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下走的力量

Iris Lin
Random World of Iris
4 min readJan 17, 2018

「其實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照顧,只是需要喘口氣、休息一下」她笑著看著他,對我們這麼說。

雙老議題

在實習時,總會有很多機會跟人做接觸,尤其是照顧者這群人。跟他們聊天是愉快的,因為可以獲得各種關於這個被照顧的人、關於人生的資訊,而每個照顧者的個性差異很大,也讓這樣的接觸更為有趣。期間,我觀察到有很多照顧者其實是配偶或是手足,並不是子女;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是老人,這也是我們社工用詞裡面常講的「雙老議題」或是「老老照顧」。

而這個議題越來越嚴重,主要是因為臺灣高齡化越趨嚴重,又加上少子化、家庭結構轉變等,越來越多長者必須照顧自己的另一半或手足。根據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的調查,國內失智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顧者平均年齡五十三點八歲,超過半數六十五歲以上,甚至百分之六為七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平均照顧時間接近十年。面對這樣的議題越趨嚴重,到底該怎麼應對就成了很重要的課題。

我常常在想,這些人感覺更偉大、更辛苦,並不是否定其他照顧者的辛勞。而是這些人面對的情況更為困難──照顧的人明明和自己年紀相仿,原本是共同扶持的對象,卻變成自己要照顧對方,談何容易啊?體力上能否勝任是一個隱憂,更多的是情感上怎麼調適這個狀況?

她說

在實習的時候,我就遇過這樣的一個照顧者。她的丈夫是失智症患者之一,原本互相扶持的關係在丈夫罹患失智症之後,漸漸地變成她負擔起家庭的事務,以及照顧丈夫的責任。她的生活肯定很辛苦,但她每次都笑著帶著她的丈夫來到實習的地方,因此我曾經問過她,她覺得這樣的生活辛不辛苦?因為不曾看過她苦著一張臉照顧他。

「辛苦是辛苦啊,但以前他照顧我,現在換我好好照顧他了。」她看著不知道到底還能理解多少的爺爺,這麼說道,「夫妻本來就是這樣啊,互相照顧、互相扶持。」我不想單純地說「很偉大」或是「愛情的力量」,因為這似乎太簡化了他們共同經歷的人生。因為人還是有限制的,總不可能永遠都這麼有精力去照顧另一個人,而且看著他的理解能力正在流失,我又再問:「即使如此,還是很辛苦,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呢...會不會有不想照顧的時候呢?」

「當然會啊!我們都是人嘛...也會累的」我在她眼神中,看到一絲落寞,不知道是因為自己有著限制而惋惜,還是回想到照顧時的點滴?我看著她,不知道該做何反應,只悶悶地回了句「也是」。而爺爺這時叫了她的名字,陽光又忽然回到她的臉上燦爛起來,「其實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照顧,只是需要喘口氣、休息一下」她笑著看著他,對我們這麼說。我這才明瞭,雖然會累、很辛苦,有時候甚至覺得撐不下去了,但她就是不想錯過這樣的時刻、與他相伴的時間。她需要的不是有人幫她照顧著爺爺,而是希望偶爾能夠有自己的時間、喘口氣,好好休息一下,才能有能量陪著爺爺繼續走人生這條路。

「我想,這就是喘息服務的意義」

我笑著揮別兩位長者,在她說過的話之後,我才真正明白,喘息服務不是只是我們想像的「他們需要休息」,更多的是「有陪他們走下去的力量」。喘息服務不是找人替代掉自己照顧者的位置,而是讓有人暫時幫照顧者「代班」,讓照顧者可以有休息時間、放鬆與重整自己,然後再回到照顧者的位置,好好地陪著自己的家人走這條人生漫漫長路,即使他可能不會記得。

(此篇並非65info文章,而是代表自己立場)

--

--

Iris Lin
Random World of Iris

Social Work student of NTU. Observing the world in my own unique way and writing it down. 用獨特的角度看世界,但擁有澄澈的心與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