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訂下目標,卻總是難以達成?先釐清目標的價值,再開始行動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8 min readMay 24, 2021

一、訂下目標就去做,會發生什麼問題?

你曾經有過以下的困擾嗎?

興致高昂的寫下要達成的目標,決定明天就開始行動。

結果才堅持一個禮拜,這項目標就宣告放棄做不下去了…

又或著以下的事情重複上演:

將任務安排到各種數位化工具上,期待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逐個擊破。

但是過了 1 個月後,這些任務的狀態就再也沒更新了…

仔細思考以上兩個狀況背後的原因,都可以歸因於我們一項直覺的習慣:事情想到了,就馬上去做。

你也許會認為這是「行動力」的展現,但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如果不了解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最終的結果都會失敗。」

例如你想要上健身房運動,但你有想過自己到底為了什麼上健身房運動嗎?

是因為想要練出 6 塊肌嗎?或是維持身體健康?又或是心儀的女生/男生喜歡上健身房運動?還是想減輕自己都沒運動的罪惡感呢?

當我們沒想清楚上健身房的意義時,最後過了一陣子就不去了。

Photo by Risen Wang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要分享的概念來自於電腦玩物站長 — Esor。他在商業思維學院的講座《下班學習的時間規劃術:戰勝拖延做最重要的事》,點出了多數人都會遭遇的問題:訂下了目標,但都很難達成。

該怎麼解決呢?Esor 提供五個建議步驟:

  • 步驟 1. 寫下一個大腦中關注的目標
  • 步驟 2. 設計目標的具體成功故事
  • 步驟 3. 發想成功故事下的問題
  • 步驟 4. 從問題設定階段性成果
  • 步驟 5. 拆解子彈筆記清單

以下就用我自己的目標當作案例說明。

圖片來源:商業思維學院

二、拆解目標的 5 個步驟

步驟 1. 寫下一個大腦中關注的目標

當腦中的想法很多時,第一步不是開始想,而是寫下來。

例如我想要學習線上課程、想要看書、想要看影集、想要寫作、想要研究電商產業、想要…。當腦中有這麼多的「想要」時,光靠「想」是很難決定我要優先做哪一件事情的。

為了讓大腦能夠釋放這些想法,第一步必須先把它們寫下來。

當想法在眼前一字排開時,我才能逐步分析每一個「想要」,並且決定執行順序。

Photo by Frederick Medina on Unsplash

步驟 2. 設計目標的具體成功故事

替每一個「想要」找到一個值得做的故事,搞清楚這麼做最後會得到什麼。Esor 建議按照下方格式思考:

  1. 主角:做這件事情是為了誰

2. 時地:在何時、何地要完成

3. 價值:最後產出成果的價值是什麼,要具體可以量化

例如我一直想要「研究電商產業」 (我在電商產業工作),但心裡面卻很迷惘:「這件事情確實很有意義沒錯,但是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要花時間整理產業資料?」「是因為求知嗎?還是因為工作上需要呢?又或著是我想要當成寫履歷的資料?」

經過仔細拆解後我發現:

  1. 主角:我自己

2. 時地:這份工作離職前

3. 價值

  • 能夠產出一份產品文件紀錄研究成果,幫助自己在日常規劃產品時,不需要重複研究競爭對手產品。
  • 在履歷上可以寫出自己規劃了哪些電商平台功能,有哪些經驗教訓。

這兩個價值,就是我想要「研究電商產業」的原因。

Photo by Myriam Jessier on Unsplash

步驟 3. 發想成功故事下的問題

替每一件任務拆解完背後的價值後,接下來要思考正式執行時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

同樣以「研究電商產業」為例,我想到以下問題:

  • 需要整理哪些電商平台?
  • 從哪些功能開始整理起?
  • 整理完的成果,要怎麼紀錄在履歷上?

