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多數大學生的煩惱:未來要做什麼?

莊杰雲
90後觀世界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Sep 28, 2017

Hi 目前Medium已經比較少更新了,歡迎到 https://rayin.space/追蹤,感謝!主要撰寫會在:商業觀察、個人成長、投資理財三個部分。

之前和堅果電商的創業者Samuel聊天,才發現許多人的求學路上都有相同的遭遇,上了國高中之後,老師總是跟你說:「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能好好玩了」而六年的升學考試的生涯中,幾乎很多人都去了補習班,過著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下課的生活,鮮少有機會探索自己。考上大學之後,很多人脫離了住家,被升學主義桎梏許久的我們,便如脫疆野馬一樣開始「由你玩四年」,至於探索自己?周圍的同學都在夜唱、出遊、打傳說,探索什麼的就先擺著吧,才大一而已不急。

.80%台灣學生的煩惱

台灣學生被升學體制和補習班壓抑了很久,考試時候有明確目標,而大學?沒有。欠缺探索和目標又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往往開心享受大學生或數年之後,才開始煩惱未來,這直接導致了我們常看到許多學生困在不合適的科系四年、不知道為何而學、盲目的追求社會定義上的成功而不快樂、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蹉跎了大好的青春時光,實在非常可惜,你我的周圍常常看到的五個現象。

1.追求光鮮亮麗
學業成績不錯、安排自己雙主修,準備培養第二專長。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培訓課程,培養團隊能力與專業技能,還有參與志工、參加比賽、應徵海外實習,一切都是希望在履歷上更具備競爭力。這樣固然獲得了豐富的履歷,但他追求的是大家對學生所定義的「優秀」,而不是自己所要的,而且履歷雖然看似豐富,卻是東沾一些、西碰一點,看起來多元卻沒有一個主軸方向,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他所做和所參加的只是「父母說這個不錯」、「學長姐推薦」、「對履歷有加分」,至於他未來之後想做什麼?他還不知道。

2.埋怨卻又離不開現有的科系
因為考試不希望「高分低就」,也不知道該「選校不選系」、還是「選系不選校」,反正就找了一個分數相當的科系填了。唸了之後發現與自己興趣不合又沒前途(就業比較不吃香的科系),這樣情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唸不下去被二一或休學重考,另一種則是不想重考,系上成績勉強及格,但又無力去轉系或雙主修,就這樣抱著沒興趣又沒錢途的科系四年,過得很不快樂。

3.找個雙修來安心
這個人跟第一種人很像,但是成績還可以,排名前面一點的就轉去別的科系了(畢竟有些學校的冷門科系是俗稱的轉系跳板),而轉不走的就留在原系,拚一個雙主修。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也就算了,最怕的是那種看著同學都雙修熱門科系自己也跟著做,這樣只是把高中升大學犯的錯再犯一遍而已,不但兩個學科都不專精,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筆者就認識一個朋友,文科跑去雙修商科,最後去報考理科的研究所,慶幸的是他最後找到了興趣所在,但可惜的是前面求學所花的時間無疑是相對沒效率的(不是沒用哦!)。

4.重複經歷著二一和休學的過程
慘一點又不願意離開的,就一直重複著差點被二一或休學的過程(大學學制允許在被二一以前休學,這樣就不算二一)把一般科系當作醫學系在唸,徒耗光陰,然後還是會面臨到第五個情況的問題…

5.渾渾噩噩度過了四年(甚至五年)
典型一點是隨波逐流過了四年,然後大四面臨社會現實壓力,一時之間亂了手腳,、決定延畢來逃避就業的壓力,或者不知道該幹嘛,所以追求更高的學歷,來報考個研究所,把問題往後丟,但研究所與大學目的不同,更為學術,沒有興趣的科系反而會唸得更痛苦。經濟比較不允許的找個工作就去上工了,或者聽信父母的話繼續當全職考生考公職。

上面五點的述不陌生吧?這些問題的根源,一言以蔽之就是「沒目標」或「盲從」。而這樣的情況在你我的周遭就隨處可見。這邊要澄清一下,「雙主修」、「唸研究所」、「考公職」、「去留學」、「延畢」、「去工作」這些行為沒有不好,而是因為「不認識自己」「盲目」的去做這些事情不好。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沒有方向」、「盲從」。你會說:「哎,這個去請教別人就好啦!」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該聽誰的建議來規劃未來?外派過得不錯的學長姐會建議你跳脫舒適圈,勇敢跨出海外挑戰;旅遊作家會跟你說把握年輕探索世界,這個世界很大;家人當然覺得大企業有名氣福利好肯定最棒;直銷保險會跟你說學歷不值錢,業務工作挑戰年薪百萬。

好了,該聽誰的?

