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回看八九,懺悔當下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16 min readJun 4, 2019

--

許多年來,記念六四一再被視為主流港人道德試金石。查實當年香港各階層空前參與民運,在言說道義之餘,很多既顯眼又常被忽略面向,都值得再三反思。以下摘要列出,詳情可參連結內文。

1989年10月1日支聯會十一反思大會。[圖:《漆黑將不再面對》(1991)]

1.「大台」前夕,港人自發聲援學運

最早介入聲援北京學運者,是支持「民主回歸」的大專學生和一些基層團體社運老兵。本地民主派頭面人物到5月中旬才大舉介入,乘勢建立聯合組織支聯會領導運動。

2. 矛盾共同體:民族大義與區隔求存

當年港人無份參與自身前途談判,雖然民調曾顯示普遍人不願受中國統治,但礙於某種想當然的民族大義也不敢高調反對。然而恐共情緒並未消減,有條件專業人士相繼出走,留港大眾則冀望開明領導信守承諾,起草基本法可以保障區隔生存空間。到學運期間,港人從被動接受前途變成以民主反攻大陸,透過籌集資源成了天安門學生「金主」。當時港人除了受學生感召,也有抱順風車心態,盼有人代勞改變政局,香港不用擔心九七。但到六四鎮壓、鄧小平重新亮相後,民主派逐漸由高調抗共變回中港區隔夾縫參政;普羅市民為謀後路,甚至不惜放棄中國籍換取申請居英權資格。

3. 親見鎮壓手段,港人再憂自身前途

港人透過媒體「埋身」看到政權鎮壓手段,激起強烈抗共情緒,一度醞釀各種可能損害中方利益行動,包括全港三罷和擠提中資銀行;不少人更再次醒覺自身前途安危,認為中英協議與基本法都不可信,市面再見各種前途方案,包括爭取居英權保險、延長租約期限、要求聯合國託管等。有親中人士憶述,當時中方曾擔心九七能否順利接收香港。按此回看,當時可謂過渡期港人最後抗議時機。

4. 主流打壓、民眾畏懼,示威行動封頂

六四屠殺後,民運龍頭支聯會曾呼籲解放軍倒轉槍頭,又發動全港罷工、罷市、罷課一天,但最後因凌晨旺角爆發騷亂被主席司徒華宣佈取消。好些報道形容,面對北京壓力,支聯會越趨低調。隨著運動逐漸退潮,港府更加緊控制群眾。激進組織四五行動在抗議新華社國慶酒會時,被警察毆打並控以重罪。有媒體揭露港府政治顧問信件,顯示當局透過執法顧全中方反應,保證不會讓香港成反共基地。

5. 港人港資掩護,突破國際圍堵

當時國際情況丕變,中國經濟陷困境,中共有倒台危機。後來東歐多國甚至蘇聯共產政權都變天,但由於不少港人資本投資大陸,各種金融商業服務發展,更逐漸形成經濟依賴格局,港府港商政客都接連要求不要過份制裁中國。被視為香港人權領袖的立法局議員李柱銘更多番奔走美國,主張透過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和支持中國入世,改善人權法治,促成民主發展基本條件。結果港台各地華資配合西方商貿熱潮,令中國經濟重生,避過貿易制裁劫數,成就世界工廠大國崛起。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編輯手記 #八九民運 #六四 #三罷 #旺角騷亂 #支聯會 #學聯 #四五行動 #擠提 #中英協議 #基本法 #居英權 #聯合國託管 #中國最惠國 #WTO #世界工廠 #大國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