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要怎麼進榜富比士傑出青年 feat.桌遊設計師 張倚奇 — [Untitled 未命名]#6

林育正 Riven
RAR 設計攻略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Oct 3, 2020
🖥 到 Riven 官網觀看完整文章 https://riven.design/1239/

嗨囉,我是設計師 Riven 🙂

這次邀請來的設計師朋友是 Ariel 張倚奇,她是一名桌遊設計師與創業者,之前曾在 Monospace 邀請她來辦桌遊設計工作坊,那次分享內容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雖然桌遊對我來說是只會玩(也不一定玩得很強😅)但對幕後是如何製作感到陌生的產業,但我竟然對那次講的內容感到幾分熟悉!

她提到的遊戲互動、體驗設計,以及考慮玩家的動機等,不就是我們平常苦心研究的「使用者介面與體驗(UI/UX)」嘛,只是使用載具從手機螢幕變成紙牌而已。

在那之後不久,我在臉書上偶然滑到倚奇獲選富比士傑出青年 30 Under 30 的消息,而且還是以設計師的身份入圍,這個職業分類在我的印象中的富比士排行是相當少見的,過去紀錄中的確是有幾位藝術家入選,但設計師要怎麼做到、又做了哪些事,才可以進榜「富比士」(Forbes)?🤔 雖然不是富豪榜,但也值得開心好久好久了。

因此今天這集影片會請倚奇聊聊她對於桌遊設計的理解、方法,以及回顧過去這幾年用設計師身份,曾經做過哪些努力;「設計師要怎麼進榜富比士傑出青年。」老實說我不相信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在影片中試著找出藏在其中的解答 — — 那些只屬於自己的答案。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開拍之前

拍攝的這一天我仍舊是扛著最大尺寸的行李箱,裝滿拍攝的各種器材(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狼狽搭著高鐵來到台北市,每次再度回到台北,我都聞得到這個城市中躍動的理想與抱負,台灣雖然小小的,但每一年都有抱著迷惘中的夢想來到這裡的年輕人,並靠著雙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 20 歲、30歲。

而剛到大安 G.sapce 的時候,我邊裝著腳架、燈架、麥克風,可能是這畫面看起來太可憐了,在一旁的倚奇露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表情,也許我們身上都持有設計師的職業,但不諳於此的我們都曾經歷過創業的熬苦,並一個人做著那些跟設計打不著關係的事情,練就一個人當十個人用的功夫。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回來台灣之前的二十歲

倚奇是在荷蘭出生,並在台灣長大,而大學時選擇到英國諾丁漢大學讀產品設計(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接著進入到中央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唸工業設計研究所,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且老字號的頂尖設計藝術學院。

她回憶起當時當大學生每天跑工廠雖然灰頭苦臉,但仍然是是一段開心的回憶,不過在當時「桌遊」並不是倚奇選擇的 Final Project,而是到這幾年才漸漸地愈來愈多學生會選擇桌遊(Board Game)當作自己的畢業作品。

延伸閱讀:【專訪】「台灣桌遊領先世界」幕後的年輕推手──桌遊設計師張倚奇

全家都在做桌遊

倚奇在堆滿桌遊的家裡長大,父母在那個桌遊還不是像現在這麼流行的時候,就開始經營桌遊代理的公司,甚至早在 2006 年就在台灣開了第一家桌遊「專賣店」,並以能引進國外「頂級宅男遊戲」到台灣而在桌遊圈頗負盛名。

但到了倚奇這一代啊,她除了仍繼續致力於推廣桌遊文化,還開始思考是不是有自己設計並製造桌遊的可能性,雖然過程中偶爾也會遇到產業前輩提醒這樣做實在母湯啦,但倚奇靠著自己的創新與努力,用實際的作品說話,說服家人與身邊親友並得到支持。

像是早期與姐姐合作的首款桌遊《咕啾咕啾》在參加德國桌遊博覽會時,被眼光獨到的美國 Gamewrigh 公司看中,認為玩法新鮮且設計精巧,就與倚奇談了代理權,後來就連全美最大連鎖書店 Barnes & Noble 都能夠買得到。

