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數位遊牧流浪漢。|JSDC Taiwan 講座後記(上)

林育正 Riven
RAR 設計攻略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ug 7, 2020
這次很開心受到 JSDC Taiwan 的邀請,來到台北 Dcard 辦公室分享「數位遊牧流浪漢」的主題,聊聊幾年 Digital Nomad 的工作歷程與日常。

有大概半年沒有公開說話跟演講了。

最近忙著製作新的線上課程,時間被擠壓到只能夠安排今天這種傍晚五點從台中出發,到台北演講完趕最後一班高鐵回來的行程,在 Uber 上看著預估抵達時間不斷延後,確定趕不上末班高鐵之後反而因此放鬆了下來,車窗外播放著熱鬧的東區街景,這時間最適合來放空思考了。

相比 2018 年幾乎每週都到台灣南北各縣市講課來說,這次的分享雖然是線上直播,但仍然感受到很久沒出現的演講新鮮感與刺激感。

今年推掉很多講課的邀約,好聽的說法是在自我沈澱,但其實是深刻體會到自己的許多不足,特別是前兩年頻繁的教學、辦活動、參加社群,用科學一點的角度來看,我似乎是過度輸出(Output)了。

「分享」是一件很快樂且有價值回饋的事情,但如果該講的都講完了,甚至還得重複一直講,那種知識所學被榨乾的感受,會帶給我微量但長期的負面情緒。

再加上去年在洛杉磯 Adobe MAX 的時候,因為跟著 Adobe 安排的聚會,認識了好多各國的優秀設計師,回台灣之後就覺得自己弱的可以 🥺 嗚

總之,趁這次「JSDC 遠端聊天室 - 告別辦公室,Fire 老闆邁向數位游牧的第一堂課! 我整理了發展成為數位遊牧的工作型態的經驗,加上除了自由接案、遠距工作之外,我認為 Digital Nomad 還有另一條可行的發展方向,而這些都跟 分享 有很大關係。

怎麼想開始數位遊牧

嗯⋯一開始是出於對出國旅行的渴望吧。

我不知道大家在國高中的時候,是不是暑假家裡都會出國玩呢?反正我是都沒有,但因為我中學是唸鄉下稍有名的升學主義私校,坐隔壁的同學都是縣長女兒、議員兒子的,大家暑假都會出國旅遊或去遊學營。

與之同時我都在維多利亞島搭乘往天空之城的飛船,陪伴我的只有地獄巴洛古*。

* 此處指線上遊戲楓之谷(Maplestory)從魔法森林出發的交通船隻,航行 15 分鐘的船上會有隨機的一擊致命怪獸出現。

這件事情到了上大學之後,還是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深我對出國的渴望,好像能到桃園機場搭一次飛機,我的人生就這樣圓滿了。

後來呢,窮苦大學生如我,只能開始研究免費或超便宜出國的方式,免費就像出國比賽、參展、出差,都是可以享有不用錢的來回機票與住宿;便宜的管道則是養成對搶廉價機票的敏銳度,以及找背包客旅館與當地折扣的資訊取得能力。

應該還滿幸運的,我在大二、大三的時候,其中出國的十來次都是不用花錢的,甚至還可以拿獎金或報酬,多玩幾個禮拜才回來。

但因為出國通常不是很單純的旅行觀光,通常都是帶著筆電跑景點,然後找搭車或晚上旅館的空閒時間趕工作,而這樣的習慣也讓我第一次看到數位遊牧族群(Digital Nomad)的概念後,就有如後腦勺被重擊般,意識到這就是我正在實踐、且想繼續努力的生活型態。

數位遊牧族群 (Digital Nomad)

數位遊牧這概念,對於網路圈、IT 圈的朋友來說應該很熟悉了,而這幾年大眾媒體的報導更擴展到更多人都聽過,但其實 Digital Nomad 這詞彙最開始被創造出來,是來自 1997 年由 Tsugio Makimoto 與 David Manners 所撰寫的同名書籍。

西元 1997 年是怎麼樣的時空背景呢?那時候網路世界正值第一次瀏覽器大戰,剛出世的微軟 Internet Explorer 正在跟網景 Netscape 爭奪網頁瀏覽器的霸主,同時網頁技術也處於混沌但有機的狀態,包括 JavaScript、CSS、Flash 在內的程式語言及框架,都是在這個期間誕生的。