不只是生涯規劃,光是畢業的求職我也請教過兩個我很欽佩的董事長,L董事長說應該加入新創,參與新創的高速成長和身兼多職的歷練。B董事長說當然應該去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會有很多的資源跟人脈,而且會有很多的資源浪費可以去改善發揮,掌握幾億資源的學習機會不是新創可以比擬的。好了,該聽誰的?

回答問題以前,我們先用遊戲來看這個問題,玩過傳說對決的人都知道,角色有AP(法術傷害)、ADC(物理傷害)的分別,你會用AP的攻略來玩ADC嗎?或者換個比方,你的天份適合當武將,你應該不會按照謀士的建議來精進自己。這幾年之中你會聽到很多很多的建議和現身說法,而這些建議包羅萬象,每個建議都有很成功的人,不過他們的建議適合你嗎?執行建議之前,要先確認自己的目標方向,不然往錯誤的方向努力,只會讓你離目標越來越遠而已。

.不要做哪些事情?

在「要做什麼」之前,我覺得可以先說說「不要做什麼」。

1.不要「盲目」考試
時間很寶貴,不要去花時間去「考心安」或者把問題拖到碩士畢業,這樣不會比較好。

對了,說個題外話,考公職真的好嗎?公職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沒辦法「實習」,也就不知道工作環境如何,而且每個單位生態迥異,根本很難預測,之前我在學校就有遇過一個考上學校公職的人受不了壓力離職的,這樣的時間成本很高耶…(而且公職補習班找回來分享的上榜人才不會跟你說這些)或許有些人是因為父母的期待或要求,不過已經聽話了18年,成年之後該拿回人生的自主權了。

2.不要被環境左右
人有很強的從眾的心理,當你決定做點改變的時候,你的環境會把你拉回來,但有些決定,你必須一個人去做,因為老是跟好朋友再一起,只會把你拉回舒適圈,然後一轉眼發現兩三年過去了。有些路,你必須一個人走,不過你會發現,走著走著的時候,你就會遇到跟你有相同方向的人。

3.不要被科系限制發展
當你從事跟你科系不相關的事情時,別人都會用疑惑的眼神問你:「你XX系(法律會計醫學歷史)怎麼來做這個?」沒有這麼嚴重好嗎!事實上,不少學生四年都沒有認真上課,為什麼只能從事這些科系相關的工作啊?(咦?不是這樣說的吧…)。我的意思是,從25歲工作到65歲退休,有整整40年的時間,不用因為大學4年就限制住後面的40年,只要保持學習,想做什麼都可以。

4.不要玩集點遊戲
有些人會這樣,會努力讓經歷很豐富,海外志工、海外參訪、交換、實習、參加培訓計畫、玩社團、雙主修…等等,好像是在集點一樣要把這些集滿,甚至有時候同時間進行兩三個。其實這樣的人已經算很厲害很優秀了,不過人一天就24小時,分心太多的結果可能就是「打醬油」,看似豐富實際上只摸了皮毛。這些學習機會都很棒,但或許專注一些會更好,有實無名的人會實至名歸,對吧?

5.不要羨慕別人的攻略
之前我在TNL的文章「階級複製正在世襲,別期望政府會打破現況」有提到資本階級小孩的大學攻略:「去國外喝洋墨水回來推薦去朋友的企業」,輕鬆愜意、光鮮亮麗,這些人天生起點就比較高,生活也令同儕稱羨。但與其羨慕他們的攻略,不如忽略掉無法選擇的事情,專注在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上。因為你不必擁有過人的智商也不用有雄厚的家世,都有機會走出「迷失方向」的幽谷,及早的察覺自己,而不用在之後的幾年才感嘆「早知道就…」。

.如何找目標?