這些問題是我第一次拆解「研究電商產業」時想到的。隨著開始執行任務、定期回頭檢視任務成果時,這些問題可能會被增加、刪除。

不是在一開始就想出所有的問題 (基本上也很難辦到),而是:

先就可能發生的問題是先設計解決方案,減少不知道該從何做起的狀況。

Photo by Emily Morter on Unsplash

步驟 4. 從問題設定階段性成果

發想完問題後,我們針對每一個問題列出可能行動,這些行動將成為推進任務的小成果。

當很多的小成果不斷被完成時,我們就能完成原先的任務。

延續「研究電商產業」的問題,我思考每個問題可以有以下解決方案:

需要整理哪些電商平台?
- 整理指標性的電商平台即可
+ 從「公司產品」開始整理起
+ Shopify
+ 本土電商網站,例如 Momo
從哪些功能開始整理起?
- 從「公司產品」有的功能開始作手
- 比較其他電商平台(Shopify, Momo),將公司產品沒有的功能加入文件中
整理完的成果,要怎麼紀錄在履歷上?
- 盤點公司產品功能的關鍵性成果
- 更新履歷
+ 用心智圖整理專案
+ 將心智圖整理成文字內容 (by 專案)
+ 更新履歷 Summary
- 將關鍵性成果更新到工作平台
+ 更新 LInkedin
+ 更新 104
+ 更新 Yourator
- 更新個人網站
+ 設計成果模板

要注意拆解的行動原則是:

每一項行動都可以產出一個具體的成果,這項成果可能是新增草稿、修正內容、測試行動。

舉一個反面案例,例如有一位學生要拆解讀英文多益的計畫,下方是不正確的拆解:

  • 打開書籍
  • 開始唸書
  • 寫習題

這樣的拆解方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交付成果。例如「打開書籍」本身不是一項能交付成果的行動。

比較好的拆解方式為:

- 找一份考古題- 寫考古題
+ 聽力
+ 閱讀
- 比較分數,找出弱點在哪裏- 蒐集閱讀材料- 排定書籍閱讀順序- 拆解第一本要唸的書籍內容- 確認行事曆,安排一週唸書行程
+ 開始唸書
+ 寫習題

當我們能將階段性成果拆解的愈細,我們的心理壓力愈小,成果愈容易達成。

Photo by Sigmund on Unsplash

步驟 5. 拆解可執行清單

拆解出「階段性成果」後,最後一步就是再將階段性成果拆解成可執行的行動,安排到日常生活中。

什麼叫做可執行呢?你可以想成一項可在「30 分鐘內」執行完畢的任務。

同樣以「研究電商產業」為例,我可以拆解成以下的子彈筆記清單:

- 從哪些功能開始整理起?
+ 從「公司產品」有的功能開始作手
+ 從「公司產品」開始整理起
+ 功能 A
+ 功能 B
+ 功能 C
+ ...
+ Shopify
+ 功能 A
+ 功能 B
+ 功能 C
+ ...
+ 本土電商網站,例如 Momo
+ 功能 A
+ 功能 B
+ 功能 C
+ ...
+ 比較其他電商平台(Shopify, Momo)
+ 將公司產品沒有的功能加入文件中
- 整理完的成果,要怎麼紀錄在履歷上?
+ 盤點公司產品功能的關鍵性成果
+ 功能 A
+ 功能 B
+ 功能 C
+ 更新履歷
+ 用心智圖整理專案
+ 將心智圖整理成文字內容 (by 專案)
+ 更新履歷 Summary
+ 將關鍵性成果更新到工作平台
+ 更新 LInkedin
+ 更新 104
+ 更新 Yourator
+ 更新個人網站
+ 設計成果模板

當階段性成果被拆解成 30 分鐘可以完成的行動後,只要有時間我就可以選擇一項行動開始推進 ; 或是在每週空擋時,安排下週預計要推進的行動。

這些行動因為規格都很小,因此我只要花非常少的時間 (一天 30 分鐘 — 60 分鐘) 逐步推進,慢慢就可以將這項任務完成。

Photo by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三、結論:先釐清目標價值,再開始行動

透過以下目標價值的拆解:

「為什麼我想做」→「我要如何做」→「我要做什麼」

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目標。如果這個「為什麼」打從心底對自己很重要,那我就算排除萬難也想去做 ; 如果不重要或是只有部分的成果重要,那我就不必操這麼多的心。

我鼓勵看到這邊的你,可以將心頭上一件想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利用這篇文章的 5 個步驟來拆解,分析一下這件事情:

  • 真的這麼值得做嗎?
  • 如果值得,那要完成哪些階段性成果?
  • 這些階段性成果,具體需要採取哪些行動呢?
▶ 關於文章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2/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1/ 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2/ 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 Email/ Facebook 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3/ 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 Email 聯繫。︎▶︎ 聯繫方式-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建立人脈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