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產品經理會有作品集和Side-Project嗎?PM們,來開啟吧~等等…為何 — 動機篇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9 min readJul 26, 2020

此文目的,主要為了鼓勵朋友們,可以嘗試做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本篇文將從個人數年來的經驗出發,佐以身邊朋友們的案例,分享關於PM 產品經理/專案經理,在下班後的Side-Project想法。當然,這篇文不會講述太多私人事情囉。
一、為何要做,以及可以幫助我們什麼
二、關於謬誤的見解
三、論及優點與缺點

這兩年,開始很多人問我 — 你的分支怎麼越開越多這樣不累嗎?做這麼多到底為了什麼?是什麼因素支持你不斷創作或是產出?持續產出能力也太驚人了吧怎麼開始的?先來說說個人很相信的兩個理念:

  •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 切勿做個無實力的花瓶,騙自己,連自己都心虛。

▍一、為何要做,以及可以幫助我們什麼

個人初衷 — 深入學習、創造分享連結。常被詢問的三個疑問,以及個人長長的三個階段。

  • 第一個疑問:什麼是Side-Project

在我眼中,前五年開始沒有想過任何「個人品牌」、「斜槓青年」等字眼,直到兩年前,各個飯局中不斷有朋友們向我提及「欸欸你的Side-Project做得如何」。當下還真的完全不知道如何反應,身為PM產品人職業病的我,在想「Side Project」定義是什麼。不對啊,我只是下班後做我覺得開心的事情,而且又不賺錢,這算是嗎?最後終於承認,啊,原來我也在做Side-Project啊!

Side Project — 讓你下班後有持續產出物的內容。這內容不限形式,但至少為期半年。

如果真要說「個人品牌」、「斜槓青年」,那我應該是做得很失敗呢(笑)

  • 第二個疑問,緊接而來的是問你的熱情在哪裡

第一階段:我真的很愛學習,但不是知識恐慌症的那種,而是覺得自己過於渺小對這世界充滿好奇心,需要多拓展視野和深入思考。

第二階段:為了突破自己的盲點,需要透過不同媒介傳達給外界,透過創造連結,可以知道不同產業、不同職業、不同世代的觀點。

第三階段,既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就創造心目中的平台吧!不但服務自己,也協助身邊的朋友們可以有更好的環境。

知識需要共享,人的連結亦是

sourc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bangdoll/11167317056
  • 第三個疑問:你是為了打造個人品牌、創業而做這些事情嗎?

「你是想紅才做這些事情嗎」每次聽到類似的話,心中都滿不爽的。

每個人(WHO)在每個階段(WHEN)做每件事情(HOW),勢必有其動機(WHY)與目的(WHAT),有的人為了名利而追求,沒有不好,屬於個人選擇,做就對了!而我,是會不斷問自己幾件事情。

A. 做這件事情在短期、長期可以幫助我什麼?

B. 必須這階段做麽?現在做、一年後做、十年後做,有什麼差別?

C. 必須靠自己親手而做嗎?是不是有別人已經做得夠好了?

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爽」!很多人說我太佛系,什麼名啊利啊都不追求。其實不然,只是階段性目標不同,不斷反問上面三個問題。時至今日,當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時間的稀缺性越趨重要,不得不做選擇。當然,我個人真實的原因,就不是此文的重點了(笑)。

(小聲說)不要問我在Medium其他文章為何不向其他媒體投稿,一方面懶,一方面可能總有冒牌者症候群,不過身邊朋友好像總是鼓勵我試試。

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對於PM產品經理或專案經理的我們來說,我們有需要做這些事情嗎?

這三年來,大概不只10位朋友不斷的問我:「我是工程師/設計師/運營/專案經理,怎麼樣轉跑道到產品經理呢?」於是每個人的困擾就如同下張圖。同樣的我也有相同困擾過,個人是很愛證明的人(可能理工背景吧),學生時代剛要找工作,至少為了證明有努力過、可能適合或不適合,就跑去參加各種實習、商業競賽等等去驗證。雖然這有點久遠,但出社會轉職,不也通用嗎?

重點非要做哪些事情,而是為了要達到何目的?

source: https://meethub.bnext.com.tw/%E4%B8%8D%E5%A5%BD%E6%84%8F%E6%80%9D%E6%88%91%E5%80%91%E9%9C%80%E8%A6%81%E6%9B%B4%E6%9C%89%E7%B6%93%E9%A9%97%E7%9A%84%E4%BA%BA%E9%81%B8-%E9%97%9C%E6%96%BC%E7%AC%AC%E4%B8%80%E4%BB%BD%E5%B7%A5/

▍二、反思與謬誤

PM怎麼可能一個人做產品。首先要先問,你認為的產品或服務定義有什麼,回到本質,想跟人證明有什麼能力或經驗呢?是領導、設計、流程?

