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箱型時間管理 (Timeboxing)搭配「時間塊」App,治療拖延症並提升做事效率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9 min readOct 30, 2020

前言

最近和同事聊天時,發現大家在安排生活與工作任務時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我習慣使用待辦清單 (To Do List)條列我的工作事項,但為什麼到最後這些事情還是做不完?

這個現象讓我反思「待辦清單」這個工具的盲點 — 雖然我們將事情記錄下來了,但卻沒有妥善安排特定時間消化掉,最後待辦清單還是留下一堆事情。

也許我們該將自己的待辦清單升級,搭配使用「時間箱 (Timeboxing)」這個時間管理工具。

什麼是「時間箱 (Timeboxing)」呢?簡單說就是一個結合「待辦清單」與「行事曆」的時間管理工具,目的是「解決列出待辦清單後,卻無法有效安排時間處理」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分享「時間箱 (Timeboxing)」這項時間管理工具,並介紹如何搭配「時間塊」這款 App 來快速實作,進一步解決大家的拖延症毛病。

一、為什麼會有「時間箱 (Timeboxing)」這項時間管理工具?

為什麼會有「時間箱」這個工具的誕生呢,有個有趣的理論正好可以解釋這件事情。

1. 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

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過長期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

他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

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

- MBA智庫

如果我們沒有給自己訂下一個時間區段來做事情,那麼我們可能不會充分運用自己的產能,而是慢慢的把時間耗盡來完成事情。

2. 「時間箱」想解決的問題

「時間箱」這個名詞來自於敏捷式軟體開發,出現在 James Martin 所寫的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一書中,概念如下:

你分配一段時間來執行某項計畫好的任務,並在這段時間專心執行任務。當時間到時就停下動作,並衡量你是否完成任務。

當任務需要的時間已經事先被預訂好,我們心裏就有個底知道自己有多少 “時間預算” 可以來處理任務。舉例來說,你已經預訂星期六下午的3–5點要寫文章,只要在行事曆上設定好,屆時你就有意識自己該在特定時段去執行。

「時間箱」長的像是我們國、高中的課表,只是換成自己的任務。資料來源:https://clockify.me/timeboxing

3.「時間箱」與「行事曆排行程」的差別

此時你可能心中有個疑問:這樣跟我在行事曆上直接打上一個行程有什麼差別?

「行事曆排行程 」是我們收到一個任務後,預想自己要在某個時間把它做完,因此直接紀錄在行事曆上。如果是小任務,例如 2–3 小時就可以做完的家務事,這樣安排的確沒有問題,但如果任務相當複雜,這樣的安排就會碰到困難。

讓我們想像一個情境:

你在下個月底準備來一趟台東行,鄉間美麗的風景讓你雀躍不已,腦海中甚至已經想著一邊吃著美食、一邊欣賞一望無際的田邊風光。

但是,你需要先安排那煩人的行程!

你需要上網查景點、查餐廳、查該買些什麼名產、安排交通、訂名宿、購買旅行用品…,一趟「台東行出遊」看起來是一項任務,但實際上涵蓋了非常多的子任務要完成。

如果你直接在行事曆上先打上「星期六 下午 3–5點 排旅遊行程」,那麼到時候的真實狀況是…你根本不想排行程,因為你發現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單止有排行程,還包含上述的種種事情。

這時候,就是「時間箱」這項工具登場的時間了。

二、「時間箱」的操作方式

「時間箱」特別適合用在複雜任務、你不想做的雜事、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事情上,它要求你先將任務進行拆解,並且對拆解後的小任務進行時間安排,也就是:

拆解大事,逐步擊破。

參考 Clockify《Timeboxing》,運用這項工具一共有 5 個步驟:

1. 找到合適任務

「時間箱」其實適用在任何任務上,但你可以先拿以下任務來試驗看看 :

  • 複雜任務
  • 你不想做的雜事
  • 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事情上

在過去,這些任務安排在行事曆上往往只是一個行程,但實際上你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完成它,我們不妨就用「安排3天2夜台東旅行」做範例。

2. 定義任務目標

找到了任務後,你需要先定義好任務目標。以「安排3天2夜台東旅行」來說,假設先在是月初,我們知道出遊時間是下個月底,因此我們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處理這項任務,目標是安排好台東旅行。

目標:安排3天2夜台東旅行限制:兩個月

但「安排3天2夜台東旅行」還是太模糊了,我們需要對這個目標進行拆解,要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需要:

