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那一年,我隨先生外派馬來西亞──從「凡事都和台灣比」,到看見「另一個世界」

Poly
外派太太 Ko Tai Tai
Aug 25, 2019
改變人生的一次旅行
My family in PD beach

我從未想過,我會來到馬來西亞生活,也沒想過,我在這裡待了五年,更沒想過,我竟然在這五年內生了兩個孩子。

五年前決定結婚時正好我們兩人的工作合約都即將到期,我們都想改變現狀,所以當先生大膽提出到國外工作的想法時,我義無反顧地答應了。先生後來經常說,很感謝我的工作如此彈性,所以我們才能一起出國。我很感謝多年前的自己選擇了翻譯工作,至今已經七個年頭,要不是這份工作的地點、時間如此彈性,我也無法扮演好這麼多個角色。

蜜月期

剛到馬來西亞的時候,對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在此之前,我對伊斯蘭教的知識都來自書本,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包頭巾的婦女,第一次看到這麼多油棕園,第一次知道原來穆斯林只能去Halal餐廳,許多新鮮的體驗是我與馬來西亞的蜜月期。周休二日時我們最常到吉隆坡市區感受一下都市氛圍,先生笑說:「以前住在台北,假日就是往郊區跑。現在住在郊區,反而假日就是往市區跑。」

來馬來西亞半年後我懷孕了

衝突期

後來久了,開始想念台灣的好、台灣的美食、台灣的家人朋友、台灣的一切,那陣子覺得馬來西亞什麼都不好,什麼都沒台灣好吃、交通也沒台灣便利、除了先生外的至親摯友都不在身邊,每天白天先生上班,我就自己在房間裡翻譯直到晚上先生下班。雖然周末常到吉隆坡staycation,有連假時也會到附近的小島度假,但我好懷念可以跟姊妹相約想出門就出門,下樓就有7–11,滿街都是手搖杯的生活。我也好想當夫妻吵架的時候,可以馬上打電話、或直接見面跟姊妹訴苦的時候,或是在家煩悶時,走路到隨便一間小咖啡廳裡打開筆電工作的生活,我好懷念那熟悉的一切。當時一位台灣嫁到馬來西亞的大姊跟我說,她一開始也是一直跟她先生抱怨說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後來過了四、五年後,她開始慢慢愛上馬來西亞,我聽了她的話想說再撐撐看好了,後來懷了老大,生活變得忙碌與充實,忙著帶領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在這過程中,我也再度喜歡上這個國家。

適應期

曾經兩個人的時候到波德申 (Port Disckson) 海邊時,只會到附近的星巴克看海,心裡想著:「這海水怎麼這麼髒」,後來探索到更遠的 PD 才發現一片白淨的沙灘,沙子好細、好柔,腳掌踩著很舒壓,整片海灘一堆小小孩在挖沙或是父母帶進海裡游泳,大一點的打球或是玩自己的遊戲。看著藍藍的海、藍藍的天,才明白這是真正的海天一色。晚上倒完垃圾,我帶著孩子在前院看星星,我說:「看!天上有好多星星喔!這在台北都看不到呢!」孩子問為什麼,我回答:「因為台北的天空髒髒,而且太多亮光了,所以看不到星星。」有時先生會帶著孩子一起當園丁,在後院種樹、種花、種種菜,我們後院有彩色的九重葛、驅蚊的香茅、多產的秋葵和結實累累的無花果,眾多的植物吸引了各種小生物前來居住或覓食,有時早上忘記離去的小蟲子會把孩子嚇一跳,但他們馬上又會充滿好奇心但又保持距離的觀察。

月中的父與子

三大民族

老大今年開始上小小班,當初在尋覓學校時面臨眾多選擇,最終我們選擇英文教學的幼稚園。他們的學校就是馬來西亞社會的縮影,有三大民族的小孩。一開始他在華人導師的班級,剛去上學的時候如果孩子不了解英文指令,這位華人老師會用華語輔助;幾個月後這位華人老師去生產,兩個小小班併在一起上課,導師是馬來人,搭配一兩位華人老師,從此上課都以英文為主,學校也會教唱馬來歌。對我來說,是否提早學習多種語言並不是重點,讓孩子與不同種族的人互動、知道這世界有各式各樣的人種才是我更為看重的。

搬到這個社區後,我第一個交到的朋友是對門的印度太太,因為我們孩子的年紀相仿,所以我經常帶孩子去他家串門子。後來斜對面搬來了一戶韓國家庭,那位韓國太太跟我一樣都自己帶著兩個男孩,先生在外工作,雖然因為語言的關係並沒有深入交流,但同樣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我們彼此惺惺相惜。這種多元文化的社會在台灣以華人為主的社會中並不常見,然而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自然地拓展孩子的國際觀和視野,我不需要刻意給予、也不需要刻意帶出國,因為馬來西亞的豐富人文將這一切融入到生活中。

