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 (4) — 研究的直覺與慣性
瞎子摸象的故事到底給我們什麼指示?
希望以後的讀者看到這篇文章時別覺得奇怪。總之2018 Q3時,馬雲突然宣布2019要交棒。事情太突然,一堆陰謀論浮出,不斷的在討論馬雲「被」退休的背後原因。
幾週後的這個新聞:《重磅!馬雲已放棄阿里巴巴實體所有權》填補了不少想像空間。當然,這個新聞當然還是無法明確的說明些什麼…但似乎強化了馬雲「被」傳言。
我相信,很多產業裡的人看著這個新聞後,對著自己說「我早就知道!」。
瞎子摸象有道理,功夫深淺有關係
那時我在FB 寫馬雲的新聞時,好幾網友個留言說馬雲離開有點逃難的味道。他們也邊問,怎麼我什麼都沒評論?
原因很簡單,我沒有什麼公開資訊去「下判斷」。當然我心裡很多腦補畫面,但我怎麼都說不清楚明確的因果關係 … 寫了也沒意思。那,你說產業裡很多人寫「馬雲被退位」就很有證據嗎,否則他們怎麼敢說?
有些是腦補分析,那些惡搞文我們不討論。但有些分析師的確是基於經驗與邏輯,對於中國企業/馬雲,做出循著邏輯的判斷。不得不稱讚這些人真的很神,給他們很少的資訊就可以拼湊出相當大塊的現實拼圖。
我想講個瞎子摸象的故事。
在產業裡,常常遇到人只有一部份的資訊便急著開始「說一個故事」。最後,由於資訊不夠完整,使得他的判斷有偏差。
但在實務上,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完整的資訊」,或者「誰」才有完整的資訊?因為就我的經驗來說:
就算是當事人,在判斷事情的全貌依舊有偏差。因為當局者迷!
誰有條件說自己的資訊是客觀完整,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幾乎沒有。所以我們真正追求的是,在建立思考框架之下、做出可能及合理的推斷,接著透過擁有更多的資訊持續修正自己的觀察。
摸到大象尾巴就說大象像繩子的人,這是菜鳥。你站在尾巴,沒聞到味道、沒聽到聲音、沒感覺到尾巴在甩動嗎?那你何以判斷「大象像條繩子」?那代表你的思考太局限在當下的資訊了。
當你有足夠的推論經驗及邏輯時,你就會注意到別人沒注意到的資訊。而那些依著你直覺及慣性而前進的研究企圖,很可能就是你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分析師觸覺全面打開時,他應該要熱衷於持續探討資訊來驗證他的假設才對 … 。
以摸大象來說,為了持續探索,是否至少該順著尾巴往上摸?(羞)
對於「上檯面的分析師」而言,問題是什麼?
產業流竄著各式各樣的「八卦」。
就算是你親身經歷、就發生在面前,你都拿不出證據 (或不敢拿出證據) 。所以你只能把這些事情偷偷的內化在你的報告裡,或在「不追究」的場合之下拿出來討論。
對分析師來說,最重要的是報告裡的「推論方法」。
假設某君拿到跟你一模一樣的資料時,在擁有同樣能力與訓練水準的狀況下,彼此之間應該會得到非常類似的結果;那分析師最後比的是什麼?是「資料來源及精準度」,誰擁有資料、誰擁有判斷依據。
但有些分析師在業界真的已經成妖,他們能夠依非常非常少的資訊推論出很豐滿的「故事」出來。因為他觀察這些人、事、物、組織或企業的習性太久,只要道一點點的資料出來居然就可以「相當程度」的還原事實。
妙的是:被分析師推論出來的事情、是有邏輯的、是把可能性都窮盡陳列的,他反而敢寫。當他從某某人那裡聽到只有局內人才知道的八卦時,他可能不敢寫 … 因為這樣可能會害到你的資料來源。
某些資料機秘僅在很有限的群體之間流竄。版本及時間稍稍比對一下,經常能夠猜出誰將訊息洩露出去 … 。這對於建立分析師的人脈信任非常傷,所以若你要討論八卦時,請你務必要隱去、或者甚至改寫部份資訊,否則會出事的。
如果分析師講話那麼語焉不詳,那我怎麼知道真實性?
你可能會說:
「…擦歪啊,既然有的八卦分析師不能提供『證據』來支持他的論述或報告內容,那我怎麼知道該信任或不該信任?」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會跟你說「都不要信任」。只要你沒有看到真實可被公開認證的資訊,基本上都不要相信,聽聽就好。你可以參考他的邏輯,但還是要整合你本身的邏輯及判斷。
拿著一樣的資料,都可以說出不一樣的故事了。更何況沒有資料的你也信?這不就是在賭人品嗎!
如果你還是想找個「相信分析師的依據」,列幾條供你參考:
- 看他過去猜測的 credit與歷史紀錄
- 依照他的背景來推測猜測是否有根據
- 跟他建立朋友或合作關係,取得信任,獲得更深的資訊
- 從人際網絡裡去打聽他的為人及資訊狀況
重點是:先準備好輸的心裡準備,才選擇是否要聽信一個分析師的業內判斷。所謂的行內資訊,可能會準、也可能是謠言間的誤傳。我也見過分析師本身宣稱是第一手資訊也真的是第一手資訊 … ,但事後證明,他的確就是被蒙蔽的第一線 …
謠傳是一種很玄的事。一傳開了,大家都聽到同一個版本 … 結果都是被下毒的結果,都是錯的。公司與分析師之間相互利用,這常見的很。
眼見不一定為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