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人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不值得!

在日常餐桌中的一句叮嚀

vicky
POST IT
5 min readMar 17, 2019

--

保持心情平靜,其實比過得快樂來得重要,是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書中的一項主要概念,但我總覺得人需要先學會感受自己的情緒,包含:快樂、憤怒...等,才能夠接續談平靜的心情,平靜固然重要,但我覺得自己認為過得快樂或幸褔等之亦是。

原先在心中靜止水缸,卻因為生活中的突發狀況、因為某些人的出現,而在心中的水面中出現震盪般的漣漪,一波無盡。

在快速嬗遞的社會中,我們已經適應立即接收,並回應他人的訊息,然而,伴隨訊息內容或已讀與否,我們也快速地展現自己的情緒,易怒、焦躁、煩悶等油然而生。

總有許多「為什麼」? 但這問題使你不快樂!

或許某個朋友開始與你有些疏離,因為你也不清楚具體造成關係嫌隙的事件為何,卻真實感受到,開始捫心自問,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他要這樣?

或許男/女朋友吵架或分手了,雙方開始陷入提問的辯證循環中。為什麼最後我們分手了?為什麼她不愛我了?

或許會說某個手足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地選擇他想要些什麼,卻不顧慮別人在背後地付出,為什麼可以如此自私? 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為什麼不會為家人多想呢?

然而,這些答案發問者大概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說服自己相信,也無法揣度他人的心思,所以何必搬塊大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這些「為什麼」問題,背後是沒有答案,但你卻有能力更愛自己多一些,或許你說這太抽象,我不知道如何做

Photo by Emily Morter on Unsplash

別再問為什麼時,改問可以「如何做」讓我開心些!

這個問題出現時,必然就是你改變的起點,如何做我可以更舒服些,如何做我可以更開心,如何做我可以不要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等,一旦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時,就有一股動力促使你去行動!

問題可以促使你行動,亦可以陷入無限的辯證循環,使自己在原地空想,被自己的想法所綁架,有人或許會說這樣好像是種鴕鳥心態地去逃避眼前所發生的問題,而不去正視及解決。

但我認為如果當你連自己都不能做一些行動讓自己感到舒服或平靜些時,我想那問題的解決恐怕是暫時的,仍會在往後的生活一再出現,若想要長久改變某生活型態及模式,從行動中了解自己內心的需求,並且用心傾聽某種活動下的感受

先列一些快樂清單!

前陣子剛好又重新翻了善意之書,看見書中內容請讀者列一下自己的快樂清單(至少十點),通常我都會快速翻過,想說之後有空再來列,但往往就會不了了之。(延伸閱讀: https://medium.com/post-it/pick-a-book-54573da0a48d)

那時,我停下手邊的書,著手列點,這是種非常奇特的感受,當我在逐條列點時,我竟然沒有辦法列出十點會讓我覺得快樂的事情,突然間覺得和自己好陌生,但任何覺察都是美好的,正是種轉捩點。

鼓勵各位讀者也可以試著列下自己的快樂清單!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最後:保持平靜的心,並且慢慢來!

遭遇某些人際關係中的挫折或失敗,我們總會反省,試圖找出隱藏在事件下的原因,並建立起符合自我認知的因果關係。

他可能是因為某一個事件的發生,所以才不喜歡我的吧!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的心中確切的想法都無法清楚描繪,甚至連快樂清單十點都列不出來時,卻期望以單純的因果關係,揣度他人心中的想法,似乎過於簡化。

別試圖揣度或猜想他人的想法,因為多想無益,最終我們都要學會保持平靜的心,內心沒有太多能量處理每天所遇到的繁瑣事務及其所帶來的情緒。

如何保持平靜,我也還在學習,仍在摸索,但我想到一個很棒的方式,那就是在發生一件快要讓你生氣或是情緒低落時,你也覺察到你快要陷入不開心的漩渦時,想一個最近發生的好事,只要你覺得心頭暖暖的事情都可以,多數時候,兩個事件的正負價情緒,則會使你感受到些平衡。

慢慢來!

當我們學會快速且即刻反應時,常發生錯認許多文字訊息的意涵,可能在一傾間破壞彼此多年的關係,雖是老生長談,卻仍受用無窮,更多時候『慢一點』。

如果大家在行道或大中運輸工具上,常看見老人家因為其身體老化的關係,所以許多動作會變得比較慢一些,反而呈現出另一種智慧的美感;相形對比下,急躁的年輕人,不斷地在背後伺機而動尋找可超越前一個路人的空隙與時間。

這其實也在提醒我們有些事其實沒有特別緊急,緊急與否皆由自身所賦予,因此以沉著的眼界,看待眼前的事物或訊息,我想做出正確的決策比例會更高,另外也能不受他人影響,抱持平靜的心情!

迷霧中的靜謐,呼嘯風聲,卻能本真地聆聽自我的聲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