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學習系列(四) UX到底是什麼?利用「原型製作」來修正設計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Dec 4, 2019

前言

這是UX學習系列的第四篇文章,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學習了有關於「易用性評估-實踐法」的步驟,包含了以下的內容:

  1. 計畫:為什麼要做此次的易用性評估
  2. 評估設計:製造使用者實際在使用網站/服務時,所會遭遇的情境
  3. 準備調查:事前準備流程與素材,為下一步實際調查作準備
  4. 現場調查:邀請受測者親臨現場,觀察其實際使用網站/服務的狀況
  5. 分析:分類、討論在「現場調查」中觀察到的問題,並排定問題解決順序

到此為止,UX設計中的「易用性評估」內容已經分享完畢,接下來我們要往「原型設計」的內容出發。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首先我們必須先問,「原型設計」到底是什麼呢?根據書上的定義:

原型設計是「 在完成產品或服務的完整版之前,製作原型(試作品)來評估或改善」。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開發產品的UI時,在實際開發前先針對UI草稿做一番討論、取得共識、改善的過程。

這邊我們時常會聽到三個英文單字,分別是Wireframe、Mockup、Prototype。有些文章甚至會將此三者的中文都翻譯成「原型」,但這是非常不精準的翻譯,為了更清楚的區別,我們將這三者翻譯成下面的中文:

  • Wireframe:線框圖
  • Mockup:視覺稿
  • Prototype:原型

不論是跟Designer合作,或是求職網上許多關於產品開發、UI/UX設計的工作,都會不斷的看到這三個名詞,我推薦大家可以閱讀Lynn的這篇文章,對此三者的差異可以有非常清楚地理解。

為了加速理解,這邊我直接摘要Lynn在文章中,關於此三個名詞的不同意義:

1.Wireframe (線框圖)

階段目標:功能導向設計,整合產品團隊中的成員意見達到共識。

2.Mockup (視覺稿)

階段目標:以達到最佳產品功能為目標的視覺呈現。

3.Prototype (原型)

階段目標:實體產品介面與功能開發。

使用順序通常依序是:Wireframe → Mockup → Prototype

接下來我會分享:

  • 為什麼需要使用「原型設計」?
  • 如何使用「Wireframe」進行「易用性評估」?
  • 在使用「Wireframe」來做「原型設計」時,需要注意什麼事情?

請留意上方的第1點是Wireframe、Mockup、Prototype都通用的概念 ; 第2、3點,則是針對「Wireframe(線框圖)」的使用做說明,不包含Mockup與Prototype。

一、為什麼需要使用「原型設計」?

讓我們再複習一次「原型設計」的概念:

原型設計是「 在完成產品或服務的完整版之前,製作原型(試作品)來評估或改善」。

我們可以想像,從產品/服務的UI草稿,到實際開發出來並且上線,中間要投入的人力、時間資源會愈來愈多。如果在開發的中間才突然發現,原規劃的UI、功能不恰當而需要更改,那對於整個團隊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折磨。

讓我來舉個例子。

以下是前公司之前在開發「區間促銷優惠」設定功能時,第一版的Mockup 與 最終版Mockup。目標:讓旅館主人可以設定「區間促銷優惠」,藉此提升旅館在訂房平台上的競爭力。功能簡介:主人選擇完「開始日期」與「結束日期」,並設定完「折扣」後,可在勾選要將折扣套用到此區間的星期幾。討論重點:「折扣套用在星期幾」的UI,應該如何呈現?
第一版Mockup,「折扣套用在星期幾」使用Checkbox讓使用者勾選
最終版Mockup,「折扣套用在星期幾」使用Radiobutton讓使用者點選,不展開設定選項
最終版Mockup,「折扣套用在星期幾」使用Radiobutton讓使用者點選,展開詳細設定選項

先不論最後的版本是好是壞,這邊我想要分享的經驗是:此二版本的修改時間,是發生在「工程師實際開發的期間」!結果造成團隊中的所有成員,包含PM、RD、QA都非常的困擾,大家的工作節奏都被這個需求更改打亂。

「需求改變」在產品規劃中是很常遇到的事情,但發生的時間點卻會決定其影響程度的高低。上面的UI需求變更,正是可以透過「原型設計」時先取得團隊共識。

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團隊在「需求討論」時沒有做到共識,我自己身為PM也在這件事情上學到了教訓:

在規劃UI時,一定要請「相關團隊」派出代表,包含PM、RD、Design、需求提出端(例如行銷、營運、業務…等),大家針對UI流程討論過一遍並且畫押,有任何需求改變必須在一定時限內提出,讓「需求改變」發生在規劃階段並且獲得解決。

二、如何使用「Wireframe(線框圖)」進行「易用性評估」?