這本書就這樣預測了未來的工作情境:科技所賜的空間自由、網路帶來了時間自由,可以讓人類回到新石器時代遊牧的工作型態,只是變成帶著筆電,並逐網路與插座而居。

而我對現代數位遊牧的詮釋,是同時擁有兩種理想目標的人,自然而然形成的工作型態。一個是對自由工作的追求,另一個是對旅行的熱愛。

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就在在工作與旅行之中,找到最佳平衡。

邊旅行邊工作很美好,僅次於旅行不用工作。

每次在入住背包客旅館的時候,那樣不同於商業飯店的氛圍,總會讓你遇到許多同樣在旅行的人,但如果聊到你正在「邊旅行邊工作」他們的反應通常只有兩種,一是羨慕,二是憐憫。

羨慕的是想像你能持續遊走旅行,在山上、海邊或享受生活的浪漫。
憐憫的是看見你在花火綻放的祭典旁,獨自一人敲著筆電鍵盤趕工。

哎,說實在的啦,誰會想在沙灘上開電腦工作,通常會這樣要不就是系統突然掛了,或是客戶那邊有急案要處理,讓你只能放下手上的衝浪板,狼狽地趕回岸上「救火」。

可以的話當然是可以當個臭觀光客邊旅行邊消費就好,但現實通常骨感,即便我們多麽熱愛旅行,但在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以前,也只能夠折衷選擇「邊旅行邊工作」—— 並嘗試讓自己喜歡上這樣的生活。

數位遊牧的一天

我會把工作跟旅行切開來規劃,然後最後再 merge 在一起。

工作

其實就是跟平常大家安排工作計畫差不多,每天都是如此。

比如說用 Notion 管理 To Do 計畫,用蕃茄鐘 App 來計時等等,盡可能地提升效率,畢竟不管是數位遊牧或自由工作、遠距工作,最重要的一定是「自律」。

另外還有一些行動辦公好用的工具,比如說 Adobe Fill & Sign App,我們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隨時輕鬆簽署勞務報酬單等等的文件,就算人在外面跑也可以馬上回覆文件給客戶或廠商窗口。

上週去日月潭山上的咖啡店

旅行

旅行也是跟大家規劃自助旅行一樣,我們要事先查好景點的公休日、營業時間,以及該城市的氣候與天氣,還有標記旅館位置等等。

然後就可以找一些空白時間,比如說長途火車上、半夜的旅館大廳等等,拿起筆電來處理事情,在旅途中總有許多原本拿來放空的時間,那我們這就會拿來安排利用來做該做的工作。

舉個例子,最近因為疫情關係不能出國,於是上週我到日月潭待了幾天,埔里的夏季天氣幾乎都是傍晚下雨,那這個時間就可以安排在旅館工作,然後趁其他時間觀光放鬆;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咖啡店還沒開的早上,去騎腳踏車繞繞。

要成為「移動的辦公室」身上背包裝的東西一定會有大容量的行動電源、藥品(綠油精、感冒藥)、三合一充電線(我用 Moshi)等等,加上筆電大概都滿重的,而且東西多事加上一本護照就可以出國 🤣

數位遊牧的好處

  1. 可以邊旅行邊工作,只是背包有點重。
  2. 平日去咖啡店或觀光景點人都很少,不用擠來擠去。
  3. 淡季或平日時段的廉價機票與促銷飯店很好訂

數位遊牧的缺點

  1. 偶爾玩的時候會不盡興,特別是還有待辦尚未完成。
  2. 偶爾工作的時候會想耍廢,特別是在適合放鬆的小島上。
  3. 初期很難負擔旅費(可能還要同時付房租)

大家在年輕的時候有聽過家裡長輩說過要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嗎?我覺得 數位遊牧 就是現在最接近這樣的理想工作了。

數位遊牧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工作選擇的自由、工作地點的自由,以及工作時間安排的自由,然後再加上任誰都無法阻止你 旅行 的這個任性要求,任誰都可以開始走向 Digital Nomad 的工作型態,或是說這樣的生活風格。

而如果讀者們看完這篇對數位遊牧的詮釋後,稍微有一些想像、甚至心動,我會在「我是數位遊牧流浪漢。」(下)篇中聊聊關於我自己邁向數位遊牧的經驗,以及分享執行策略上的建議,與幾個今天就可以開始的小 tips。

我是 Riven,我們下次見囉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Podcast / MediumRAR 設計攻略粉專 / Telegram / ..更多關於我

--

--

林育正 Riven
RAR 設計攻略

是數位遊牧型態的設計師💻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的生活,逐網路、插座與咖啡而居。期待能夠將艱難的設計與開發技術,用麻瓜都能夠聽得懂的話,說給每一個人聽。更多關於我:rive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