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工程師可以全職遠距,兩個月內開發出三個遠距面試的經驗分享

--

大概一年多前,我開始替現職的德國公司遠距工作,在台灣不僅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同事,然後有很多人問我:

  • 誰介紹你,怎麼會找到這個工作?嗯,也沒有認識,就網路上找的…
  • 你應該會講德文?呃,完全不會,只知道髒話…
  • 你是工程師吧?也不用,我只需要跟工程師打好關係就好,寫Code給專業的來。

然後,對方就會給我一個,我沒有講正確答案的懷疑眼神…

https://unsplash.com/photos/aso6SYJZGps

所以我想分享我的經驗,如果你正在尋求遠距工作的路上,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第一個機會,是一間全遠端的公司,他們幫各種大小公司找到適合的技術團隊,包括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等。

因為我不是工程師,但他們當時也正在雇用內部核心團隊,符合我的技能跟經驗,所以我很有興趣。他們所有的員工都在在世界各地移動,所以會有不定期的實體聚會,我在瀏覽公司網站的時侯,發現馬上就有一場在台北,就直接申請參加。

參加前我本來有點擔心,會亂入別人的公司聚會,但反覆看了很多遍沒有特殊限制,也收到報名成功通知,我便放寬心當作先去了解這間公司,再來投履歷也不遲。畢竟,有什麼比直接問已經在職的人,對公司的評價更準確?

後來,這是一個非常放鬆的聚會,很多人也沒有見過彼此,但員工非常推薦自己的公司,我也很幸遇的得到轉介面試的機會,只可惜在跟主管面試的時候,他需求的背景有特別的限制,我就順手推薦給更適合的朋友了。

這個作法適合有一定開發經驗的人,能跟陌生人有技巧的表達需求,才不會招致反效果。畢竟,你有求職的想法,但別人沒有義務幫忙,如果空手而回也不需要太過在意,保持平常心跟感謝的態度,才會有人願意幫你。

第二個面試機會,是我從 flexjob 的信件收到的工作通知,這是一個求職者必須付費的平台,(嗯…這點我持保留態度,有機會再來分享幾個遠距平台優缺),通常我會讓訂閱幾個平台,讓它自動根據我搜尋過的關鍵字,來推播給我職缺,省去天天搜尋的麻煩。

基本上只要使用得當,會省下很多海搜職缺的混亂狀況,可以把時間省下來,去做很多投履歷前的前置作業、市場調查跟準備面試。

這也是一間全遠距的公司,在我搜尋遠距工作的期間,發現其實有許多公司,他們從第一天成立公司開始,就是所有人遠距,這點之所以重要,跟後續你進公司後的痛苦程度有關。

一間用全遠距設計組織的公司,在資訊的流通、保密、全球溝通等都需要特別花心思。如果你加入公司時是孤單的遠距少數,被流放外市場孤鳥,很多時候訊息也會慢別人好幾手,間接影響你的工作成效。

第三個,也是我現職的公司,是從 LinkedIn上面搜尋到的,當初,我除了跟我的職務和產業直接相關的搜尋,後面搭配區域相關的關鍵字其實也非常有用,如:APAC, Chinese, Taiwan,其他可講中文的國家我也都有拉開搜尋。

因為有些公司,找的其實是在亞太或大中華區,可以同時講中文和英文的人,我那時候連同時區的紐澳也不放過,只要技能經驗符合,能證明自己勝任,就值得一試。

另外,不要只用Remote 這個關鍵字,交叉搜尋像是 Virtual, Flexible Location,也都有潛在的職缺可以被搜到,因為網站或手機會一直想自動帶入台灣的職缺,我記得當時一直要手動把這些關鍵字放進去,然後把地點改成全球。沒想到經過疫情一年,連『遠距』都已經直接變成預設選項。

很多人跟我說,他有打開 LinkedIn 但沒用,都沒有機會。我詳細問了之後,得到多令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很多人只是把 LinkedIn 當成英文版的104(天啊!)。

全球疫情加速遠距工作的一年,台灣卻活在平行時空裡,我有時候會想,會不會有一天,辦公室也會像按鍵式手機一樣,成為時代的產物。而那個時候,沒有遠距經驗或無法適應的人,反而會錯失更多機會。

你怎麼看這股遠距風潮呢?你現在的遠距生活,或找尋遠距工作的路上有什麼困難,歡迎跟我分享:)

【如果你是想要拓展跨國職涯的專業人士,歡迎跟我聊聊 withnina.co@gmail.com 或直接訂閱我的電子報!】https://portaly.cc/withnina.co

--

--

Nina 的遠距BD 觀察

外文系畢業生,在拉丁美洲度過職場菜鳥的日子。目前全職遠距,幫跨國網路公司,拓展大中華區市場。 關注科技網路、遠距工作。 【如果你是想要拓展跨國職涯的專業人士,歡迎跟我聊聊 withnina.co@gmail.com 或直接訂閱我的電子報!】https://portaly.cc/withnina.co