延續上方的話題,我們可以明顯看到「Mockup」的差異,已經是UI佈局上的修改,而在這個階段要修改畫面,往往需要麻煩到Designer協助。如果將這樣的修改,提前至「Wireframe」階段來進行的話,就可以縮減人力上的浪費,因為「Wireframe」通常由PM自己製作就可以了。

那我們要如何利用「Wireframe」來進行「易用性評估」,藉此找到潛在需要修改的UI佈局呢?

在前一章我們學到,要進行「易用性評估」需要讓受測者實際操作網頁,並藉此觀察潛在問題。但在現實工作中,除非是針對現有網頁做評估,否則在新網頁的規劃上,是不會有網頁可以讓User操作的。

書中提供了「綠野仙蹤法」,這種方法不需要HTML網頁,甚至利用PowerPoint、手繪圖就可以進行「易用性評估」,大幅縮減了評估時需要的技術。

-綠野仙蹤法-

針對受測者的行動(例如點擊),把原本在瀏覽器上切換網頁的互動,取代成由扮演瀏覽器的人,來移動列印在紙上的線框圖。

使用者把平面的線框圖當作網站畫面,手指當作滑鼠游標,同樣模擬執行網站操作。

使用者點擊連結之後,扮演瀏覽器的人要將紙張抽換成連結目標的網頁 ; 使用者點擊下拉式選單後,扮演瀏覽器的人要開啟下拉式選單。

下方是綠野仙蹤手法的參考:

《 Web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初學者學習手冊》P.67

三、在使用「Wireframe」來做「原型設計」時,需要注意什麼事情?

在使用「Wireframe」來做「原型設計」時,有個務必要注意的重點,那就是「不要過度製作」。

如果以效率上來講,此階段利用紙、筆、剪刀、便利貼等工具來進行規劃,就已經綽綽有餘,「Wireframe」的醜陋反而變成了它的優點,讓團隊成員可以更專心在「UI佈局、功能規劃的同步」。

以下方的例子來說,如果發現導覽列的位置不好,可以直接用「摺紙」的方式將導覽列「隱藏」,節省了塗塗改改的時間 ; 酒瓶的圖案如果覺得不適合,也可以使用「便利貼」直接貼在紙上並寫上標語來修改。

《 Web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初學者學習手冊》P.69

在製作完「紙Wireframe」後,書中建議可以採取下方流程做討論:

  1. 製作在「轉換動線(即希望User操作頁面的瀏覽順序)」上的紙Wireframe
  2. 依照使用者的操作順序排列紙Wireframe
  3. 針對目標使用者的屬性、需求、使用背景等,搭配人物誌/腳本進行操作 (下一章會有更詳細的使用者腳本製作說明)
  4. 以成為目標使用者的想法,試用從landing page(到達網頁)至轉換網頁(此次想評估的網頁)。

重點是「雖然是看起來簡陋的紙Wireframe,但要用手指實際使用看看」的討論過程,相關成員最好都要走過一遍流程。

小結

這篇文章講了許多東西,最後在幫大家複習一下:

  • 為什麼需要使用「原型設計」?

降低後續「需求改變」的風險與影響力

  • 如何使用「Wireframe(線框圖)」進行「易用性評估」?

綠野仙蹤法

  • 在使用「Wireframe」來做「原型設計」時,需要注意什麼事情?

不要過度製作

📚 博客來購書連結: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如果你覺得此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上方連結購書,我會獲得來自於博客來的回饋金,當作是你對我的肯定!

若要閱讀之前的文章,請點擊下方的傳送連結:

我是朱騏,是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其他「UX學習系列文」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