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權與自媒體

HsiaoHsiao
Punctums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1, 2019

傳播資訊的載體,通稱媒體。

從報紙到廣播,電視到網路。

1.媒體與第四權

第四權:新聞媒體有助於公民了解問題,發表公共意見。領導和成為對政府的一種制衡。前提是,新聞媒體要能獨立,免於受到審查。

第四權的矛盾在於,新聞媒體的獨立性是極其困難的。確實,有少數具媒體素養及社會責任的經營者能不計得失的揭露政府醜聞。如,華盛頓郵報對水門案的窮追不捨,導致尼克松總統下台,更進一步讓共和黨在該年期中選舉慘敗。

但是這樣的典範畢竟是少數。常態是,媒體已經淪為少部分利益團體的宣傳工具,立場搖擺不定的為某些政治目的服務。另一方面,對投資人而言,公司的獲利與否遠比自家媒體的立場是否公正更為重要。

上個世代,政府行政體系以紙本記錄為主,不同部門分散各地。公民光是要了解政策都有困難,遑論是監督政府了。在那樣的時空下,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的代行者,自有其必要性。

如今政府部門都已連網,各項政策都可在部門網站上一覽無遺。詳細的統計資料也會在主計處的網站上公布。公民參與也在台灣形成一股難以阻擋的趨勢。從台北市的議會直播,到各地方政府想推行的透明議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各地方政府的會議記錄及所有的預算協商都能全程直播,讓公民檢視政策的合理性。

開放政府:1950於美國提出。相較過去集權、封閉的執政模式。更強調施政透明、可課責,重視公民參與的一種民主政府型態。

在一群科技公民的努力下,台灣開放政府有了實質的進展。政府對此一議題指派了專職的政務委員,唐鳳。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開放資料的步伐仍進程緩慢,但總是朝向了正確的方向前進。

當開放政府的制度及法規漸趨完善。我不禁想問的是,除了代替懶惰的公民思考外,傳統新聞媒體該在第四權的執行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2.自媒體的興起

丹。吉爾默「自媒體」一書的標題,很好的說明了自媒體的優點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草根新聞,源於大眾,服務大眾。

在這個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具有媒體的功能。卻不被傳統媒體的架構所限制。自由帶來了豐富的資訊,以不特定的形式傳播。也許是影片,照片,甚至是短短的一句話。多樣性的媒體,提升了社會的多元,自由與開放。以往被忽視的角落,也逐步進入主流社會的視線中。

自媒體對人們的影響及感染力是那樣的強大。因為這些媒體所關注的,是他們真正的生活,真實且充滿熱情的內容總是能引起他人共鳴。

一名十歲的巴勒斯坦女孩,JANNA JIHAD。童年被以巴衝突的戰亂陰影壟罩。他沒有退縮,起身奮戰,不是用槍,而是用手中的相機。

My camera is my gun -JANNA JIHAD

她用很粗糙的影片及文字,給西方主流社會傳遞一個訊息。這是我的生活,我正經歷的戰亂。這樣小規模的地區衝突對西方主流媒體而言,並不具新聞價值。但對當地人民來說,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噩夢。光靠JANNA JIHAD手中的相機,也許目前力量並不足以影響國際局勢,但她獲得了全球各地的關注。誰也無法預料這個小雪球最終會滾出什麼樣的龐然大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NXEB-tRf4

自媒體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自媒體,其新聞素養缺乏。造成傳播的訊息品質良莠不齊。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A. 真實性:擁有自己訊息渠道的自媒體是少數,大多是二手訊息。難以驗證訊息來源是真實可靠的。

B. 客觀性:新聞要能全面,公正的展示事件全貌。沒有機構把關的自媒體,觀點往往較為狹隘和片面。

C. 社會責任:新聞媒體有實際社會上的信譽包袱,而自媒體因大多為網路虛擬人格,道德約束力較為薄弱。

縱然自媒體有大量的缺點,但是個人認為其帶來的資訊多樣性更為重要。

快速變遷的時代,觀點過於單一的社會及國家是危險的。唯有多元,兼容並蓄的社會文化。才能在無法預測的危機來臨之時,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