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東京-游牧城市的生活提案 by 米田智彥

T-neko
勉強ノート
Published in
8 min readJul 11, 2015

自我設計+工作設計+生活設計 = 游牧生活。

Ch.1 自我設計

http://www.tokyo-source.com/index.php 從東京出發,讓未來變得有趣的一百人。

伊藤洋志: NARIWAI (在生活中尋找謀生技能)http://nariwai.org/

長山悅子: Cybozu > 宿之窗 (Yadonomado):幫助介紹富山縣當地名宿。http://yadonomado.jimdo.com/

在將來的時代,一生中轉換三,四次跑道將會變成稀鬆平常的事情。

濱田真里:新媒體創辦人,在Readyfor募資,創立なでしこVoice: http://www.nadeshiko-voice.com/ 訪問一百位活躍於海外的日本女性。

“讓自己媒體化,就能在社群媒體上獲得許多人的意見,也能簡單的認識到各式各樣的人” / “今後一定有讓一般人也能建立網站的新服務,但是媒體內容是會永遠存在的,因為我老是說「我想要快點讓自己變成媒體內容」”(池田秀紀&伊藤菜衣#heymeoto)

要改變行動,先從「轉換地點」和「與他人相遇」開始。

Ch.2 工作設計

如何挑選出“能產生鏈接”的地點,才是工作設計的重點。

如何利用相遇的機會來建立鏈接呢?帶著開放的心胸與好奇心實地尋訪。

我大多會邀請對方一起舉辦活動(輕鬆簡單的合作專案),氣氛也不會太沈重。畢竟人類還是需要一些共同作業,才能與對方混熟,而且身為社會人,要再見面往往需要一些理由。

除了活動,我也會向對方取經或進行訪談,透過訪問可以接觸到對方的內心,若是覺得有緣,就這樣維持彼此的聯繫。從這個通道將可以向外拓展許多鏈接。

Reff: 群眾募資平台 campfire http://camp-fire.jp/

澀谷工作共享空間: co-b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presence) http://tsukuruba.com/co-ba/

對場所而言,人是最重要的媒體內容。

Case : StartUp 44 田寮: 培育全職人士的平行職業生涯,成功的例子有日本教育服務機構 Schoo (可用USTREAM免費觀看授課內容)。44田寮也提供晨間學堂,在上班之前學習和討論;另外還有名為“混學研修”的公司內部社會教育。

Case: 名為CONNECT TOKYO的共同工作空間,由5位國際專業人士設立。進行商業英語培訓,開拓海外商務等,目標培育創業家和新商機,由日本進入全世界。其中一位建築師:柏木由人,也在雪梨開設了CONNECT SYDNEY。

在外國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方式,他們對於不同工作幾乎不會保持偏見。

Case: 高原寺的 “滾石不生苔“,石嶋未來:從Twitter上的發言成為進入Livedoor工作的契機,而兩年後開設共同工作空間的想法被網友贊同,而和網友成為合夥人。這裡像是大人的教室,進行各種活動,如網路讀書會,或以NDA(共同保密協定)的締結方式進行限定主題的實務體驗講座。內部還有每週舉行的室內足球會及各種社團。

Case: HUB Tokyo

共同工作空間裡,提升團體感的群體,同時面臨僵化的矛盾,外界人士難以參與;過度人員流動的空間,又難以維持。這是今後會面對的矛盾。

Case: 一些地方都市出現兼具集會功能(比如說異業人士,甚至是有子女的媽媽們),連帶振興地方的共同空間,也慢慢收到矚目。

Case: 援助商務遊牧名族的共同空間:Lighting Spot;目標在海外創業的企業家:Samurai Startup Island;推動創業家與投資家合作的Nomad New’s Base。

下個時代,可能是將互有鏈接的個體集合起來的“專案”時代。

Case: 大石哲之 https://twitter.com/tyk97 儘早賺,儘量賺,接下來的人生都變成私人時間,這就是以前所謂的成功。而大石得到了“橫置人生的時間軸“:一星期裡面三天半拿來工作,三天半拿來過退休生活。想要做的事情與保持工作將能同時成立於生活之中。大石從事經濟活動,以月費1千元在FB上募集會員參與封閉性社團 tky project. 大家交換以亞洲為中心的新興國家移居以及就職等即使相關資訊。利用開放的網路來經營封閉的社群。