身邊朋友常言道,PM怎麼可能有作品集,我們又不像設計師有設計稿/使用者研究、更不像工程師可做出APP或是GIT等產出物,真的如此嗎?

從目的論出發 — 做出屬於自己的PRD證明自己有基本文件產出能力;跟設計師朋友跑研究證明知道如何探索需求;跟工程師合作做出APP證明驗證市場可行性;沒有半個人合作那做出研究報告證明對於產業的了解程度;從失敗的題目轉換證明自己對於每個命題的掌握邏輯。

當然我們都希望「做出完整的東西」,誰不想呢?當資源有限能力有限,我們不妨從力所能及的MVP下手,千萬做出80%的產品卻只能傳達給別人20%的效果。更嚴重的,反而失去自信、失去熱情。

這麼多的Side Project,那是要做的深,還是做的廣?作品集要做的什麼地步才算是好呢?

以下這張圖,很常被拿來作為職涯典範或探索自我的工具。老實說,會很羨慕有些人可以單做某件事情到極致,做的非常完美,無論是名、是利、是自我實現。能專情一件事情什麼都達成當然最好,就如同愛情,找到適合的、自己喜歡的(遠目)。

有朋友可以做社群到擴及全台影響力,有朋友業餘時間做APP到數十萬用戶使用,也有朋友寫文章寫道開啟人生一片天到Hahow開課都有。還是有人無償無私的貢獻於各大社群。

每個渠道每種產出物都有不同受眾,還是回歸本質「目的為了什麼呢」?沒有人能告訴自己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想要的是什麼。記得一個初衷

我們是為了探索自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而非深陷其中迷失自我

source: https://tigercosmos.xyz/post/2020/06/side-project/

阿你就不務正業啊,一定是正業太閒或是沒成就才搞這些吧

這句話是對也是不對,如果每天上班忙到10點的人,絕對沒空做這些,當然要看你對於「工作」的看法如何。這是每個人深信的「道」,至少我會先問,什麼叫做正業?而什麼又叫做斜槓?或是什麼是人生的第二曲線?

有的人上班是為了交朋友,有的人把上班當作唯一,也有的人覺得人生道路很長我不可能仰賴一個專業而要提早準備。可能只是迫於現實需求,先蹲在某處,培養自己的ikigari,最終成為自由工作者、創業家、斜槓人等等。無論如何我相信的是,不論你做多少事情,輸出的同時,也要記得輸入,輸入來自於知識的學習、人物的交流等等。

不進則退,別待在舒適圈,也別當個花瓶

三、論及優點與缺點

優點 — 名、利、自我實現

至少很開心的除了有自己產品,是能夠有個「藉口」,跟身邊朋友們互相取暖、共創、參與彼此的生命。

有些人是因為在國外太孤單必須找些事情來做;有些人是在礙於現實不得不在國內發展覺得與世界脫節而做;有些人是為了把妹吸引女生的注意力而做;有些人擁有強烈的賺錢慾望而做;有些人是為了改變世界而做;有些人是為了將光芒放到自己身上成為偶像而做。

別笑XD

這些確確實實是身邊的朋友,或是我本人,都可能有的出發點,最後得到的價值,是自己想要的,那就好。

缺點 — 機會成本、沈默成本、邊際成本

每個付出產出的價值,背後絕對都產生一定的「機會成本」 — 時間、金錢、少做別件事情的損失、玩樂生活、陪伴家人、愛情等等。再來當我們在做作品集/Side Project莫名的變的有影響力的時候,你還能成為最原始的自己嗎?能夠不被他人影響嗎?

所說的每句話會不會被放大錯誤解讀;婉拒某件事情會不會被認為大頭症不好合作;被所在企業知道會不會因為價值觀不同而被針對。當然我們一開始在做的時候,根本不會想那麼多,但若要做長期的事情,似乎也不得不開始思考了呢。

最後還是想呼應開頭講的兩句話

  •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 切勿做個無實力的花瓶,騙自己,連自己都心虛。

啊!怎麼到這邊就快3000字了,下面這張圖留到下回再分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多拍拍手👏,讓我們多多互動。
1. 👏[1個拍手] — 如果你單純路過
2. 👏👏[2-N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3. 👏👏👏[50個拍手] —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寄信聯絡我:tianchen.tw@gmail.com
*歡迎追蹤1:Mr.T • 職場交流 • 塵思陳思
交流產品思維、好書推薦、生活品味的集智慧平台。
---------------------------------
*歡迎追蹤2:PM361° - PM知識社群
PM361°是由一群熱愛分享與學習的PM們創辦的非營利社團。PM361°的社群命名,是希望PM夥伴們能夠除了拓展PM360°的視野,並且擁有1°自己的觀點。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