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病歷自己管!用區塊鏈革新病歷管理

Monisa Kwan
RedSo
Published in
9 min readSep 21, 2018

--

在區塊鏈上建立數位身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越來越多公私營機構研究數位身份的應用。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談及了數位身份的技術概念:

有了數位身份後,個人資料可以儲存於數位身份名下,繼而讓有需要的個體共同讀寫維護— — 病歷就是其中一種需要讓眾多個體共用的個人的資料。

在這次的文章,我們將會由數位身份方案的角度出發,探討利用區塊鏈網絡管理病歷帶來的好處。

台北醫學大學醫院(北醫)於8月30日正式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簡稱phrOS(Private Health Records OS),是一個儲存私人病歷的系統。系統以區塊鏈分散式帳簿儲存經過加密的病歷資料,病人可以透過掃描「智鏈護照」上的QR code授權分享、查閱自己的病歷及用藥資訊。這種醫療區塊鏈方案比起現存的方案有哪些好處呢?

圖片來源:NOWnews

醫療機構與病人

1. 防止病歷遺失

目前有不少醫療機構都使用傳統的紙本病歷紀錄病人的紀錄。紙本病歷的存放不但佔空間,而且只要醫療機構處理病歷的流程稍有不慎,即有機會導致病歷被盜取、借閱後未歸還、破損等情況,就算是電子化的病歷檔案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就在本年4月,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公布,一名專科門診職員擅取百份病人醫療紀錄送遞通知書,在歸家途中遺失在計程車上,導致數百名病人的資料,包括身份證號碼及姓名等洩漏。這類醫療資料遺失事故在公營醫院並不算罕見,去年8月在葵涌醫院職業治療部也曾有員工將病人醫療檔案帶回家,結果遺漏在巴士上被市民拾獲的事故。

圖片來源:Liles Parker

這種情況不但影響醫生日後對病人的治療方針,在捲入醫療糾紛時,更有可能因醫護方面不合作而無法交出有力證明進行追討賠償。就算使用資料庫儲存,中心化的儲存方式(由單一機構的伺服器管理)之下,資料被駭客盜取的風險依然存在,病歷資料的安全性還是不夠周全。

醫療區塊鏈平台由不同醫療機構共同組成,並非由單一醫院或診所控制,每一個機構都能以獨立的節點連接區塊鏈網絡,進行數據讀寫。而且病歷利用分散式帳本保存,每個節點都存有病歷備份。即使某一機構的電腦系統被駭客入侵、或伺服器由於各種意外 — — 例如水災火災,導致物理上無法操作,也不會造成病歷損壞或丟失,區塊鏈的其他眾多節點仍然可以確保系統和資料正常運作,既能保障病人隱私、又能避免醫療機構因管理疏忽而聲譽受損。

2. 禁止無授權查閱

病歷雖然存在於區塊鏈的每個節點之上,但都是經過演算法加密的,未經授權的任何人均無法解密並查看。(有關加密解密的詳細解說可參考上一篇文章)擁有解密鑰匙的就只有病人自己,所以病人可以自己決定病歷要為誰解密,透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病人可以100%控制自己的資料,不需要信任任何第三者或機構。即使發生了病歷洩漏的事件,由於病歷經過加密,竊取者得到文件後也無法查閱內容。

3. 無法非法更改病歷

2017年1月,一名老人往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接受切除膽石的微創手術後死亡,其主治醫生為了逃避責任而篡改病歷,捏造病人有多種疾病,最後導致家屬無法索取賠償。雖然醫師篡改病歷的案例不算很多,卻嚴重違反醫德、亦影響病人對醫師的信心。

區塊鏈上的病歷資料只能由獲授權的人員填寫,填寫後只能疊加資料而無法修改。簡單點說,就算是將資料刪除,也會將刪除動作記錄在案,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種記錄方式令資料審核、過程跟蹤更有效率,更有效保障病人權益。

4. 減少可避免的醫療事故

在某些使用傳統病歷紀錄的醫療機構裡,新病人到診都要填寫一份新的病歷紀錄,可是未必每一位病人都會清楚記憶自己之前的病歷,尤其是長者,而病歷不清楚很大機會會影響處方的有效性,甚至誘發其他健康問題。例如,一個病人到新的診所填病歷時,也許會忘記自己曾經對哪些藥物敏感,導致新的醫生無法開出最合適的藥物,或是導致病人出現敏感症狀。

再者,病歷上的一些醫學名字原本就難懂,再加上醫生書寫時太潦草或不小心亦可能造成病歷資訊模糊。

內地曾經就有一名患哮喘病的病患前往醫院做結腸息肉切除手術,可是由於其病歷上的字太潦草,主治醫生沒看到「哮喘」字樣而開錯處方,令病人哮喘發作一度心臟停跳,搶救後近乎雙眼失明。

示意圖來源:ETtoday新聞雲

當病歷放上區塊鏈後,不同醫療機構經病人同意後可以編寫同一份病歷,避免了病歷碎片化,散落在不同的資訊系統;即使是不同的醫療機構,只需獲得病人的同意即可快速存取區塊鏈上的電子病歷,查看該病人在到診前曾患過什麼病、對什麼藥物敏感等,避免不必要的醫療事故發生,病人求醫就更安心了。