我所認為的游牧,不是單指居無定所的人,而是能在人生的地圖上即刻展開旅程的人。想做的事情是無限的,為了儘快做完,越早開始是越好的。

當擁有了固定客戶,或創造出獨自的經濟系統時,那麼「居住地在全世界的哪裏都無所謂」這種狀況也變得有可能實現了。

Ch.3 生活設計 -雙棲生活時代的多據點居住方式

郊區和市區的雙重身份

Case: 馬場正尊,建築師+東京R不動產編輯。在市中心有自己的事務所,在房總自己蓋房子。房貸+市中心事務所租金 =25萬日元

Case: 馬場未織,職業撰稿人。在南房總擁有獨立屋,充分享受田園生活。在自由之丘也有住處,在週末來往兩地。2012年成立NPO法人南房總republic,舉行山林體驗學校;另在東京開設洗足咖啡廳,使用的是千葉的食材,透過飲食促進兩地交流。

「平日都市,假日鄉村」的雙棲生活形態,也加深都市和農村不同地域人群的交流,也一面期待能讓南房總的農村再生。

雖然這個地方跟自己成長經歷完全沒關,不但無親無故,也沒有回憶,但只要在此處落地生根,累計歷史,也會成為自己深愛的一片土地。我們可以在自己的住處以外創造出一個這樣的地方。這種充實滿足感對我來說是十分重大的發現。

Case: 自然 東京マウンテン 森の演出家 土屋一昭

在意識上獲得到可以放空的時間,以及可以取回心靈「空白」的時間或場所,是很重要的事。沉浸在心靈的空白中,也可以有效讓平常不容易浮現的點子與想法突然冒出頭來。

Case: HAPON新宿,NPO法人AWA地球村: 共享辦公室,共享水田。

像這樣子,一般人不再被既定觀念束縛,以合乎自身身份的型態,一邊維持自己在都市的工作與經濟基礎,以不失衡為原則,開始建立起郊區的生活與社群。

Case: 民宿Nui

我發現到「當下的狀況」是最重要的,在大自然中,我們不過是看狀況來生存與死亡而已,所以就看我們每個當下要採取什麼動作,並不是去猜想10年後會變成怎樣。在每個「當下的狀況」中相信自己的感覺,一邊將看似無關的要素互相結合起來,同時專注於當下,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在最後回頭看這樣的「累積」,就變成了所謂的「結果」。

人生設計,需要時常與不安感對抗,如果打算消除這份不安感,就自然會找尋世上已存在的前例,開始研磨,調整成「既存的東西」、「看過的東西」,而結局就跟走在前人鋪好的道路沒兩樣。

Ch.4 大航海時代的職涯設計

人生設計上的前提-職涯設計

「設計」這個詞並不單純指描繪圖像或是製作造型物的模型,其中還包含了「解決問題」的意思,一邊製作一邊思考,一邊思考一邊製作-設計的基本就是不斷重複進行這樣的作業,也就是與其紙上空談,不如嘗試先動手畫出個什麼、做出個什麼。因為是設計,良好的外觀與視覺感受也很重要,同時也要俱有機能性。

IDEO能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其規則如以下7項:-水平思考

  1. 將判斷與批判擺到後頭。
  2. 歡迎新奇的發想
  3. 搭乘他人發想的便車
  4. 專注與當下討論的主題
  5. 一次一個人發言
  6. 嘗試把想法視覺化
  7. 重量不重質

若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是不會發生偶然的。為了改變放眼未來的觀點,首先並不是追求完整的計劃,而是以中途應該會發生的偶然為前提,開始動身。Ex: 研究職涯形成的Stanford教授 John D Krumboltz 提出的 Planned-Happenstance Theory. 經過研究,一個人職涯中有8成都是由意想不到的偶然來決定的。這是有計劃的設計這些偶然,讓自己的職涯更加順遂的一種想法,這種經過計劃的偶然事件,比較容易發生在有以下行動特質的人身上:好奇心,堅持心,柔軟心,樂觀性,冒險心。

人生設計要及早開始,及早失敗。

Agile, Lean Start-up, Pivot.

人生設計的最終目標,可以定義為:獲得了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到幸福的生活。為此我們不必被單一價值觀所束縛,像鐘擺一樣迴盪在計劃與偶然之間,同時保持著可變性。

Ch.5 往來與「之間」的未來人生設計

從「Power of Ten」這部影像作品,學會調整自己宏觀和微觀的角度。為了僅有一次的自我人生,我們需要在宏觀和微觀「之間」開闊自己的眼界,思考所有的可能性。

工作與家庭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想做的工作與不想做的工作之間,上班族與自由工作者之間,金錢與心靈充實之間,網路與現實生活之間,都是可以自由來回的。「之間」將會創造出彈性與韌性。

與其把時間,金錢花在規劃,預測未來,計算,以及倒推上,不如專注在當下自己應該專注的事物上,首先採取行動,總有一天在回首時會發現,點與點已經串起了一條線。

適時的Digital Deto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