而另外一款《現代藝術──台灣版》甚至是被國外玩家評論「世界最美版本」的遊戲,而這款玩家扮演藝術家與收藏家的桌遊,是倚奇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透過遊戲推廣本土藝術歷史,而這樣賦予社會意義跟教育層次的設計,就是倚奇想讓桌遊除了社交娛樂外,還能發揮更多的加乘縱效;其桌遊設計理念也被馬來西亞的 Podcast Ding & Dent 大贊「台灣桌遊產業不只領先馬來西亞 10 年,應該說是領先世界 10 年。」。

延伸閱讀:玩味美術史,從陳澄波到《南街殷賑》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桌遊設計師都在幹嘛

被 Elle 雜誌的報導封為「桌遊女神」的倚奇,聊到身為桌遊設計師的日常,她說平常就是真的每一天都在設計遊戲、玩桌遊,還會隨身帶著一個粉紅色的小盒盒,看到人就抓過來進行測試,從眼神中可以看見倚奇對桌遊誠摯的熱愛,但並不只是愛「玩」而已,我覺得她是對「設計」桌遊這件事情,同時擁抱熱情跟天賦。

聊到桌遊設計的方法的時候,我聽到了個熟悉的詞彙「Agile」,如果是在 IT 產業的各位讀者,想必對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感到相當熟悉,但想不到就連桌遊設計也可以套用這樣的工作流程,這讓我想起上次桌遊設計工作坊時,倚奇用有點遊戲化的方式來帶 Workshop,那樣的節奏也有點 Google Design Sprint Method 的味道;而在接下來的話題也聊到了 DevOps 的溝通文化,以及 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等等,這一整段對話聽下來讓我瞬間有回到公司開 UI/UX 會議的感覺,不禁感到頭皮發麻..

而桌遊工作團隊的分工,倚奇概略將其分成「遊戲設計」、「桌遊美術」與「桌遊編輯」三種角色;遊戲設計重視互動、體驗的架構,桌遊美術負責處理視覺、繪圖,而桌遊編輯則是需要懂遊戲機制與美術運用的中間人,而這樣類似大 PM 的角色,也正是倚奇目前主要的工作範疇。而桌遊設計師最常使用的軟體則是 Illustrator 與 Photoshop 等等。

問到桌遊產業在台灣的發展時,倚奇鐵口直斷地說「過度飽和。」因為很多人會因為感覺桌遊領域很好玩而踏進來,可是現在這個產業的產品很多、消費者選擇太多惹,如果今天只是有一個好玩的 Idea 就直接做了,就會因為海量的競爭作品而很難在市場上生存。

所以重點就會是要找到產品的應用情境,找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倚奇覺得桌遊設計這個產業勢必會繼續發展下去,在做設計之前要先找到產品在社會上的定位,比如說像是公益組織、社企團體等等,都還是有很多空間能夠透過「桌遊設計」來解決實際問題。

同時倚奇也建議如果之後想往桌遊設計發展的同學,可以選擇工業設計系就讀,修習有關產品設計的方法與理論,打下穩定且扎實的設計基礎,並能透過投稿桌遊、線上募資等方式累積作品。

除此之外,也可以追蹤 GeGe Design 哿哿設計 粉絲專頁,參與最近的 哿哿桌遊設計實驗室 以及未來倚奇發起的相關桌遊設計公益計畫。

延伸閱讀:台灣年輕人的逆襲!2020《富比士》傑出青年必須認識,Dcard創辦人、醫療科技界高材生都進榜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設計師要怎麼進榜富比士傑出青年

我原本印象中的富比士,是常見於商業新聞上的全球富豪榜(The World’s Billionaires),以及創業圈熱議的傑出青年(Forbes 30 Under 30),而讓我覺得有趣的除了倚奇是用桌遊入圍之外,更是以設計師的姿態獲選。