弟弟

現在

我們很適應這裡的生活,講話的腔調也隨之改變,現在習慣在英文句尾時加個la、尾音上揚,早餐吃點心或是雞飯,最後以teh ice(冰拉茶)結尾,到市場買菜時也是廣東話、福建話、馬來話混著聽。之前帶孩子去遊樂場玩,有對華人夫妻還跟我說:「妳的華語聽起來跟我們的很像」。

但這麼多年來也是看到許多人無法適應、融入這裡的生活,光是飲食習慣就是很大的問題。之前開車聽廣播,一位華人主持人說她以前在台灣念書時,覺得台灣的東西不好吃、都沒醬料,後來她回馬來西亞後就帶了一堆醬料回台,當下我就跟先生說:「我最不喜歡他們什麼都要加醬、看了就倒胃口,特別是黑醬油(生抽、老抽),就不能吃食物的原味嗎?這裡的東西真的是吃不到心坎裡。」更何況是工作一整天、只想好好吃飯紓壓的台幹,白天面對不同種族各種的管理、溝通問題,晚上吃完飯就是回房間,假日偶而去逛賣場或繼續宅在宿舍,工作面臨的辛苦想跟台灣的朋友說,人家還覺得你在國外工作生活多采多姿,想念的親朋好友都在台灣,自己卻一個人在異鄉為異客,感覺永遠無法融入。外派人員的苦是真苦,那是一種壓力無法宣洩又啞口無言的苦。我先生的同事偶而會跟我訴苦,說的是工作上的辛苦,不是因為我多會聆聽、多會開導人,而是他們需要一個了解他們工作情況但有沒有利益衝突的人聽他們說話。想找個朋友出門散散心,不談工作也好,但在這裡你認識的朋友幾乎都是同事,要如何真正放鬆?這種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真的會讓人覺得孤單、真的心裡好苦。我先生就說要不是我也在這裡,他也不會在這裡。

現在真的是一打二了

我先生從一開始就很積極地想融入當地生活,所以我們自己買了台二手車到處旅行,結交當地的朋友。他也帶著我們全家一起融入他的生活,如果假日要跟客戶或朋友吃飯,他一定會帶著我們一起同行。在這多元卻又相容的社會,每個種族都會講幾句彼此的話,例如我們社區門口的警衛都會用廣東話的「早晨」跟我打招呼,上市場時馬來人老闆看到我也會說「靓女,來來來」,我問印度人老闆菜多少錢,他想要我多買一點就說福建話的「隨便(青菜)啦!」但有時候英語在這裡並不好用,因為不是每個馬來人都會說英語,例如送瓦斯到我家的馬來人就不會,而且是幾乎一點都不會,我第一次看到他是他送瓦斯到對面鄰居家,我叫他順便送一桶來,後來我加了他的whatsapp,我用圖示和符號搭配簡單的英文跟他溝通,例如:gas*1。他回Okey。我又想問幾點送來,但又怕英文太長他看不懂,就傳了時鐘的圖案給他,他回傳我一串馬來文,我用google翻譯了解他問我下午可不可以,我再回傳他boleh(馬來文:可以)。這類的生活趣事豐富了我的生活。而且因為馬來西亞生育率很高,他們對孩子非常友善,連帶地對有孩子的人也很友善,特別是看到隻身帶著孩子的婦女,就連警察臨檢看到我開車帶孩子,也是揮手讓我直接開走。

在馬來西亞,我沒有爸媽、沒有公婆,沒有任何後援,只有我們夫妻倆彼此互相依靠、胼手胝足地一起努力,有時候真的很累,很想放棄,但我總會想到我外婆。她跟我外公兩個人離鄉背井一起到台灣,從花蓮、台南到台中一路篳路藍縷,我外公在外工作,她一個人帶孩子、包攬所有家事,她一樣離開家鄉、來到沒有父母、公婆可以依靠的地方,為了孩子,堅韌地生活。她帶大了自己的孩子,又幫忙帶孩子的孩子。她跟我說:「帶孩子很開心。孩子哭的時候就跟著哭,笑的時候就跟著笑」。我不知道會在馬來西亞繼續待多久,但肯定的是這段時間絕對是記憶最深刻的日子。

本文刊登於換日線:那一年,我隨先生外派馬來西亞──從「凡事都和台灣比」,到看見「另一個世界」

下一篇:

【我是外派太太】在台灣生活了29年後,我隨著先生外派至馬來西亞,五年期間我們從兩個人變四個人。在雞飛狗跳的生活之餘,我透過文字與照片記錄當地的風土民情,內容多為文化觀察、旅遊生活。我想跟你分享我眼中的外派生活。FB: 外派太太的漂流札記IG: 外派太太的漂流札記

--

--

Poly
外派太太 Ko Tai Tai

本是喜愛安逸的巨蟹座,嫁給了遊牧民族後只能學著逐水草而居,目前旅居馬來西亞。我把寫作當作窗口,用這裡記錄我的寫作足跡。目前經營 <外派太太的漂流札記>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