與台股財報的內容,成數方法又不一樣。不然小心摧毀你最愛的迪士尼呢)

你要的是淺薄知識嗎?還是精準學習?

當頭棒喝,又被一個很欣賞的創業家前輩提醒這點,當我們不斷在學習很簡單的東西,一聽就懂的知識,那永遠不會進步。要如何不斷突破自我,組合知識體系,進入深層的知識與自我見解,更為重要。

  • 知:看懂最基本的名詞定義。
  • 用:能夠繳出報告與作業。
  • 變:能真的在生活與職場派上用場,並且解決問題。

說了那麼多,真的有用在職場上嗎?不都高大上,還不如真真實實做產品,把它落地比較實在

認為這些是Sales、BD、BA、會計師才需要的理論,或是有些更強硬的人表示學MBA或企管的人最愛呼爛些數字和方向,空洞而不切實際。不像工程師扎扎實實的一行行程式碼,與設計師忠實呈現的一頁頁圖稿與流程圖來得實際。真的是這樣嗎?

瞭解得越多越不偏廢,有助於我們更了解世界。學習之路還很長,不會是這半年就徹底懂。

呼應最開始的個人目的:

  • 投資:更安心的看數字,信念買股之餘,更能避開些個人的不信任。
  • 分析:此篇文是第一步,逐漸學習如同科技島讀等相關專業見解。
  • 職涯:更了解財務數字,在詢問朋友間的企業運行更知道如何問。

▍四、結論

最後我想說的是,可能商業思維與財務知識對現階段的你不是麽重要,畢竟選擇太多,也畢竟每個人都有一開始的強項。不坊先從你的強項開始切入產品經理 — 技術的可行性、設計的使用者體驗、財務的會計理論。

我個人是不相信半年就可以把別人四年的東西都學完(至少),就像是寫程式出身如我,也不太相信能夠短短時間懂的應用並寫出一個完成APP的框架。(除非你沒日沒夜地學習)

單點切入磨練幾年後,再慢慢開始跨足不同領域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多拍拍手👏,讓我們多多互動。
1. 👏[1個拍手] — 如果你單純路過
2. 👏👏[2-N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3. 👏👏👏[50個拍手] —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寄信聯絡我:tianchen.tw@gmail.com
PM361° - PM知識社群 有跟朋友共同創辦 [玩轉PM思維,打造共享網路]
------------------------------
PM361°是由一群熱愛分享與學習的PM們創辦的非營利社團。PM361°的社群命名,是希望PM夥伴們能夠除了拓展PM360°的視野,並且擁有1°自己的觀點。
👉 社團宗旨:打造有熱情地、持續學習與分享PM的專業交流平台
👉 經營方針:
1. PM工作技能/觀念/想法的充電站
2. 跨產業視野拓展
3. 建立自己對於PM工作/產業領域的觀點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pm361/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