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策略產品經理,養成系列(1)—策略四要素與規格開展方法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5 min readNov 28, 2019
本系列文章來自於我報名了中國三節課的「策略產品經理實戰修煉」課程,之後內容會摘要幾個上課重點與作業給朋友們參考。另外也當作是自己上課結束的筆記速寫。
一、個人動機
二、課前小疑問
三、重點內容
四、實戰作業
課程連結: Link

一、個人動機

為何選擇中國產品經理課程,而非台灣坊間的課程

(表面話)好奇中國的開課模式與互動方式、想與中國產品經理交流。

(內心話)咳咳…

有那麼多課程,怎麼偏偏選擇策略產品經理?

很多課程教學技術知識、設計知識,其中包含規格文件撰寫、產品路線圖等等工具,就我們所知還有一大塊很少著墨 — 「商業思維 Business Sense」。

若要做個好產品不單只是瞭解技術可行性或是掌握程度、又或是很瞭解使用者在想什麼然後做出很好的使用流程設計。另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洞察「市場趨勢」,或是「解決商業問題」的架構面。

這課程真的能達到目的嗎?或是對我的職業生涯有什麼幫助?

不確定,要上完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適合1–5年的產品經理。更可以確定的是,每個課程都是「修行在個人」

source: https://medium.com/@carlosbeneyto/types-of-product-manager-startup-3bb978f50d2f

二、課前小疑問

進行模式

  • 共五週的課程,每次課程都有簡報與音頻搭配
  • 每週會有作業,可以迭代優化作業。
  • 進度不能超前。

課程亮點

  • 有助教批改作業。(也太像學校)
  • 可以觀看其他同學的作業,與被批改的情況。
  • 建立課程WeChat大群,與分組小群討論。
  • 其他乾貨。

其他不同

  • 沒有證書或相關證明。(相較Cousera之類的平台)

三、重點內容

以下會省略很多課程重點內容、與自行轉換案例分享。

策略的定義是什麼

最簡單的說明是,你現在的處境,與你想要到達的目的地,想要如何從A點到B點的方法,就是「策略」。

白話來說,現在在臺灣,我想去德國玩,那該如何達到目標?可以搭豪華航空、也可以搭廉價航空。可以自由行,也可以找朋友去。

更準確的說,我去德國是為了得到不同人生體驗,但我的困難是資金不足,而且一個人去會有安全疑慮,那我該怎麼消除這些問題?

策略是一種解決問題/實現目的的手段

策略的組成要素有什麼?

  • 待解決問題:用戶遇到的痛點,或是想要達到的商業利益。

(舉例:最近院線片都找不到我想看的電影)

  • 輸入:任何影響因素,舉凡個人因素、環境因素、操作行為。

(電影種類、搜尋容易程度、個人的空閑時間、電影院類型)

  • 計算:上述輸入因素的權重與不同「使用情景」的可能性。
  • 輸出:最後給用戶的不同結果。

輸出結果未必只有一種,可能包含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沒有最好,只有適合

產品經理在功能設計的差異:功能型與策略型

在日常規格開展中,很多數人偏好「固定且唯一的解決方案」,往往覺得這就是最佳!這或許令人安心,但真的是好的嗎?常常抉擇的點無論是專案或是產品面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 成本:到底會花多少錢,可以收回來嗎?
  • 團隊:技術實現能力到底可不可能?
  • 優先:這真的是短期最重要的嗎?還是我們要以長期考量?
  • 時間:交貨時間迫在眉睫,到底用哪個方案才能解決問題?

作為產品思維,或是課程中的策略思維,我們通常要相信遇到一個問題不會只是一種解決方法,可以要「同時使用」兩種方案設計。以及不斷的迭代與測試,從MVP到PMF,再從PMF到穩定滿意階段。

策略型的方案設計,更著重的是不同可能性,並以開放思維,且多次嘗試後盡可能達到問題解決的解方

四、實戰作業

今天使用者看完Youtube後

  • 身為使用者,你會希望看到什麼影片?
  • 身為平台方,你會希望推薦什麼影片?

可以使用策略四要素作為練習 — 解決問題、輸入、計算、輸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多拍拍手👏,讓我們多多互動。
1. 👏[1個拍手] — 如果你單純路過
2. 👏👏[2-N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3. 👏👏👏[50個拍手] —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寄信聯絡我:tianchen.tw@gmail.com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