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什麼!產品經理也要懂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 《好產品,背後拚的是同理心》

Mr.T
PM361° PM社群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pr 28, 2019

產品經理三要素 — 工程、設計、商業。我們真有需要重視使用者在想什麼嗎?這真的是產品經理需要關注的內容嗎?

有些人說產品經理要有「工程思維」才好跟工程師溝通、不被糊弄,知道東西怎麼做出來最重要;也有人說要懂的「商業思維」,知道產品怎麼賣得好,成本利潤結構是什麼,幫公司賺錢就是幫助自己打造價值。兒這本書提出「設計思維」,要我們從根基從使用者出發打造產品。其實,都是缺一不可,只是每個產品經理技能點的不太一樣。

註:書中常提及的設計思維,即常聽到的設計思考 — Design thinking。以及以下內容為了不違反翻譯本身,會用書中同樣的文字。

以下內容除了節錄書中重點,也會結合平時個人經驗。
1. 適合誰: 建議讀者、相關誤區
2. 重點整理:
設計策略、產品定義、產品藍圖
3. 案例分享:
書中案例有感
4. 延伸閱讀:
mapping experience、business thinking
5. 結論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寄信聯絡我:tianchen.tw@gmail.com

適合誰

  • 了解設計思維產品管理方法與產品經理角色之中,扮演的重要性
  • 希望從設計角度切入產品經理職能,培養初步概念

Q1: 產品經理又不是設計師,為什麼要懂設計思考?

打造產品過程中,如果組織沒有設計師,那你會多兼職此角色,幫助公司思考使用者需要什麼。如果組織有設計師,可以協助站在同一陣線,打造更好的產品!而不是讓產品只是一個沒有人使用的空殼。

Q2: 公司只重視技術、和賺錢與否,根本不想了解使用者啊!那我知道這些要做什麼?

一間公司的存活,必定是基於解決某個根基使用者問題、商業難題,但為了永續成長所造就往後的改版與延伸,都需要靠「重視使用者的感受」。如果可以那就改造組織,如果不行可以著手的小地方重視使用者的環節(再不行就跳槽?)。

Q3: 又接觸不到真正使用者,瞭解這些不過是空談拉!沒用的拉!

這問題時常出現兩個可能 — B2B產業、或是個人角色。

能做到的是旁敲側擊,從sales/pre-sales/stakeholder/agent各種管道了解,能幫助一點就是一點,有可能是「真用戶」,或是「用戶代表人」。若是組織能給你了解的管道真的有限,那這些可以幫助你在未來職涯上,更全面的打造產品(前提為不是只想要「做」產品)。

Q4: 這些都是軟體人在數位產品搞出來的,我是玩硬體產品、醫療產業、金融商品的產品經理,這些跟我沒有關係啊!

舉凡創造出的機器、傢俱、醫療輔具、社福等等,有形無形的產品,只要被使用,都會是透過「人」這個媒介,基本知識會是雷同,可以嘗試用在不同產業,產生不同火花。

重點整理

設計思維要素一:設計策略 — 價值提供、產品觀點、情感經驗

為什麼要開始這個產品項目,必定是觀察到某些細節。著重在於可以幫助使用者者解決什麼問題。

個人解讀: vision and mission, value proposition, empathy map。產品發展的基礎,對於高層在開案時,必須說服自己說服別人的一道關卡。即使是中階主管、基層員工,有共同的方向,才能回歸本質為使用者開發產品、為公司創造利潤價值。

設計思維要素二:產品定義 — 產品概念地圖、主流程、情緒版

從產品建立之初思考組成要素是什麼,將所有相關名詞與動詞納入其中,以使用者的情感因素排序重要性,最後串連關鍵名詞與動詞成為流程。

個人解讀: ideation, flowchart, persona, use case。這種模式倒是第一次聽到,用文字去構思產品的要素,再慢慢排列組合,的確是個創意發想的方式之一,跟過去從user journey等其他模式出發點不太一樣。這是架構產品的中間層,需要有邏輯性整理產品使用情境、使用者可能如何操作類似產品,解決他們什麼問題,又有哪些還沒解決。

設計思維要素三:產品藍圖 — 功能表、故事、追縱清單、線框稿

將死板的產品功能表轉換為「可視化」內容、並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每個參與產品開發的夥伴更容易在同一條船上,並時常追蹤與更新每個產品的細節,適時的做刪減與更新,趨於完善。

個人解讀: function list, user story, backlog, prototype (wireframe)。這就更接近平常的實作層面,應該說做好這些是基本功,跟設計師、工程師一起打造產品的最基本文件要素。

整理自書中

案例分享

書中提到:「有些公司以競品功能為基準點,當成主要訊號來源:「對方有的特色,我們一定要有,才能平起平坐」」

這,是對的嗎?

相信大家有經手產品開發的設計人員、產品人員都非常有感觸。常常管理階層會說「對方有什麼我們就一定要有什麼」、「某某大品牌都做了這些所以有它的道理,我們就抄吧」、「那天我看到某某公司的東西感覺不錯欸,我覺得我們也可以這樣做」,等等等等數不清,然後產品功能一改再改、功能一加再加。我們可以使用幾點反思

  • 品牌價值:企業文化定義出的商業獨特個性,是我們不會知道,也抄襲不來的特色,產品必定會依附於組織的品牌價值,而這個,就是屬於你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專屬差異化。
  • 使用複雜度:硬加上去的功能,勢必會造成其他操作的複雜性,若要減法開發,必須用其他使用故事取而代之。
  • 你想要還是使用者想要:往往都是「我認為、我以為、我覺得」,什麼都是以「我」為出發點,站在使用者的出發點有多少?可有真正願意讓公司各角色的人測試、讓部分使用者測試,冒著自己被打臉打到鼻青臉中的勇氣?

延伸閱讀

用這張圖讓彼此思考一下未來自己的職涯

透過設計思維了解使用者,並不能告訴你做什麼才是正確的解答,而需要來回不斷溝通與測試

結論

作為產品人,這本書翻譯上還可以再更精確;內容上作者在架構處理並沒有很系統性,但優點是用一個故事模擬產品從0到1開發過程中,設計思考該怎麼切入;以及訪談很多職場工作者,在產品管理、產品經理、產品策略上的個人體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多拍拍手👏,讓我們多多互動。
1. 👏[1個拍手] — 如果你單純路過
2. 👏👏[2-N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3. 👏👏👏[50個拍手] — 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的內容
有任何互動或想法,歡迎寄信聯絡我:tianchen.tw@gmail.co------------------------------------------------------------本文章為非營利社團PM361°的四月主題聚會分享主題的部分內容,我們在這次聚會中,除了探討以上觀念外,也讓所有參與成員透過實例進行分組討論,討論產品經理在角色上的掙扎,以及使用者故事對於產品開發的重要性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拍手支持,或是在文章底下留下你的想法,想跟更多PM夥伴討論此主題,歡迎加入PM361°PM FB社團進行更多交流,我們有每個月的實體主題聚會,也有線上的討論,請在申請加入時,說明您是從PM361° Medium專欄中得知本社群的。有任何合作或其他互動,請聯絡PM361°的發起人-Chaoyen:chaoyen_wu@outlook.com

--

--

Mr.T
PM361° PM社群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