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努力》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唱衰魔人

有的人心裡還有唱衰合唱團

朗諾德 Ronald
R先生視聽室
Mar 21, 2021

--

這星期聽了哇賽心理學大人的SmallTalk訪談周慕姿老師。書我還沒看,但這兩則訪談我都很喜歡。大人學的訪談帶著人生策略的理性;哇賽心理學則多了一點溫柔。

「努力」是一種朝目標邁進的必要配備,「過度努力」則更像是一種不自覺的生存策略 — 你過去用這種方式得到了稱許、成就,於是你沿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就算遇到了瓶頸,你也深信唯有更努力才能突破。

但有時候,就是卡關了。更加拼命的努力,只是在心裡累積更多壓力,而這個時候你已經停不下來了。

怎麼覺察自己有沒有「過度努力」呢?其中一個觀察方式,注意自己不去做那件事情的時候,會不會有「羞愧感」。

聽到羞愧感的時候,突然想起最近重訓卡關,動作一直做不好,沒有動力出門運動,但不去又覺得對自己太放縱。這情緒好像就有點過度努力的症頭。

怎麼辦?周慕姿老師說,這不是放棄努力的藉口(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而是試著放過自己的同時,嘗試不同的選項

想起教練最近一直說我肌肉太緊繃,叮囑我要按摩、用滾輪放鬆,我都當耳邊風,寧可用更多練習來換取進步,結果就是行不通。昨天用滾輪跟按摩槍好好的攻擊肌肉以後再去運動,身體果然感覺比較好。

在這段經驗中我發現,即使B選項就在那邊,有時候也會因為對B選項的不熟悉而排斥去做。比起重訓,我對滾輪放鬆的動作就很不熟,不知道做麼做才正確,所以一直不想碰。

過度努力的人經常不會認為自己過度努力

於是更難覺察到症狀

一個朋友說她不夠努力,需要人家督促,還常常說我是上進人;可是我覺得我很容易放過自己🤔,在我眼中她才是那個願意為了目標一直努力的人。

誰才是過度努力?

仔細想想,我們都不需要去定義「自己是/不是過度努力的人」,而是從生活中找出自己有可能「處在過度努力狀態的行為」。

我一直記得2012那年的人/事啟動了我用閱讀來自我成長的做法,而這做法對我的幫助的確非常大。但近年來愈來愈容易讀不知味,不讀又感到羞愧。

其實,自我成長有很多方式,把方法侷限在閱讀,不僅少了多元的可能性,也扼殺了讀書本身的愉悅。但那是我曾經有效的經驗,也成了解決問題會想到的第一個方法,以致於我跳不出這個慣性迴圈,直到去年透過一些因緣際會,我才慢慢學會釋放掉這個迴圈。

假如我能早一點聽到這兩段訪談,也許可以早一點醒覺。

覺察過度努力,是一種限速,而不是剎停。

努力仍然是達成目標需要的基本配備,有些瓶頸咬牙撐過去,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然而過去成功的經驗也可能是包袱。同樣的方式嘗試了一次、兩次、三次,還是沒有一絲突破的跡象,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試著找出不同的選項。

見過有人樂於努力,也見過有人樂於逼死自己。

假如你在逼死自己的過程中得到滿足,也得到你想要的成就,fine;假如這些努力使你內心感到衝突,也許這兩則訪談可以帶來新的思路。

(我覺得慕姿老師講話好幽默X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