5. 避免重複檢查

基於現時病歷碎片化,我們的病歷散落在不同醫療機構的資料庫裡,然而不同機構並不一定會互相交換我們的病歷資訊。因此,我們到訪不同醫院時,醫院很可能會要求我們進行我們已經在別家醫院做過的檢查,變相浪費了金錢和時間。區塊鏈則能將不同的病歷資訊整合一起,減省重複性的工作和檢測。

6. 無須攜帶大型檔案

化驗所能將化驗結果以電子形式放置區塊鏈上,讓顧客無須前往領取報告 ; 亦可將較大型及容易損毀的檢驗結果(如X光片)存檔至區塊鏈,如此一來病人將來複檢或到醫院就醫時,可直接透過網絡授權醫院從區塊鏈上查閱各種化驗結果,減省難以攜帶的煩惱。

其他受益機構

醫療區塊鏈的建立除了讓醫療機構與病人受惠外,也能擴展至其他關聯的行業,包括科研單位和保險業界。

科研單位

病歷資料其實非常寶貴,尤其是對醫學研究而言,特殊的病歷有可能造就醫學界的新發現,甚至因而找到治療絕症或罕見疾病的方法。因此不少學術單位會向醫管局(健保局)借用病人的就醫資料,並依照資料用量收取相應的行政費用。

圖片來源:Medical Xpress

現時科研單位需要查閱病歷的話,病人和有關人士需要填寫申請表格、提交不少證明文件外,更要繳付處理申請費用,過程甚為繁複,花費的時間也不少。

來源:香港醫院管理局

那麼,醫療區塊鏈如何在保護雙方的同時減免繁文縟節呢?

首先,科研單位需要經過運行區塊鏈平台的聯盟驗證身份後,才能加入區塊鏈網絡,一般大眾若未經驗證,將無法登入系統;病人病歷則由已認證的相關醫療機構寫進區塊鏈上。因此,不論是科研單位或是病人也無須擔心對方來歷不明、無須遞交眾多身份證明文件、也不用由第三方(醫管局)費時驗證。

其次,由於區塊鏈上的病歷都是電子病歷,研究單位可以輕易篩選不同分類(如疾病種類、生活習慣或年齡等)以搜尋病歷,亦可以在得到病人同意後獲得詳細病歷資料。這種便利性令科研人員能夠專注於研究,減少不必要的運作成本。

再者,病歷本應是屬於病人的資產,所以決定要否交給研究所作研究也應該是病人的權利。不過鑒於病歷是非常敏感的資料,未必每一所醫院也願意毫無保留外借病歷,以致科研單位得不到足夠的病歷數據作深入研究,延緩醫藥研究計劃。

為了推動科研發展,醫療區塊鏈平台可設立獎勵機制 — — 每次第三方經授權獲取病歷時,病人和有參與填寫病歷的機構都可以獲得平台的電子代幣作為獎勵,這些代幣又可以兌換成現金或用作醫療服務的折扣卷。

保險業界

過往病人向保險公司索取賠償時,需要提供各種病歷證明,保險公司亦需要仔細查證病歷的真確性,通過謹慎的審批過程後才會批出賠償。

使用區塊鏈後,病人可直接掃QR碼向保險公司傳送其病歷。由於區塊鏈資料的不可修改及可信的特性,保險公司可以省卻繁複的審批步驟,並信任資料真確。更進一步,保險公司可以運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達至自動理賠。例如當顧客在購買保險計劃後受傷求診,醫生更新病歷後,智能合約自動將相應金額以法定貨幣,或是電子代幣轉帳至客戶戶口,理賠效率大大提升。

除此以外,準確完整的病歷、以及便利的病歷搜尋,讓保險公司能迅速了解客戶的情況,並進行風險評估。保險公司甚至可以用自動化的方式為每一位顧客度身訂造最適合的保險計劃,作出彈性保費定價,更切合客戶需要。

總結

醫療區塊鏈平台不但令病歷管理系統更安全、提高效率,更能推動醫學發展。實際上除了病人、醫療院所、科研單位、化驗所及保險業界能得益外,平台也可以與醫療物聯網相輔相成,醫用產品如血糖測量儀、心電圖感測器、體溫計等可以透過物聯網,將使用者的檢測資訊實時更新至區塊鏈上,令醫護人員可進行遠距離看診、病情追蹤和分析。

圖片來源:IoT Times

放眼未來,倘若醫療區塊鏈網絡擴大至全球通用的規模,能否使用同一份病歷在不同地區、國家就醫,甚或發展至全球共用的病理線上諮詢呢?醫療區塊鏈的龐大可能性確實值得我們探討。

謝謝你的閱讀!

想要了解更多區塊鏈的資訊,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的文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可以送claps作鼓勵哦(長按最多可以發送50claps👏)~希望成為合作夥伴的話,歡迎聯繫我們!

💬 Facebook🌐 官方網站📮電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