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說「我被政治正確霸凌」……

black quack
Punctums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17, 2019

台灣社會從解嚴至今,不過30年左右的時間,討論公共議題的風氣卻已經蓬勃發展。這十幾年間,一個名為「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議題,已經是網路上百家爭鳴的戰場。

懂得笑,就不會恨了?

2016年,電影《大尾鱸鰻2》爆出歧視原住民的爭議,片中演到原住民的橋段時,不但沒有深入考據原住民的語言與文化,讓一群「貌似原住民」的演員胡亂發出聲音,這些「原住民」還被指為「瘋子」。這樣的影片內容隨即引發爭議,時代力量及立法委員高潞・以用(Kawlo Iyun)都發文譴責。對此,導演邱瓈寬回應「絕對無意冒犯原住民朋友」也願意道歉,她認為電影裡的內容「懂得笑就不會恨了」,社會不應該「自我分裂」。

邱瓈寬導演的回應,當然再度引起了爭議,有些人認為抗議電影內容的人本就小題大作,導演都已經回應並道歉了,還想怎樣?也有人認為這則聲明根本絲毫沒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兩種立場的聲音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起事件,其實反映了台灣社會近來一個討論熱烈的問題:即使沒惡意,只要冒犯到某些族群就得道歉嗎?不能嘲笑某些族群,是不是一種「反應過度的政治正確」?

不能說某些詞語,就是「被政治正確欺負了」?

政治正確的風氣首先出現在美國社會,指在某些政策或用語上不要冒犯弱勢族群、使他們感覺受傷、不被尊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社會中對於非裔族群的稱呼。從最先使用的 negro/nigger(黑鬼),black(黑人),到現在的 African American/Afro-American(非裔美國人),將過去美國歷史中帶著貶意、歧視有色人種的用語翻轉,進而使用非裔族群較能認同的、不帶歧視意涵的用語。現在的美國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只有非裔人士會彼此戲稱為negro/nigger,除非有特定用途,否則這種詞彙已經不太出現在政府資訊、學術研究、媒體上。

這樣的稱謂翻轉,起源於美國社會不公義的過去,而今,這個社會懂得反思歷史、看清楚錯誤,在反省過後選擇承認錯誤、改變自己。是的,政治正確不是一個「名詞」而已,它是一個社會對自己過去的內省、對現況的要求、對未來的期許。長遠來看,這種稱謂的翻轉是對抗歷史上不公義的轉型正義,它的重點不在這群弱勢者「叫什麼」、能不能這樣叫;而在這個國家「是什麼」、為什麼不要這樣叫。

政治正確在台灣

當然,政治正確的出現讓很多人不適應,他們總認為自己沒有惡意,或只是說出某些事實,為何會被抨擊,變成「這也不能講、那也不能講」?這種說出某些「歧視用語」會被批判的社會氛圍,讓許多人相當難以接受,許多人也認為這種「政治正確」形成了另一種「逼人噤聲」的壓迫,使很多人不敢說出真正的想法、心中壓抑又憤怒,甚至造就了現任美國川普的勝選。

有些台灣人也認為,這種「逼人噤聲」的氛圍也在台灣逐漸成形,某種程度上破壞了言論自由。如《大尾鱸鰻2》的爭議,引起該段涉及歧視的影片「該不該剪掉」的討論,要求剪掉,只是一種「政治正確」嗎?這種要求,是不是對創作自由的傷害?這需要探討兩個問題:「政治正確」真的有那麼大的本領,讓人不敢暢所欲言、自由創作?這種壓迫會大盜「逼人噤聲」嗎?針對「破壞言論自由」與「逼人噤聲」我們可以分開討論。

在台灣,除非針對個人直接辱罵,否則針對一個群體的發言其實無法可管,如果你指名道姓罵一個女性「母豬」可能被告,但若指稱「台灣女人都是母豬」,法律其實拿你沒有辦法。然而在公開平台這樣宣稱,言論會被公共檢視,當然有極大可能會引起他人撻伐,有些人覺得你沒水準、也有人會說你性別歧視。

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地方很自然的現象,你能夠在一定的規範下公開發言,他人也可以針對你的發言評論,若你的發言冒犯到特定族群,引起抨擊甚至被圍剿砲轟,那都是他人的言論自由,除非他指著你的鼻子人身攻擊,否則針對你的言論反駁,有何問題?難道言論自由是「只許你大放厥詞、惡言辱罵,他人卻不得反駁嗎」?

而這種「發言會被罵,所以我不敢說話」的「被逼噤聲」則需要往更深一層去探討。既然「說出口」不會被抓去關、被國家公權力壓制,那你為何不敢?追根究柢,因為你害怕被罵,也害怕別人怎麼看你,這層害怕就是來自你的「自我審查」。我們每天都會進行各種自我審查,若這個行為、言語不被社會接受,我們往往選擇不做,除非我們有更大的誘因、更堅持的理念推著我們向前。

你不做,是因為連你自己也認為「大家不會認同我」,甚至自己也知道自己心中就是不接受某些族群、甚至認為他們不配享有某些權利,當然也不需要顧慮他們的感受。而這種「不被認同」也不夠重要到讓你「雖千萬人,吾往矣」。簡而言之,你雖然這樣想,但這件事、這個想法對你沒多重要,你也沒膽、沒意願去爭取。你懦弱不敢出聲、又懶惰不想爭取,卻認為別人怎麼可以不認同你、怎麼可以壓迫你發聲、怎麼可以用公眾輿論霸凌你、怎麼可以「剝奪你歧視的權利」,不覺得像個無賴嗎?

你希望台灣「是什麼」

黑人民權運動,或者任何族群爭取權益的運動,都是數十個寒暑起跳的漫長歲月,他們的前人在高壓的環境下,冒著送命的危險大聲說出「把我當人看」的訴求,流血無數,時至今日才有目前的成果。世界已經變好了,但還不夠好,他們用最勇敢的行徑給予這個社會最深刻的身教-尊重與平等。爭取言論自由如此、爭取人權如此,沒有權利是天上掉下來的,所謂「政治正確」提倡不要冒犯過去處於弱勢、備受壓迫的群體,是對流著血的過去的反省,而非限制什麼人的言論與行動。它的重點不在這群弱勢者「叫什麼」、能不能這樣叫;而在這個國家「是什麼」、為什麼不要這樣叫。

政治正確的重點不是稱謂,而是反省與行動,是我們正在形塑怎樣的未來。你說的話做的事,代表你這個人「是什麼」;一群人說的話做的事,代表這群人「是什麼」;一個國家說的話做的事,代表這個國家「是什麼」。若你討厭所謂政治正確,應該先問問自己「是什麼」,又希望自己的國家「是什麼」。當你想得清楚、看得明白,也許會對所謂「政治正確」有不同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