  • 安排住宿
  • 安排交通
  • 安排景點
  • 安排餐廳
  • 安排名產
  • 安排行李
  • 安排同步資訊給旅伴
  • 規劃-拆解任務

發現了嗎?以上的項目其實就是待辦清單,只是還沒有安排時間執行。

上方的任務拆解就是在列待辦事項,Photo by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3. 設定時間,並安排在行事曆上

從這邊開始,是「時間箱」這項工具發揮價值的地方。我們有兩個月的時間 (8個禮拜) 的時間可以安排,待辦清單上有 8 個任務需要執行,因此我們可以每一個禮拜完成一項任務即可。

將大任務拆成 8 項子任務,考量時間預算後將任務安排安插在不同時段逐步完成。當然有些任務我們預感會比較複雜,因此可以自行調配時間預算,簡單的分配比較少的時間、比較複雜的分配多一點的時間來執行。這邊為了舉例方便,都先以1週來舉例。

知道了一項子任務需要 1週 的時間後,我們再思考要花多久時間來執行。例如我預計每週可以有 2小時來安排行程,那麼我可以有兩種選擇:

  • 分配一個 2 小時的時段
  • 將2小時再拆分到一個禮拜的 7 天內

這兩種方法就看每個人的時間安排,但我推薦第二種,我們將事情再拆細,讓我們的負擔更加輕微。最後我們將任務安排在行事曆上,如下圖:

一週2小時安排行程,並分配到行事曆上的不同時段

4. 執行任務並且評估結果

到了安排好的時間我們就開始執行任務,這邊有個小技巧是:

當安排好的時間結束時,我們立刻停下手頭工作,並對結果做評估。

為什麼要做評估呢?

仔細想想剛才安排的 1小時內,你真的都在專心的安排行程嗎?還是做了30分鐘就開始上 Facebook, IG 滑動態,或是開始用 Line 跟其他人聊天?

我們希望安排好的時間區段,就是專心做該件任務,如果你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在這麼長的時段集中注意力,那建議將時間區段再拆細,例如以 30 分鐘為單位的「蕃茄鐘工作法」。

你是否做到一半就開始滑動態? Photo by Oleg Magni on Unsplash

5. 給你自己獎勵

這個步驟不是必要,但如果你在完成一項任務後就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 例如看30分鐘的 Netflix 影集、滑10分鐘的 IG,你會在做任務時更加專心並期待完成任務後的成果。

事實上,使用任何的管理方法都需要練習與堅持,大方的設計一些好處給自己也是相當重要的!

三、結合「時間塊」App,順便累積自己的時間數據

我曾在《為什麼我們該記下自己的時間花費?》分享了「時間塊」這款 App:

這款App 其實已經上市很久了,從電腦玩物站長在2017年寫的《「時間塊」輕鬆追蹤與養成優質時間習慣 App,我的用法心得》可以看出功能跟現在的版本差異不大,不過開發團隊還是有在持續維護跟優化,是一款值得購買的 App (價格為NT. 70,也才一杯手搖飲料的價格)。

紀錄時間是一件非常瑣碎的事情,其他同類型的App都是採用「點一下開始計時,再點一下結束計時」,雖然這樣紀錄可以很精準,但其實沒必要。《時間塊》將紀錄時間以30分鐘為單位,我透過點選就可以紀錄該30分鐘所做的事情。

學習完這篇文章的「時間箱」方法後,我們除了使用行事曆工具之外,也可以利用這款 App來安排時間,如果你平常就有記錄時間的習慣,那麼我們只是預先填入每個時間塊要做的任務,並沒有增加太多複雜的程序。

「時間塊」App 可以設定新增未來的時間任務時,跳出時間提醒我們執行任務。

新增時間提醒

未來的時間塊會有一顆小白點出現在左上方,到了該時間手機就會跳出提醒。

結語

總結「時間箱 (Timeboxing)」這套方法的重點:

  • 選定大任務,了解擁有的時間預算
  • 拆解大任務,分成數個子任務
  • 將時間預算分配到子任務中,安排到行事曆中
  • 開始工作,並在工作完畢後進行評估
  • 給自己獎勵!

我呼籲有拖延症的朋友,都可以嘗試看看「時間箱 (Timeboxing)」這套方法,可以讓自己避免 “帕金森症狀”,有效的利用時間!

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如果有任何想閱讀的主題請留言分享給我。 最後,謝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