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平權之當兵與不當兵

Iris Lin
Random World of Iris
4 min readAug 12, 2018

以下只是我一點個人看法,非常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女性一直要求平權,但卻不想當兵!這不是女權自助餐嗎?」
「義務跟權利不平等嘛!」
「憑什麼你有月經就不用當兵啊?」

上述這些聲音,常常在提倡女權的時候出現。如果換個角度來回應,我覺得非常不理智也不禮貌,但我們來試試看。

「男性一直要求平權,但卻不想照顧孩子!這不是男權自助餐嗎?」
「義務跟權利不平等嘛!」
「憑什麼你有睪丸就不用生孩子啊?」

有人會說,這牽涉到生理構造或是天性,甚至這是家務的分配,跟國家義務不一樣啊!但這個舉例其實想表達的很簡單,也就是我們在追求平權的時候,不是要要求「齊頭式平等」,而是要看到「我們真的不一樣,但雖然不一樣,我會給予你們都應該有的權利」這樣真實的平等。相信大家在國高中公民課都有學習到了。

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常常被當作「義務」,男性的部分顯而易見的就是當兵或是家庭經濟,而女性常常就是「照顧家庭」。但這樣其實都是父權給予的框架,我們是不是要隨這個框架而行,其實不然!女性主義的要點就是打破這些框架,讓提倡男權者口中所謂「女權自助餐」或是「對男性的壓迫」消失。

那這樣來說,是不是女性就要去當兵,才不會不公平?我覺得不是。

舉個很難聽的例子:「國家端一盤大便給你吃,你就覺得別人一定要跟你一樣吃下去才是公平嗎?」很多人都知道,在臺灣當兵不是件特別有意義的差事,或是很多人進去的經驗也是不好的,那麼為什麼這麼急於把這樣的事情塞給別人,因為這樣「才公平」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性免役或是當替代役,可能會被嘲笑,說是沒有男子氣概或是不是真正當過兵不是真男人等等。這其實是一種「認知失調」,也同時是一種「父權框架」。

我覺得真正好的制度,是去除義務役,改為志願役。但同時,國家要重視這行業,如同要重視其他正在幫助國家的行業一樣。臺灣的環境因為一味地重視「可以賺錢」的行業,例如:科技業、醫生、律師等。但政府卻對於部分「幫助國家」、「幫助社會」的行業並沒有等同重視,例如:社工、軍人等。有人會說:「軍人的軍餉、退伍的退休金已經很優渥了」,那麼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那為何大家還是不願意去當兵?」應該是訓練的方式?環境?要求的方式?「軍人就是該接受不合理的要求才能在戰爭中獲取勝利」那麼就該去思考,如果應付這樣不合理的要求,這樣的付出得到的報酬真的是足夠的嗎?我認為一套好的制度,會讓大家願意進去,而真正想當兵、不想當兵的,都可以適得其所。

有人會說:「不要以為我們生在很和平的世代,只靠志願役活不下去。」先撇除目前國際大戰爭都已經偏向走經濟、政治戰爭一事,畢竟現在挑起大戰爭多半會遭受譴責,雖然部分地區仍戰亂頻傳。但換個角度看:「有了義務役就活得下去?或是增加義務役,就能增加存活機率?」我想這些都是存疑的吧?臺灣的國防武器,多半都是購入他國二手的,或是自己研發的;臺灣的武力實力與發展,真的能抵禦國外的入侵嗎?多一點人,真的就能抵禦或是勝仗嗎?多更多不願意而被逼迫進去的人,和有一些真正願意付出、進入的人,這樣相比到底哪個才是更好的、更願意投入的?這應該是不證自明的事情。

我想,總結就是:「真正的平權,不是我當了兵,你也要跟著當兵,而是怎麼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當兵。」我們要尋求的不是拉別人一起下水,而是要追求制度上的打破與重建,讓大家能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因為「讓人們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這才是我對於理想社會或是女性主義所追求的事物模樣的認識。

--

--

Iris Lin
Random World of Iris

Social Work student of NTU. Observing the world in my own unique way and writing it down. 用獨特的角度看世界,但擁有澄澈的心與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