倚奇表示富比士亞洲傑出青年除了滿看中公司或個人表面上的成就,也非常在乎你的想法與洞見,而剛好「設計師」本來就是很有想法的職業,除了作品本身帶來的影響力之外,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能真正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是可以被看出來的。

而倚奇也大方分享自己去報名與準備的過程,也提到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富比士對你來說是什麼?」以及「你為什麼想上富比士」,而當然除了事業上累積的成就,這兩個問題更是想知道你內在的使命是什麼,以及想透過自身影響力,去帶給世界什麼樣的價值;而倚奇提到自己由於填表時間緊迫,最後卸下包袱忠於自我的回答「因為我快三十歲了,之後沒機會了。」可以曉得在資料準備上忠實呈現即可,不用太過於包裝自己,免得到時候因為沒錄取而感到可惜。

而回顧過去幾年曾經做過的努力,倚奇回憶起一開始單純是想要「看見桌遊的價值」,桌遊對她來說並不單純是個產品,除了遊戲本身的意義以外,更進一步思考桌遊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及自己設計的產品能帶來麽影響;而實際付諸的行動是大哉問了 100 位桌遊產業的工作者「你覺得桌遊的意義是什麼?」,最後甚至在四四南村的牆壁上辦了展覽。

最後倚奇也建議二十幾歲的朋友不要以富比士為目標,那樣容易被這個目標給綁架,不如去認真想想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以及在社會上受到的呼召是什麼?那些事情一但做成了,像富比士這樣的肯定自然會回饋給你。

延伸閱讀:富比士傑出青年大獎(Forbes Under 30 Asia 2020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更多我們聊天的內容都在 YouTube 影片 啦!這次也在資訊欄位裡面加了標籤戳記,可以直接找到想翻閱的題目噢。

後記

最近剛忙完跟 Hahow 合作的線上課程錄製,趁著暑假剛過,去了趟澎湖海邊耍廢了好幾天,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開始研究台灣島內的旅行路線,因而發現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

而同樣是今年開始新嘗試的設計師聊天單元[Untitled 未命名]也順利跑完了第一季的錄製,起初只是從洛杉磯 Adobe MAX 回來後,想更進一步好好認識身邊臥虎藏龍的設計師,也順便紀錄日常跟設計師朋友聊天的對話,總覺得這些內容只是在咖啡店聊聊就沒了很可惜⋯

而在第二季開拍前的休息時間,我重新思考跟反省了一陣子,除了早就意識到的自己對拍攝技巧(打光、收音等)還需要修煉之外,我也想讓這樣對話的形式,能有更輕鬆的氛圍,卻能同時飽含更深度的內容,這超難的,我甚至看了好多本關於怎麼說話的書。

總之,很謝謝到目前為止都有在收看的觀眾,久等了,我們將會在接下來的第二季開始繼續更新,不過也請再耐心邊看邊等我一下,因為每一集我都想要做得更好,而在達到我們心中的滿分之前,請允許我擅自把這些影片上傳,畢竟每部影片都還是很值得一看。

🎬 訂閱 YouTube 頻道 Riven 林育正

Instagram @scorpiusriven

而今天與倚奇合作的這支影片,除了有長達一個小時的長度外(她太會聊了都捨不得剪),也嘗試用時間戳記以及文章紀錄的方式,都是希望能夠有更完整的呈現 🙂 希望大家會喜歡。

同時,也要再次感謝台北大安區 G.sapce 提供美美的空間進行拍攝,以及攝影師 眼花 所拍攝的平面照片 🙏

如果想繼續關注本集來賓倚奇的動態,可以追蹤 GeGe Design 哿哿設計 或是她的 Instagram

我是 Riven 我們下次見囉~

--

--

林育正 Riven
RAR 設計攻略

是數位遊牧型態的設計師💻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的生活,逐網路、插座與咖啡而居。期待能夠將艱難的設計與開發技術,用麻瓜都能夠聽得懂的話,說給每一個人聽。更多關於我:riven.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