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作佔據我多數的時間時,應該怎麼辦?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Jan 9, 2021

一、你也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寫作上嗎?

我從 2020.08.25 開始進行「365 天每日寫作專案」,到今天為止已經持續 139 天。最近反思自己的寫作習慣時,發現雖然每日寫作是一件好事,但寫作時間過久也是個問題…

通常是兩個原因導致:

  • 沒有題材,導致「找題材 → 想大綱 → 寫文章」耗時太久
  • 靈感豐富,導致預計寫 1500–2000 字的文章往往會寫到 3000–3500字

在《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大全》中作者強調:

有效學習應該是「輸入時間:輸出時間 ≒ 3:7」。

然而,我現在反而變成是「輸入時間:輸出時間 ≒ 2:8」,甚至快要到達 1:9 的狀態,我平均每一天都要花費 3 小時在寫作上!這將會導致連鎖問題:

我沒有時間輸入 → 任意找東西輸入 → 硬逼自己輸出

反思癥結點,為什麼我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在寫作上呢?我想是自己給自己太高的寫作限制所造成。

因為我想到文章都是要發表在 Medium 上的,而要發表在 Medium 的文章最好都是有一定內容深度的長文 (3000字以上),但要寫出內容較長的文章就是要花時間…

那該怎麼辦呢?難道有深度的文章一定要是長文嗎?短文 (1500–2000 字)難道不能也是有深度的嗎?

在經過不斷思考以及從書本中找答案後,我終於發現對自己最有用的解方:

如果要日更,那就採取「小步快跑」模式,一篇文章只要寫一個重點即可。

二、設計寫作題材就是每日吸取的知識,並按照固定格式來寫文章

要做到「小步快跑」模式,可能要考慮到哪些事情呢?我想到:

  • 內容不要寫多,要用精簡的文字來表達想法
  • 給自己設定限制,讓字數維持在 1500–2000 字,並嚴格遵守
  • 使用固定結構來寫文章,而是將精神集中在內容反思上。

關於「固定結構」,近期在閱讀《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透過寫作,打造個人影響力,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時很有啟發,作者師北宸提到:

我篤信一句話:大道至簡。

在寫作上,也有一個簡單的法則。你只需要一個簡單口訣或公式,就能完成一篇文章,而這個公式適用於你日常生活中的決大部分場景。這個寫作法則,我稱之為「萬能寫作法」。這個寫作公式只有三個核心元素:觀點、案例、總結。

這句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篇最簡單的文章不就是由這三個核心元素所組成的嗎?

進階來看,如果我們把這三個核心元素視為一個模塊,一篇長文就是由多個模塊組合而成的。

如果不寫長文,那麼我只需要一個主題,接著用觀點、案例、總結的文章架構,並將對主題的反思內容放到架構中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我可以這樣來寫作:

觀點:當天看到什麼,對一件深刻的事情用一句話記錄下來。

案例:可使用我看到的事件當作案例、或是延伸思考到的案例

總結:自己從這件事情學到什麼

三、結論

當一件事情變成「固定流程」後,如果產出發生了問題,勢必是流程中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在我的「寫作時間過長」案例中,發生的問題是對文章深度的迷思,實際上有深度內容的文章不一定都是長文,精煉的短文也可以很有深度,重點是「我想到了什麼」而不是「我寫了多少字」。

你也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寫作上嗎?不妨給自己增加字數限制、使用固定的文章架構,試試「小步快跑」的方式來寫文章吧。

▶︎ 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渴求新知、熱愛學習的產品經理。也是一個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熱愛將專案管理知識應用在魔術學習上的魔術愛好者。如果有任何疑問、想聽的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請給我40+ 個拍手讓我知道 👏🏻
---▶︎ 更進一步1/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2/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3/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

朱騏
PM的生產力工具箱

線上寫作教練,擁有 6 年的 SaaS 產品經理 & 2 年軟體技術寫手工作經驗。我專注寫 (1)技術寫作 (2)數位寫作 (3) 個人知識管理的文章 🤝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可參考 www.chichu.co/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