好了,大概說完不要幹嘛了。那,要幹嘛呢?請放下「眾人建議」、拒絕「輿論目標」和嘗試「犯點錯誤」,去聆聽內在的聲音,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畢竟,在學生時期失敗或探索自己,都是成本最低的時候,因為這時候沒有家累、也沒有繁忙的事業應酬,沒有比這段時間更適合的時候了!雖然我沒辦法給你明確的路線規劃,因為不一定適合你。但還是有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早的發掘自己的方向目標,怎麼做呢?

1.找到理想原型
白話文就是找到自己的偶像,你想成為哪種人?是叱吒風雲的企業家、為民服務的政治家、熱心助人的慈善家、粉絲多多的藝人網紅或者只想安穩溫飽的小螺絲釘,不管是哪種,從裡面挑出一個想要成為的人吧!

2.多方嘗試
這與集點不同,而是在不同的時間專注參與活動,參與的目的是測試自己是否合適,而不是為了履歷的光鮮亮麗。可以有計畫的評估篩選要參加哪些活動,參加前問問自己的期待與希望獲得的收穫,事後再來驗證是否和預期相符,透過這個過程可以讓自己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你問:休學一年去嘗試可以嗎?我個人覺得是可以的,如果花一年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那其實非常划算。畢竟,如果找不到興趣,反而會隨波逐流的度過一年,這才是浪費。而且,多花一年只不過晚一年出社會而已(甚至可能因為找到興趣而提早),最多就66歲再退休就好啦!

3.偷用時光機
我們常會感嘆:「早知道就….」,可惜我們沒有時光機去修正以前的錯誤,但我們卻可以善用別人的時光機!去找一些你佩服的學長姐(年紀不要差太多,這樣時空環境才不會差距太大),問問他們最後悔之前沒做哪些事情,這些學長姐可能都是幾年後的自己的樣子,他們現在後悔的事情可能就是現在我們可以提前去修正的錯誤。但要千萬別找跟自己屬性差距太大的,例如學長想當旅遊作家而自己卻想考研究所,屬性差距太大的經驗可能就不能適用。

4.提升視野
一個人的眼界會決定他的格局,眼界只侷限在台灣或地方城市,可能就沒辦法看到更開闊的世界。如果視野不夠寬廣,可能沒辦法理解許多商業創新、國際政治或重大事情,而只能霧裡看花或聽信大眾傳媒。提升視野我覺得有三招,第一招是多跟前輩交流,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世界。我在大學有幸和一位教授學習,他帶領我認識國際政治與兩岸格局,比起自己摸索更有效。第二招是多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透過與別人互動,才會知道生技有什麼創新、軟體有什麼發展,讓別人帶領我們認識他們的領域。

5.閱讀
第三招是閱讀,雖然我們很少有機會在大師旁邊學習,但透過他們的著作,我們也能站在大師的肩膀上來看世界。除此之外,閱讀相當於別人的智慧的結晶,可以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見識與知識。每天固定閱讀,讓知識像複利一樣累積,即使利率不高,時間久了仍然相當可觀!就如同樂天社長說的:「每天進步1%,1年後成長37倍」

以上,大概分享了我對生涯規劃的一點看法,有些其實也是我有點後悔的事情,希望對你會有幫助!時間很公平,每個人都有青春,每個青春都一去不復返,如果大家能把探索自己的時程提早一些,這段大學生涯也不虛此行了。

備註1.如果這個對你有一點點幫助,在有餘力的情況下也幫助一下別人吧!因為我覺得社會只有你幫我、我幫他,大家互相幫忙,這個社會才能越來越好。

備註2.其實每一點還可以說明更多,不過這樣字實在太多了…就割捨掉了QQ

備註3.關於時間管理可以參考〈時間管理好困難〉一文

Hi 目前Medium已經比較少更新了,歡迎到 https://rayin.space/追蹤,感謝!主要撰寫會在:商業觀察、個人成長、投資理財三個部分。

--

--

莊杰雲
90後觀世界

Hi 新追蹤的朋友們,目前Medium已經比較少更新了,歡迎到 https://rayin.space/ 追蹤,感謝!主要撰寫會在:商業觀察、個人成長、投資理財三個部分。個人介紹請參考 https://rayin.space/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