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人聲必修課

線上課程學習心得

朗諾德 Ronald
R先生視聽室
5 min readFeb 23, 2020

--

兩年前,公司請了老師來幫同仁上「講師內訓」,老師回饋我上台試講的表現:「聲音清脆是你的優勢,但要學著停頓,還要學會運用聲音」。此後,周震宇老師的《聲入人心》課程,就這麼被放在我的口袋清單裡。

當時沒有安排時間跟預算去上課,直到看到《聲入人心》線上課程,眼睛一亮,立馬揪人團報。

*題外話:比起實體課程有演練與回饋,我對線上課程其實不具信心,但考量到我目前是興趣大過於急需,而線上學習的時間和預算安排比較有彈性,就嘗試它當作入門磚了。

聲音,簡單不簡單

對喉嚨健康的成人來說,講話是再一般也不過的行為了,有什麼好學的?

在《聲入人心》課程中,我才發現,原來一段話拆解開來,不但涉及音量大小、音階高低、語速快慢、傳音遠近方向性、音場強弱、音色特性等因子,對聽者產生的感受更是千變萬化。

想像一下,聲音就是手中的逆刃刀,從拔刀術、揮刀、斬擊、突刺、砍劈、納刀,都能產生不同效果⋯(等等,確定現在還有人懂這個比喻?)

好消息是,這些都可以調整。課程內容有20個聲音運用技術,只要從觀察開始:觀察他人的聲音,觀察自己的聲音 — 錄下來,或是請他人回饋(課程中提供檢測表),就可以基於現有基礎,調整你的聲音。

Alex也曾講過「把聲線壓到胸口以下」產生的效果

說話的壞習慣 — 病識感是矯正的起點

兩年前我上簡報小聚,邀了朋友。朋友說:「你台風穩健,可是上了台的聲音扁扁乾乾的,聽起來不舒服。」,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到自己使用聲音的方式出了問題。原來我專注在架構、內容、肢體語言的準備,卻完全忽略了「聲音」這個要素。

胸腔很用力推送聲音,但到了喉頭卻被壓住,就形成侵略的嘎裂音

在《聲入人心》線上課程,周震宇老師提出了十個說話/發聲的壞習慣,裡面有一個「嘎裂聲」,就是我在緊張狀態下, 不自覺地壓低嗓音、使用喉外肌群硬把聲音壓住,聽起來有侵入感的聲音。

造成這個問題的源頭固然是緊張,但有了自我覺察,就可以練習伸展喉部肌肉,解放他。

另一個打中我的壞習慣是「白噪音機」,是一種會令人感覺冷漠的聲調。在熟識的人面前,我能夠熱情、外放;一但脫離自在狀態,我會慣性收斂表情和語調,就顯得冷漠了。 老師的建議仍然是有意識地覺察,並且釋放自己內心幽微的感受

人無法完全隱藏自己的情緒。若非特定情境(例如:談判)必須刻意轉換情緒表達方式,一般互動時,適度展現自己的真實感受,是有助於人際交誼的。

專案出包的時候,覺察到自己的聲音只剩下喉部共鳴,相當虛弱⋯

聲音九大原型,找尋自己聲之所望的範本

課程中段,周老師介紹了聲音的九大原型: 天真者、凡夫俗子、智者、丑角、英雄、梟雄、情人、照顧者、王者

每個人都從天真者開始,到凡夫俗子,有人往理性發展成智者、丑角;有人走向行動力強的英雄、梟雄路線;有人則能成為感性的情人、照顧者。更有人能多者兼具,海納百川,適時適所調整自己的音質。

我們可以有什麼行動? — 根據自己的特質,並設定自己想先練習的方向,找到聲音範本。

先模仿偶像,後自我升級。

範本最好要是同性別,且音質相似、口條好、年紀差不多,我想到的是大人學的Joe & Bryan,剛好他們經營了一年的Podcast — 「大人的SmallTalk」裡,就有許多範本可以好好地聽了XD

聲音是為了溝通,不是炫技

常看歌唱比賽就會發現,很多人上了台就把歌唱的千迴百轉,聽得我頭都暈了。他演唱技巧高明,我卻接收不到感情。

學了聲音技巧,要緊的還是能夠選擇用聲音照顧聽你說話的人。課程後面,周老師講了同步法則:情緒同步、音階同步、語調同步、語速同步。

心理學有個研究,當你的動作跟與你互動的人同步,他會比較容易自在(前提是自己沒有過度刻意模仿,造成對方感到被冒犯)。聲音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能在聲音這個細節下功夫,也能提升溝通的效果。

人與聲和諧,鍛鍊出自己升級版的聲音

從一開始,周老師就強調,學習運用聲音,並不是要把自己變成別人的聲音。

課程中透過聲音探索、台詞演練,課外找到學習模仿範本,最後放下範本,用自己升級版的聲音說話。

課程上完,繼續練習就是自己的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