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的那一年
Published in
2 min readApr 1, 2015
心情早已平復 — 理解但不認同.
人類為表達, 發明了語言;
有限的文字成了字典, 於是人們用有限的字庫來描述一切;
該說是利用文字做精確的情緒表達?
或將情緒投射到自己有限的辭藻? — 以為每個人都懂.
人類為秩序, 撰訂了法條;
有限的條文成了法典, 於是人們用有限的法條來合理以及不合理一切;
該說是利用法律整頓好了秩序?
或將自己想要的秩序利用有限的法條做出規範? — 以為法律保護著自己.
將無限且均勻產生的行為, 利用有限的規則描述.
科學告訴我, 會產生量化誤差 — 長尾上的訊號時可稱關鍵, 或稱雜訊.
唯有聆聽以及觀察透徹才能作出判斷 — 判斷是否擴增更多規則.
對於法律施予者來說, 是種將自身行為合理化的途徑 — 至少不將他人冠上莫須有的罪名;
但對於受法律制約的另一端, 感覺到極大的汙辱以及委屈 —比莫須有更加痛苦.
也許, 你看不到, 也從不在乎.
已情緒化的理性是開啟潘朵拉盒子的鑰匙 — 無法再將之闔上.
我祝福, 同時我也憂心 — 在你立意為善的同時, 你也扭曲著自己的立意.
我認為應該先做對的事情 — 但眼看你一直把錯的事情努力做對.
時間會在未來述說著歷史, 然而格局當下就能被識破;
理解但不認同, 一切看似有秩序下的雜亂無章是如此諷刺!
回想著第一天, 似乎飄著雨, 野心一致, 至今仍是.
但我覺得, 格局已截然不同, 只好劃下句點;
從不遺憾, 不覺得損失, 因為心知肚明.
誠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